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煤粉尘对电气和非电气火花引燃瓦斯的影响机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李刚 | 依托单位 | 东北大学 |
瓦斯爆炸是井下煤矿最为常见和严重的事故之一。研究瓦斯着火机理对于预防类似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通过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煤尘对恒温环境、摩擦火花、撞击火花和电气火花4种引燃源引燃瓦斯的影响规律。首先针对热环境,在改进G-G炉内研究煤粉对瓦斯着火的影响规律,发现当有煤粉存在时,瓦斯-煤粉-空气三成分耦合体系的最低着火温度比单纯瓦斯低340℃,约为其1/2。利用零值边界梯度法建立了瓦斯煤粉耦合体系的着火模型。该结论首次指出在煤矿井下这种瓦斯-煤粉-空气三成分耦合体系环境下,按瓦斯设计的防爆电气存在引燃风险。另搭建了管式恒温试验装置,选用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研究发现层状煤颗粒对热环境引燃瓦斯的最低温度有明显的降低趋势。12mm粒径的1#烟煤使得引燃甲烷的热环境温度从595℃降低到500℃。分析表明,煤样的挥发份、硫分及大的空隙率对瓦斯着火温度的降低有积极意义;水分、过小的粒径不易引燃甲烷。其次针对摩擦和撞击热源,课题组参照标准GB138183搭建了旋转摩擦实验装置,通过高速摄像机和红外热像仪,确定了A3钢和钛金属棒连续摩擦过程中引燃瓦斯的是摩擦撞击产生的钛金属火花,而不是其他学者提出的摩擦热接触面。还发现加入煤粉后甲烷空气混合物着火延迟时间普遍变长。对于同类煤粉,粒径越小延迟时间越长,煤粉降低了摩擦火花引燃甲烷的能力。对于同一粒径的三种煤粉,着火延迟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褐煤、无烟煤、烟煤,其规律与煤粉含水量的多少一致,水分越多引燃延迟时间越长;但未发现和煤种挥发分有明显关系。课题组还搭建了撞击火花引燃装置,用来研究煤尘对撞击火花引燃瓦斯的影响规律。在15.7m/s撞击速度、30°角度和7%敏感浓度,平板上铺设不同煤种、粒径、含水量和厚度的煤样条件下进行的撞击引燃实验。表明撞击面间铺设的煤粉使得瓦斯着火时间延长,具有抑制着火的作用。最后研究了煤粉对电气火花引燃瓦斯的影响机制。课题组首先研制了mJ级微火花发生器,并利用Hartmann管搭建了适合瓦斯-煤粉-空气三成分体系的电火花引燃系统,以烟煤为例,对不同粒径的煤粉进行了大量实验,发现煤粉的存在使得体系的最小着火能升高,未发现煤粉增加电火花引燃瓦斯的危险性。综上,热环境条件下煤粉对瓦斯着火有促进作用,是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摩擦、撞击和电气火花条件下,煤粉对瓦斯着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100433B
瓦斯爆炸是煤矿导致人员伤亡最为严重的事故类型,研究瓦斯煤粉耦合作用下的着火机制对于预防煤矿瓦斯煤尘着火爆炸具有重要意义。煤粉尘因燃点低容易被热源引着从而引发瓦斯爆炸,但现有文献主要涉及单纯瓦斯的自燃或引燃机理研究,忽略了井下煤粉尘易于自燃特性对瓦斯着火的影响。项目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索煤粉尘对热环境、电气火花和非电气火花三种热源引燃瓦斯的影响机制和规律。在热环境中引入煤粉尘粒子研究甲烷的自燃机理,利用真空继电和同轴传输技术提高电气火花的精度来测试煤粉尘对电气火花引燃瓦斯的影响,在摩擦和冲击面上预先敷设煤粉尘来研究非电气火花产生过程中煤粉对瓦斯着火的影响机制和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测试分析得到瓦斯煤尘混合物的热力学参数,利用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燃烧学建立煤粉参与条件下瓦斯着火理论模型。研究结果填补了瓦斯煤尘耦合条件下的着火机制空白,有助于深入了解井下真实工况下的瓦斯着火规律及控制方法。
1、瓦斯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CH4)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2、煤气是以煤为原料加工制得的含有可燃组分的气体。...
