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长圆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5-3厘米。花多数成顶生复伞房花序,直径5-8厘米;总花梗和花梗有柔毛。果实卵球形,长6-7毫米,棕红色,有柔毛。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米;全体无毛。单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0~20cm,基部圆形或广楔形,缘有细锯齿,表面深绿而有光泽,叶柄长2~4cm。花小而白色,成复伞房花序。梨果近球形,径约5mm,红色。4~5月开花;10月果熟。
生长于海拔300-900米的河边灌丛中。
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分布印度、缅甸。
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为常绿小乔木,株高4-6米,叶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披针形,春季新叶红艳,夏季转绿,秋、冬、春三季呈现红色,霜重色逾浓,低温色更佳。
独杆红叶石楠:从小杯苗的扦插开始,对枝桠进行修剪,保留主干的笔直发育,留其冠顶以达到独立成杆,树冠丰满的目的。以其笔挺的主干,丰富多样的树冠型状闻名于世。 属于常绿小乔木,高度可达4-6米,树形以伞状...
常绿小乔木,高度可达4-6米,树形以伞状较多。春季和秋季新叶亮红色,夏季转为绿色。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湿。主要产于亚洲东南部、东部和北美洲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英国PP Systems公司制造的CIRAS-2型便携式光合系统分析仪,对石楠、红叶石楠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石楠、红叶石楠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并具有光合"午休"现象。石楠、红叶石楠的光饱和点分别约1 200~1 400μmol.m-2.s-1,1 400~1 600μmol.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127.00μmol.m-2.s-1,59.26μmol.m-2.s-1;光合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0.02000,0.02216,说明石楠、红叶石楠属于喜光树种,且红叶石楠较耐荫,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