MiniDisc

MD是MiniDisc(即迷你光碟)的英文缩写,也是对MD碟片及使用MD碟片设备的通称。MD碟片直径为6.4cm,外有一个略大于盘面的矩形塑料外壳保护。
1992年,Sony(新力索尼)公司首次生产出了一种和卡式磁带随身听体积相似、但使用一种可反覆擦写的数位存储介质的新型随身听——MiniDisc Walkman,从此拉开淘汰类比信号音乐的帷幕,并开创了便携式数位音响的全新里程碑。
对于MD随身听来说,它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大红大紫的时光。在CD的全盛时期诞生,刚刚声名鹊起,却又遭遇到了MP3的围追堵截。但直到今天,因为MD拥有比大多数MP3更优胜的音质,释然拥有自己的忠实支持者,成就了“少数派”的经典。

MiniDisc基本信息

中文名 迷你光碟 外文名 MiniDisc

21世纪,MD的真正敌人已经变成了MP3。MP3随身听的出现打破了MD一枝独秀的局面,而硬盘MP3的出现更在存储容量上战胜了传统MD。更具杀伤力的是后来录音功能被配备到MP3当中,使MP3能够摆脱电脑,MD相对来说就更显劣势了。

MD 的发明者Sony自然不会看着自己的发明就此失势,2001年Sony推出了Net MD,通过USB端子,MD可从电脑上直接下载ATRAC格式的文件,大大缩短了制作一张MD碟片的时间。2004年,Sony又推出了全新格式的Hi-MD,大大增加了MD碟片的最高容量至 1 Gigabyte,宣布MD和MP3的斗争还将继续。

但是,尽管SONY公司不遗余力地宣传Hi-MD的便利与高音质,但是在与MP3的斗争中仍不免落入下风;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MP3逐渐占据了便携格式的主流。MP3的技术与MD相比,较为公开,各大公司如三星、飞利浦以及小公司均推出各自的MP3播放器。MP3播放器的流行使得一直处于高价位的MD随身听的处境更加艰难。

2006年,SONY公司发布最后一款MD WALKMAN“MZ-RH1”;这款MD的产地不再是日本本土,而是马来西亚。鉴于SONY公司一般将高科技产品设置于本土生产,最后一款MD产地的变化间接说明了SONY公司对MD的态度。从此,MD退出历史舞台。另外SONY公司将于2011年9月停止生产MD Walkman,2012年9月停止生产Hi-MD碟片。普通版本的MiniDisc将会继续销售以满足依然在使用Hi-MD Walkman随身听产品用户的需要。

其实回顾历史我们很容易看出md的劣势:

1:价格昂贵受到成本的限制;

2:MD的碟片价格也不菲最普通的md140mb的都要16元。3.刻录速度慢。4.播放器体积受到md碟片的限制。5.光存储的本质问题等等。使Md不敌mp3。如今的随身听的天下是mp系列的天下。少数人还能回忆起当年的Md。MD成为随身听历史的滚滚红尘。作为sony不甘心自己花资金研发的atrac3格式。而作为md音乐格式atrac3的后续播放器,在sony官网能够看得到的---被walkman===cd和mp3随身听继承了。也就是那经典的格式如今再回不到MD的怀抱了,转而能让md成为永恒的是CD和mp3/4。(sony部分mp3同时兼容atrac3)2100433B

MiniDisc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暂无数据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暂无数据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暂无数据

MiniDisc出现雏型

20世纪80年代,CD格式正式红遍天下。但是 ,在CD的完美音质中依然夹杂这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人们开始抱怨CD随身听的尺寸大、不可擦写性、不能自主选择音源……随身听的创始厂商——Sony公司在意识到这些问题以后,开始着手研究更适合随身携带的音频技术。 1986年,他们研制成可单次写入的光盘——WO(write once disc)。1988年,在WO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多次可擦写的磁光盘——MO (magneto optical disc)。一年之后的音响展会上,Sony展示出一种可以录音的CD原型产品。可惜,这种理念的在全球范围内的展示并不完美。在纽约和飞利浦共同举办的联合记者会上,一个工程师竟然在众记者的眼皮底下用日本纸扇来冷却过热的CD系统。而Sony CD研发搭档飞利浦,却有其他的意见。是否需要数位化的磁带介质,索尼和飞利浦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但是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1992年,Sony和夏普合作研发的MD(Mini Disc,微型数字音乐光盘),它集磁、光、电、机于一体,既有接近CD的音质和长期保存性等优势,又具有卡带的可录可抹性等特点,Sony在便携式音频随身听制造业一直处于领头羊的位置,推出MD以后便迅速占领了民用数码音乐市场。

