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商场、写字楼、酒店、KTV、酒吧等火灾易发、人员密集场所;配电室、汽车、厨房、图书馆等火灾易发地。
干粉灭火球装置维护说明
(1)灭火球装置外壳需根据环境状况定期清除灰尘和赃物,发现损伤应及时更换。
(2)干粉在使用有效期内,不需要对干粉进行质量检查。
(3)灭火装置免维护,灭火装置使用有效期五年。
灭火球装置共有三种使用方式,分别为:
(1)直接放到固定架上,然后将固定架平放到任何指定位置。
(2)将灭火球装置放置到安装架上,然后将安装架通过M4的自攻丝安装到壁橱,或者墙体上。
(3)将灭火球装置放置到安装架上,然后将安装架通过M4自攻丝悬挂到吊顶或者其他可安装的位置上。
这个说的是灭火弹,主要是采用干粉或者超细干粉等做成的类似于灭火器的。
早期仪表指示现在照明和仪器稳压文字广播屏幕舞台布景电视屏、广告牌、时钟等显示屏液晶背光灯,投射光源投射电视景观图案,包括建筑物轮廓灯,图案灯,动画灯等验钞机、高色温鉴定灯源照明,省电照明的全部替代品
1、车辆,集装箱公司:夹扣喷嘴等 (1)喷涂线的前处理上,除磷,除油除锈; (2)淋雨线,主要是检测产品的密封性是否良好 ...
灭火球有两种操作方式,第一:在某些可能发生火灾的区域,首先将干粉灭火球装置固定架放到指定位置,当发生火灾时,火焰引燃引线,干粉灭火球装置会在3S时间内启动,从而迅速扑灭早期火灾。第二:当某一区域发生火灾时,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均可将灭火球抛掷到指定区域,一旦火焰接触到引线,便会在3秒内迅速引燃启动,从而迅速扑灭火情。
干粉灭火介质,安全、环保;
独有的双引线设计技术,3秒瞬间灭火;
自动启动灭火,方便老人、儿童操作;
灭火级别涵盖A/B/C/E/F类火灾,灭火空间达3m³;
灭火球的启动响声,提醒周边人员及时发现火灾,避免更大损失;
独有的防潮湿工艺和明火启动方式,适合任何极端恶劣环境;
5年超长有效期,5年内无任何维护成本;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及外观设计专利3项。
灭火球装置由泡沫外壳、内装干粉驱动装置、ABC干粉灭火剂组成。灭火球装置外部用呈十字形引线缠绕,当外部引线被点燃时,驱动介质被激活,壳体内迅速膨胀破裂,干粉灭火剂向保护区快速喷射并迅速向四周弥漫,形成全淹没灭火状态,火焰在干粉灭火剂的物理和化学双重作用下被扑灭。
自动灭火球由内装驱动装置、泡沫外壳、安装架、ABC干粉灭火剂等组成。
本刊2011年第9期刊登的吴玄成同学发明的“灭火‘手雷’”是一种用热敏装置控制的灭火物,通过爆炸后产生二氧化碳来灭火。李凯丽同学的“投掷式干粉灭火球”和它有些相似,但思考更深入,起爆装置也不同。你认为他们两人的发明有什么优点或缺点?能对它们做进一步改进吗?有另辟蹊径的发明思路吗?
泡沫灭火剂的分类与应用范围 泡沫灭火剂的分类与应用范围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gzzkxf 发表于 11-10-28 09:37 阅读 (600) 评论 (1) 分类: 泡沫灭火剂是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的有效灭火剂, 它主要是在液体表面 生成凝聚的泡沫漂浮层, 起窒息和冷却作用。 泡沫灭火剂分为化学泡 沫、空气泡沫、氟蛋白泡沫、水成膜泡沫和抗溶性泡沫等。 ㈠化学泡沫灭火剂 (MP) 常用的化学泡沫灭火剂, 主要是酸性盐 (硫酸铝 )和碱性盐 (碳酸氢 钠)与少量的发泡剂 (植物水解蛋白质或甘草粉 )、少量的稳定剂 (三氯 化铁 )等混合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泡沫,其反应式如下: 6NaHCO3十 Al2(SO4)3→2Al(OH)3十 3Na2SO4十 6GO2 化学泡沫灭火剂在发生作用后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它与发 泡剂作用便生成许多气泡。这种泡沫密度小,且有黏性,能覆盖在着
自动灭火球由内装驱动装置、泡沫外壳、安装架、ABC干粉灭火剂等组成。
灭火球有两种操作方式,第一:在某些可能发生火灾的区域,首先将干粉灭火球装置固定架放到指定位置,当发生火灾时,火焰引燃引线,干粉灭火球装置会在3S时间内启动,从而迅速扑灭早期火灾!第二:当某一区域发生火灾时,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均可将灭火球抛掷到指定区域,一旦火焰接触到引线,便会在3s内迅速引燃启动,从而迅速扑灭火情。
灭火球装置由泡沫外壳、内装干粉驱动装置、ABC干粉灭火剂组成。灭火球装置外部用呈十字形引线缠绕,当外部引线被点燃时,驱动介质被激活,壳体内迅速膨胀破裂,干粉灭火剂向保护区快速喷射并迅速向四周弥漫,形成全淹没灭火状态,火焰在干粉灭火剂的物理和化学双重作用下被扑灭。
干粉灭火介质,安全、环保;
独有的双引线设计技术,3s瞬间灭火;
自动启动灭火,方便老人、儿童操作;
灭火级别涵盖A/B/C/E/F类火灾,灭火空间达3m³;
灭火球的启动响声,提醒周边人员及时发现火灾,避免更大损失;
独有的防潮湿工艺和明火启动方式,适合任何极端恶劣环境;
5年超长有效期,5年内无任何维护成本;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及外观设计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