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米尺:1cm
裁缝用米尺(皮卷尺):1mm2100433B
米尺:木制或塑料制,只有一米的量度长度,不可曲,图为物理米尺,教学用。
皮尺:塑料等材料制,一米到两米不等,可曲,用于裁衣,也可用于体育教学(跳远、掷铅球时测量长度)
卷尺:金属等材料制,3-5米不等,一定程度可曲,用于装修等工程,也可用于日常生活。
米尺:木制或塑料制,只有一米的量度长度,不可曲,图为物理米尺,教学用。
皮尺:塑料等材料制,一米到两米不等,可曲,用于裁衣,也可用于体育教学(跳远、掷铅球时测量长度)
卷尺:金属等材料制,3-5米不等,一定程度可曲,用于装修等工程,也可用于日常生活。
[meterstick] 长度单位,三市尺为一米,通常刻有厘米和毫米刻度
[meterstick] 长度单位,三市尺为一米,通常刻有厘米和毫米刻度
计量单位 开放分类: 词语 法定计量单位 长 度 名称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十米 百米 千米 等数 1000 微米 10 毫米 10 厘米 10 分米 10 米 100 米 1000 米 面 积 名称 平方厘米 平方米 平方公里 等数 100 平方毫米 10000 平方厘米 1000000 平方米 体 积 名称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等数 1000 立方毫米 1000 立方厘米 1000 立方分米 容 量 名称 厘升 分升 升 十升 百升 千升 等数 10 毫升 10 厘升 10 分升 10 升 100 升 1000 升 质 量 名称 厘克 分克 克 十克 百克 千克 吨 等数 10 毫克 10 厘克 10 分克 10 克 100 克 1000 克 1000 千克 法定计量单位表 长 度 名称 厘 分 寸 尺 丈 里 等数 10 毫 10 厘 10 分 10 寸 10 尺 150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及一些常用单位的换算方法 各工程监理部: 为了大家在工作中,能够规范正确地使用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方便地查找和换 算计量单位,特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表及一些常用单位的换算公式摘录入 下,给大家共享,并请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区分大小写及上、下标等细节问题。 江苏省兴源电力建设监理 质量技术保证部 2004-6-1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以下简称法定单位 )包括: (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见表 1); (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见表 2); (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见表 3) ; (4)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见表 4) ; (5) 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6) 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 (词头见表 5)。
备案信息
备案号:6554-20002100433B
我国沿海地区饱和软粘土分布较广,无论吹淤造陆工程,还是地下空间改造利用,通常会存在排水通道淤堵、强度增长缓慢、地基土不均匀沉降或沉陷等工程问题或地质灾害,这与其中含量较多的饱和细粒土的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为此,本项目将“饱和细粒土”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微观结构”和“宏观力学特征”两部分内容,将微小孔隙的“微纳米尺度”特征作为探讨目标。通过过筛法和移液管法等技术制取饱和细粒土,综合粒间吸力理论,考虑饱和细粒土在不同尺度效应和堆积方式中的微观结构,确定合理的微纳米孔隙测量尺度,建立微纳米孔隙的结构特征数据元,并实现多种条件下力学强度与变形的监测试验与量化分析,探讨饱和细粒土排水固结的强度增长过程中,微纳米孔隙的发育规律与蠕变变形的量化关系,从微纳米孔隙角度认识饱和细粒土固结机理,揭示不同尺度效应的饱和细粒土微纳米孔隙结构及力学特征,探索扰动状态下孔隙发育过程的蠕变模型,完善细粒土微观力学理论。
项目背景:沿海地区饱和软粘土产生的工程问题较多,但固结过程的微纳米孔隙结构引起蠕变变形对宏观力学特性危害较大但常被忽视。传统工程地质环境及土力学性质的研究中,如排水通道的淤堵、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降和沉陷等变形破坏等,对沿海地区的机场、地铁、公路、铁路、房屋等地基的危害极大,严重影响工程建设。 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基于重塑的饱和细粒土进行研究,针对孔隙结构与宏观力学效应的科学问题,通过饱和细粒土的物理试验模拟、物理力学性质的室内测试分析、微观结构样品的制备和扫描、结构模型的数值计算和分析等研究过程,研究多尺度(纳米-微米-毫米等跨越6个数量级的尺度)细粒土的多物质(孔隙、矿物、有机质等3或4组物质组分)结构特性及微宏观量化关系。 重要结果:获得微纳米尺度孔隙结构的微宏观特征、获得饱和细粒土微纳米孔隙与环境因素的量化关系、饱和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定量解析、饱和细粒土宏观力学特征与微观参数特征的联系、实现饱和细粒土原状样品的微观结构取样技术、实现土体这类复杂材料的多物质鉴别和定量定性分析技术,实现多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和有机质的三维定量结果,实现土体固结过程的结构演化表征,实现土体多物质材料组分的测试鉴别技术、多尺度结构连通性研发技术、微宏观力学特征对比的avizo建模、DCM建模理论及方法等。 关键数据:扰动样品的三维模型数据源、基于DCM模型的联通组分分析程序。 科学意义:本课题揭示了土体物质组分、结构和宏观性质的相互制约作用,形成了一套土力学微宏观分析方法,为进一步揭示地质体材料的微宏观理论提供可行性的切入口。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