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门当户对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 |
---|---|---|---|
页 数 | 174 页 | ISBN | 720506029X |
作 者 | 刘枫 | 出版日期 | 2006年12月1日 |
开 本 | 0 开 | 品 牌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书摘
一般认为夏、商、周三代以来,我国的历史进入所谓“信史时代”,文字记载和历史编年逐步完善和翔实,历史遗存也逐渐多了起来,对后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帮助。
根据史籍记载,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陟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想必还是居无定所,起码也是没有像样的宫室。到了尧的时代,依然十分简陋,而到了舜时都市已然初具规模,而宫室已经很像样了。到了商纣王时,大兴土木,广建宫室囿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规模及其奢侈程度可以想见。据后来发掘的情况来看,中国建筑的一些主要特征在那个时候已经初步具备了。然而继之而来的武王伐纣,宫室尽数毁坏,后世改朝换代,毁坏宫廷建筑不知道是否由此发端成为传统。
从《史记》等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王时建造了史传中最早之公园,成王时,周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有了最早的城市规划。到了春秋时代,随着诸侯国的吞并,诸侯国规模的扩大,人力物力随之增强,各诸侯国也就大建宫室,竭尽奢华之能事。另外,宗庙建筑、园囿建筑也都广为兴建。至战国时代,七雄并立,“高台榭,美宫室”之风益加盛行。
这一时期的建筑式样,我们可以从一些古器皿上的画面中得以一窥豹斑。我们在宫室图中见到,屋分两间,每间各有一门,门扉双扇。这大概是我们在史料中可以见到的最早的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只有在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中我们才可以了解到一些情况。刘敦桢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说:“……春秋时期士大夫的住宅,已大体判明住宅前部有门。门是面阔三间的建筑,中央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有院,再次为堂。……内堂与门的平面布置,延续到汉朝初期,没有多大改变。”另外,涉及门的记载来自《周礼》,
如“天子诸侯皆三朝”,即“外朝”、“治朝”、“燕朝”,燕朝之后,则是“六宫六寝”、“天子五门”、“诸侯三门”,所谓五门就是自南至北的皋门、库门、稚门、应门、路门;三门则为库门、稚门、路门。关于周代都城的形制,《周礼.考工记》也有记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至于门的具体式样,则没有具体的记述。
秦始皇统一中国,乃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书同文,车同轨,建筑万里长城、秦始皇陵,阿房宫则是秦代最为著名的建筑。万里长城是秦统一中国以后,为了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犯,把燕、赵、秦的北方边界的长城连接起来,延长成为西起临洮(今甘肃肃岷),东达辽东长达万余里的“万里长城”。而秦始皇陵则是秦始皇建造的巨大的陵墓,墓的底部深达水层底下,整个墓室用熔铜加固,墓室内有宫殿及百官位次,奇珍异宝充斥其间,墓室内点有鲸脂熬油的长明灯,另外还设置了防止盗墓用的弓弩暗箭,顶部装饰有日月星辰,下面是九州山河,水银灌注的江河湖海被机械驱动着不停流动。整个陵墓封土高达50丈,周长约2500米,20世纪70年代,秦陵东侧发现的秦始皇兵马俑更是轰动全球。
秦始皇的宏图大略和宏大气魄用在建筑物上也就变成了好大喜功,穷奢极欲。亘古未有的庞大的建筑活动,从此开展。阿房宫就是典型的事例,史籍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秦始皇死后,二世复继续营建。乃至公元前206年,项羽进占咸阳,楚人一炬,皆成焦土。
梁思成先生说:“后世每当易朝之际,故意破坏前代宫室之恶习亦以此为嚆矢。”岂独见忘于武王伐纣,宫室俱焚之事否?
前言
壹 渊源深远——门窗的源流
第一节 发古幽思——门窗与传统建筑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 岑寂悠远——门窗的源头
第三节 日臻至善——发展与流变
贰 天工巧夺——门窗的基本构造
第一节 精美绝伦——隔扇
第二节 各具风神——门窗的结构类型
第三节 匠心独运——制作与安装
叁 广大精微——门窗的实体形态
第一节 吐纳流转——门的实体形态
第二节 窥望聪明——窗的实体形态
肆 精深广博——门窗的文化形态
第一节 绚烂深宏——门的文化形态
第二节 借景寄意——窗的文化形态
第三节 别有意蕴——门的陈设
伍 驱邪纳福——门窗装饰的吉祥符号系统
第一节 千年牵念——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寓意常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分类
第三节 沧海拾贝——吉祥图案举要
后记
“门当户对”的典故:“门当”与“户对”最初是指古代大门建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用于镇宅的建筑装饰。门当原本是指在大门前左右两侧相对而置的一对呈扁形的石墩或石鼓,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百...
门当户对木门个人感觉很不错,产品在设计上采用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优雅时尚、尊贵别致的设计风格更将产品提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而且木门在制作中更采用现代科技制作,将木材的天然属性和高品质的生活追求完美结合...
抱鼓石与门簪因为在宅门门面上下遥相呼应,在汉族民间有所谓的门当户对之说。据笔者考证此说没有文献依据,只是一种根据二者形态特征敞开的汉族民间想象说法。此说认为抱鼓石就是门当,而户对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门簪、...