煤层气和瓦斯基本没什么区别,都是可燃可爆且对人具有窒息作用的无毒无色无味气体。煤层气主要的成分就是CH4也就是甲烷,而瓦斯的主要成分也是CH4(甲烷);煤矿井所说的瓦斯就是甲烷,只是这样的甲烷含有非常...
在不同外部辐射热流下,研究了电火花引燃能量对杉木着火特性的影响。实验测得并分析了着火时间、着火时刻失重速率、临界热流随电火花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木材的着火时间随电火花能量的增大而明显缩短;随着电火花能量的增大,着火时刻的失重速率和临界热流都有减小的趋势,其中,临界热流变化较小,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得出实验条件下杉木着火临界热流在11~15kW/m~2之间。
粉尘爆炸的基本特征 ........................................................ 2 可燃性粉尘爆炸特性的研究 .................................................. 5 粉尘爆炸与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 7 粉尘爆炸研究进展 ......................................................... 11 粉尘爆炸的机理及爆炸产生的直接原因 ....................................... 17 与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相比 ,粉尘爆炸的特点 . .................................. 18
本书落实成为煤矿工人的自觉行动,煤炭工业出版社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领导的指示,按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针对煤矿井下多发事故类型,组织专门从事煤矿安全宣传工作的人员。以漫画版的形式,介绍了煤矿瓦斯及粉尘防治。
《煤矿瓦斯及粉尘防治》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瓦斯矿井、瓦斯爆炸的界限、火源的种类、瓦斯检查工入井前必须做准备、瓦斯检查范围、采空区里的瓦斯、停风前必须采取安全措施等。《煤矿瓦斯及粉尘防治》是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系列辅导用书之一。
1.什么是瓦斯矿井?
2.矿井瓦斯的含义
3.瓦斯含量对瓦斯爆炸的影响
4.瓦斯爆炸的三个必备条件
5.瓦斯爆炸的界限
6.瓦斯爆炸的危害
7.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
8.杜绝火源、防止瓦斯爆炸
9.火源的种类
10.电火花是诱发瓦斯爆炸的主要元凶
11.井下电火花来自……
12.炮火是诱发瓦斯爆炸的另一元凶
13.井下明火是绝不允许的
14.瓦斯检查工人井前必须做准备
15.瓦斯检查“三对口”
16.甲烷传感器的作用
17.杜绝空班、漏检、假检现象
18.瓦斯检查范围
19.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的瓦斯和CO2超限——停止工作
20.采掘工作面放炮地点瓦斯和CO2超限——严禁放炮
21.电动机及开关附近的瓦斯和CO2超限——切断电源
22.采区、工作面回风道瓦斯和CO2超限——采取措施处理
23.总回风巷和一翼回风巷中的瓦斯超限必须查明原因
24.采空区里的瓦斯
25.井下易发生局部瓦斯积聚的原因
26.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27.处理瓦斯积聚的方法
28.处理上隅角局部瓦斯积聚的方法
29.处理冒落空洞中局部积聚瓦斯的方法.
30.处理巷道顶板处呈层状局部积聚的瓦斯
31.防止瓦斯爆炸事故扩大
32.恢复局部通风机运转前必须先测瓦斯
33.停风前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34.特别小心——恢复停工区或工作面推进到停工区附近时
35.开拓新水平的井巷要钻探煤孔
36.对特殊地点必须定时检查瓦斯
37.什么是瓦斯喷出?
38.瓦斯喷出的危害
39.矿井瓦斯喷出的预防
40.瓦斯喷出有预兆
41.什么是煤与瓦斯突出?