在争论中,Sony的MD碟片研发工作却渐渐走向了成功。1991年5月,所有的研发工作都完成了。一种新的音频规格MD(MiniDisc)宣告诞生。这种碟片的规格被定制为直径6.4cm,可以录音74分钟和一张CD相当,面积却只有CD的四分之一。为了便携性,碟片封装在塑料的外壳中。同时,ATRAC数位音频压缩技术也诞生了。就此,Sony开始在日本和美国宣传MD技术,为了让业界接受MD标准,大贺典雄领导Sony发起了MD论坛,开展各种展示活动,并且向有影响力的业界厂商发放相关技术的许可证,声势浩大地展开了新的数位音乐革命。

MiniDisc自制碟片

有了新的音乐格式,自然要有好产品作为载体。1991年6月,世界上第一款MD随身听样机诞生。1991年底,索尼开始研发一种使用6cm碟片的小型录音设备。为了回应飞利浦将在1992年11月发售的DCC(Digital Compact Cassette,飞利浦公司和松下研制的一种家庭用数位盒式磁带录音机,音质与CD接近),整个计划只有留给他们一年的时间。

终于,在最后时限前,Sony生产出了一种和卡带随身听体积相似,使用一种可反覆擦写的数位存储介质的新型随身听——MiniDisc Player。同年11月,MZ-1(录放)、MZ-2P(单放)、MD录音碟片MDW- 60和88种SEM发行的MD唱片摆上货架。接下来的12月,欧美地区的销售也顺利开始了。“现在,你可以制作自己的碟片!” MZ-1的宣传广告传遍整个世界。

1993年,Sony发表MD Data,定位为电脑储存媒体

MiniDisc完美化体

1997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成为MD随身听历史上的分水岭。1996年12月,Sony和Sharp(夏普)相继完成了最近的MD芯片和编码的研发,一种新型的,成熟的 MD数位内核完成了,接着厂商们开始更多考虑外型、人性化设计和电池续航能力等问题。MD机小型化也在1997年终于得到了实现。

所谓MD机小型化是指将机身的长宽都控制在100mm以下。这一年中,夏普率先将可录和单放MD机都做到了小型化,而索尼只是在单放机中上实现了小型化,录放机种则在1998年才实现。至此以后,MD机小型化成了众多厂商斗争的法宝。每推出一款新机必然要冠以“世界最小”的称号。Panasonic(松下)是走极端者之一,其 SJ-MJ88机的11mm超薄机身在很长时间内成为MD小型化的王者。

另外,1997年前的MD机都只有不到10小时的播放时间。而在1998年到2000年间, MD芯片技术的提高却促进了省电技术的发展。同时,“线控”也成了一大买点。早期线控的设计比较简单,随着MD的发展,线控的人性化设计也越来越被重视,液晶屏幕的显示内容大大增加。而且,挂在胸前的线控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夺取1999年香港MD 机销量冠军的JVC XM-PX5(外号唇膏仔线控)。

MiniDisc常见问题

MiniDisc文献

mini Style 松下直板手机SC3评测 mini Style 松下直板手机SC3评测

格式:pdf

大小:182KB

页数: 未知

评分: 4.4

松下2005年最拉风的产品莫过于6系列和7系列的折叠机.屏幕清晰靓丽.可谓出尽风头。同时.松下还发布了两款低端直板手机.使得产品线更趋丰富,A210和SC3造型小巧到极至.一规矩方正一可爱圆润.是非常不错的学生机。尽管上市有些时日.仍得到用户关注.其中SC3更是得到师哥靓妹的青睐。

立即下载
mini Style  松下直板手机SC3评测 mini Style 松下直板手机SC3评测

格式:pdf

大小:182KB

页数: 1页

评分: 4.6

松下2005年最拉风的产品莫过于6系列和7系列的折叠机。屏幕清晰靓丽.可谓出尽风头。同时。松下还发布了两款低端直板手机,使得产品线更趋丰富。A210和SC3造型小巧到极至,一规矩方正一可爱圆润,是非常不错的学生机。尽管上市有些时日,仍得到用户关注,其中SC3更是得到帅哥靓妹的青睐。

立即下载

微型TOSLINK起重器存在和共同地被找到 苹果计算机公司 计算机和便携式 MiniDisc 球员。 这些提供同样能力,但几乎确切地是相同大小和形状象普遍存在 3.5毫米立体音响minijack (他们长期是防止一个模式插座的0.5mm与LED联系)。 适配器是可利用连接TOSLINK缆绳到一台微型TOSLINK起重器。

TOSLINK连接器(JIS F05)

MiniDisc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