探究了"门当户对"一词在建筑领域和文化领域的渊源、内涵和发展。通过对词语形成过程的详细剖析,辅以事例,挖掘文化内涵,阐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门窗及玻璃幕墙行业的长足发展,传统的木制窗户、实腹和空腹钢窗已基本被淘汰,各种新型建筑门窗及玻璃幕墙得到广泛应用。这些产品由于结构及材质的改变,的确让人们感觉到赏心悦目,但是功能方面尤其是热工性能方面仍存在指标不高,能源损失较大,理想的室内温度环境无法保证等问题,让人们渐渐感到普通窗及幕墙在寒冷地区或炎热地区使用的美中不足。据国家建设部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5%,在建筑建造能耗和使用过程中的运营能耗之中,运营能耗占据绝大部分。门窗和幕墙散失的能耗占建筑运营能耗的51%左右。特别是在近几年的电荒中,幕墙及门窗在节能问题上值得讨论!
书摘
一般认为夏、商、周三代以来,我国的历史进入所谓"信史时代",
文字记载和历史编年逐步完善和翔实,历史遗存也逐渐多了起来,对后世
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帮助。
根据史籍记载,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陟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
卫",想必还是居无定所,起码也是没有像样的宫室。到了尧的时代,依
然十分简陋,而到了舜时都市已然初具规模,而宫室已经很像样了。到了
商纣王时,大兴土木,广建宫室囿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
为离宫别馆",规模及其奢侈程度可以想见。据后来发掘的情况来看,中
国建筑的一些主要特征在那个时候已经初步具备了。然而继之而来的武王
伐纣,宫室尽数毁坏,后世改朝换代,毁坏宫廷建筑不知道是否由此发端
成为传统。
从《史记》等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王时建造了史传中最早之公园
,成王时,周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有了最早的城市规划。到了
春秋时代,随着诸侯国的吞并,诸侯国规模的扩大,人力物力随之增强,
各诸侯国也就大建宫室,竭尽奢华之能事。另外,宗庙建筑、园囿建筑也
都广为兴建。至战国时代,七雄并立,"高台榭,美宫室"之风益加盛行
。
这一时期的建筑式样,我们可以从一些古器皿上的画面中得以一窥豹
斑。我们在宫室图中见到,屋分两间,每间各有一门,门扉双扇。这大概
是我们在史料中可以见到的最早的门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只有在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中我们才可以了解
到一些情况。刘敦桢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说:"……春秋时期士
大夫的住宅,已大体判明住宅前部有门。门是面阔三间的建筑,中央明间
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有院,再次为堂。……内堂与门的平面布置,
延续到汉朝初期,没有多大改变。"另外,涉及门的记载来自《周礼》,
如"天子诸侯皆三朝",即"外朝"、"治朝"、"燕朝",燕朝之后,
则是"六宫六寝"、"天子五门"、"诸侯三门",所谓五门就是自南至
北的皋门、库门、稚门、应门、路门;三门则为库门、稚门、路门。关于
周代都城的形制,《周礼.考工记》也有记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
三门……"至于门的具体式样,则没有具体的记述。
秦始皇统一中国,乃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书同文,车同轨
,建筑万里长城、秦始皇陵,阿房宫则是秦代最为著名的建筑。万里长城
是秦统一中国以后,为了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犯,把燕、赵、秦的北方
边界的长城连接起来,延长成为西起临洮(今甘肃肃岷),东达辽东长达万
余里的"万里长城"。而秦始皇陵则是秦始皇建造的巨大的陵墓,墓的底
部深达水层底下,整个墓室用熔铜加固,墓室内有宫殿及百官位次,奇珍
异宝充斥其间,墓室内点有鲸脂熬油的长明灯,另外还设置了防止盗墓用
的弓弩暗箭,顶部装饰有日月星辰,下面是九州山河,水银灌注的江河湖
海被机械驱动着不停流动。整个陵墓封土高达50丈,周长约2500米,20世
纪70年代,秦陵东侧发现的秦始皇兵马俑更是轰动全球。
秦始皇的宏图大略和宏大气魄用在建筑物上也就变成了好大喜功,穷
奢极欲。亘古未有的庞大的建筑活动,从此开展。阿房宫就是典型的事例
,史籍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
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
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咸
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
案署不移徙。"秦始皇死后,二世复继续营建。乃至公元前206年,项羽进
占咸阳,楚人一炬,皆成焦土。
梁思成先生说:"后世每当易朝之际,故意破坏前代宫室之恶习亦以
此为嚆矢。"岂独见忘于武王伐纣,宫室俱焚之事否?
P11-P13
前言
壹 渊源深远--门窗的源流
第一节 发古幽思--门窗与传统建筑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 岑寂悠远--门窗的源头
第三节 日臻至善--发展与流变
贰 天工巧夺--门窗的基本构造
第一节 精美绝伦--隔扇
第二节 各具风神--门窗的结构类型
第三节 匠心独运--制作与安装
叁 广大精微--门窗的实体形态
第一节 吐纳流转--门的实体形态
第二节 窥望聪明--窗的实体形态
肆 精深广博--门窗的文化形态
第一节 绚烂深宏--门的文化形态
第二节 借景寄意--窗的文化形态
第三节 别有意蕴--门的陈设
伍 驱邪纳福--门窗装饰的吉祥符号系统
第一节 千年牵念--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寓意常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分类
第三节 沧海拾贝--吉祥图案举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