42.煤与瓦斯突出前的预兆
43.煤与瓦斯突出前的无声预兆(一)
44.煤与瓦斯突出前的无声预兆(二)
45.煤与瓦斯突出前的无声预兆(三)
46.煤与瓦斯突出前的有声预兆(一)
47.煤与瓦斯突出前的有声预兆(二)
48.煤与瓦斯突出后的特征
49.在突出危险煤层中采掘的要求
50.“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51.矿井瓦斯抽放
52.盲巷会发生死亡事故
53.定期检查瓦斯与二氧化碳防范突出
54.什么是煤矿粉尘
55.矿尘的主要来源
56.煤矿粉尘的危害
57.尘肺病的种类和危害
58.煤尘爆炸需要哪些条件?
59.煤尘爆炸的其他影响因素
60.煤尘爆炸的危害
61.煤尘爆炸的特点(一)
62.煤尘爆炸的特点(二)
63.煤尘爆炸的特点(三)
64.引起煤尘爆炸的原因(一)
65.引起煤尘爆炸的原因(二)
66.引起煤尘爆炸的原因(三)
67.减少煤尘产生量的措施(一)
68.减少煤尘产生量的措施(二)
69.减少煤尘产生量的措施(三)
70.不得进行煤体注水的煤层
71.采煤工作面的防尘措施
72.干式钻孔必须防尘
73.防止沉积煤尘参与爆炸
74.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 2100433B
文 / 原创: 卧龙会 Mimixigu
电容的作用及分布参数对电气性能的影响
一,电容的作用
去偶:跨接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用于滤除直流电源中的交流成分,是直流电源更平滑。原创微信公众号:卧龙会IT技术。
储能和瞬时供电:大规模逻辑IO在做高速翻转时,需要电源输出为IC提供瞬时电源供给。但是现实电源模块不能瞬时相应IC的高速翻转供电。这时IC芯片附近的电容就祈祷了VRM的作用为IC高速翻转提供瞬时电源,然后电源模块再给电容充电。
耦合:就是利用电容的‘通交流,隔直流’特性,让交流信号处理电流只接收前级的交流信号进行处理。避免前级直流分量引入产生直流偏置。最常见的就是高手串行总线的串联AC电容及时钟的AC电容。
旁路:电容并接在电阻两端或跨接到地,原创微信公众号:卧龙会IT技术。用于为交流信号提供通路避免交流信号通过阻尼器件产生衰减。
自举:利用电容的充放电特性来提升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如:升压电源。
二,分布参数对电气性能的影响
1,电容特性
图表 2 理想电容模型
图表 3 实际电容模型
图表 4 实际电容与理想电容容抗特性
由上图我们看出由于电容存在ESL、ESR等分布参数存在,所以实际电容不能像理想电容那样实现全频段滤波。
电容在谐振频率之前呈现为容性;在谐振频率之后电容的ESL占主导作用,电容呈现为感性。所以超过谐振频率后电容不能起到滤波作用反而会导致电源阻抗提供和电源谐振的产生。
2, 电容容抗特性与分布参数的关系
a) ESL、ESR一定,电容量变化的电容阻抗频率特性
b) C,ESR一定,ESL变化的电容阻抗频率特性
c,) C,ESL一定,ESR变化的电容阻抗频率特性
由上3张图我们可以得出:
a) ESL、ESR一定时,电容增大谐振频率减小;
b) C、ESR一定时,分布电感增加谐振频率降低;
c) C、ESL一定时,ESR变化谐振频率不变;
3, 滤波电容的选择
a) 相同电容并联组合。一方面电容量增大,但同时ESL减小,所以SRF不变。由于ESR减小,从而容抗和感抗都会降低。
b) 不同值电容并联组合,使相应频段内的阻抗都能得到控制。
所以在在选择滤波电容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原创微信公众号:卧龙会IT技术。
不同容值电容的搭配使用,来提供更宽频段的滤;
选择ESL低的电容,可以提供电容对高频噪声的退耦作用;
选择ESR低的电容,可以降低电源的目标阻抗;
待续!
给公从号回复“薪资调查”,我们把IT行业薪资调查报告发给你。
---好东西就要分享给你朋友圈---
大家喜欢用微博的,关注我们微博
卧龙会微博:@卧龙会IT技术
我们同步更新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