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名词》第二版。
在砌体墙侧面增抹一定厚度的无筋、有钢筋网的水泥砂浆,形成组合墙体的加固方法。
匿名用户法兰就是把俩个管道或其它物体连接在一起的紧固件,至于法兰框估计也是加固的东西
(一)外部预应力钢丝束加固法。采用外部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加固梁式上部结构,一般沿梁肋侧面按某种曲线线形(常用的有抛物线形等)设置预应力钢丝束,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实现体外预应力。为保证曲线线形并固定钢...
体外预应力就是设置在混凝土体外的预应力筋给混凝土施加的预应力。体外预应力混凝土也称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预应力筋直接设置在体外,或者预应力筋设置在混凝土体内,但无需进行孔道灌浆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外包型钢加固法 1. 外包型钢加固法,按其与原构件的连接方式分为:外粘结型钢加固法和无粘结外包型钢 加固法; 均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柱及梁的加固。 但对使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要求。 外包钢加固法的优点是构件截面尺寸增加不多, 但其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可大幅度提高; 加 固后原构件上的混凝土因受外包钢缀板的约束变成三向受力的约束混凝土, 构件的延性得到 提高;施工不需要模板,施工速度较快。 外包钢加固法受使用环境限制, 费用较高, 有时需要特制的夹具, 同时外包钢需进行防腐处 理,以提高耐久性。 2.当工程要求不使用结构胶粘剂时,宜使用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不使用结构胶或仅使用 水泥砂浆堵塞混凝土与型钢缝隙 ),也称干式外包型钢加固法。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2.1 当原柱完好, 但需提高其设计荷载时可按原柱与型钢构架共同承担荷载进行计算。 此时, 型钢
WORD 完美格式 技术资料 专业整理 注浆加固法地基处理 注浆加固法是工程地基加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气压或液 压配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把能凝固的浆液均匀地注入岩土层 中,驱走岩石裂隙中或泥土颗粒间的水分和气体,并以其自身填充, 待硬化后即可将岩土胶结成一个整体, 可以改善持力层受力状态和荷 载传递性能,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防止或减少渗透或不均匀沉降。 1 工程概况 项目为某车站综合楼。拟采用钻孔灌注桩,为 66 根 1 000~1 200 mm 钻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为页岩层,工程桩静载检测结果表明, 部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需要对该地基进行加固处 理。施工前,在建筑物周围分别布置了 6 个勘探点(探井),探井在 掘进过程中有大量的水渗入,致使少数探井没有达到预想的深度。 2 地基勘察概要 根据勘探资料显示, 该勘察区地层主要由素填土、 角砾及强风化 页
利用某些化学溶液注入地基土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胶凝物质或使土颗粒表面活化,在接触处胶结固化,以增强土颗粒间的连结,提高土体的力学强度的方法。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硅化加固法、碱液加固法、电化学加固法和高分子化学加固法。
通过打入带孔的金属灌注管,在一定的压力下,将硅酸钠(俗称水玻璃)溶液注入土中;或将硅酸钠及氯化钙两种溶液先后分别注入土中。前者称为单液硅化;后者称为双液硅化。
适用于加固渗透系数为 0.1~2.0米/日的湿陷性黄土和渗透系数为0.3~5.0米/日的粉砂。 加固湿陷性黄土时,溶液由浓度为10~15%的硅酸钠溶液掺入2.5%氯化钠组成。溶液入土后,钠离子与土中水溶性盐类中的钙离子(主要为硫酸钙)产生离子交换的化学反应,在土粒间及其表面形成硅酸凝胶,可以使黄土的无侧限极限抗压强度达到0.6~0.8兆帕。加固粉砂时,在浓度较低的硅酸钠溶液内(比重为1.18~1.20)加入一定数量的磷酸(比重为1.02),搅拌均匀后注入,经化学反应后,其无侧限极限抗压强度可达0.4~0.5兆帕。
适用于加固渗透系数为 2~8米/日的砂性土;或用于防渗止水,形成不透水的帷幕。硅酸钠溶液的比重为1.35~1.44,氯化钙溶液的比重为1.26~1.28。两种溶液与土接触后,除产生一般化学反应外,主要产生胶质化学反应,生成硅胶和氢氧化钙。在附属反应中,其生成物也能增强土颗粒间的连结,并具有填充孔隙的作用。砂性土加固后的无侧限极限强度可达1.5~6.0兆帕。
硅化法可达到的加固半径与土的渗透系数、灌注压力、灌注时间和溶液的粘滞度等有关,一般为0.4~0.7米,可通过单孔灌注试验确定。各灌注孔在平面上宜按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布置,其孔距可采用加固土半径的1.7倍。加固深度可根据土质情况和建筑物的要求确定,一般为4~5米。
硅酸钠的模数值通常为2.6~3.3,不溶于水的杂质含量不超过2%。 此法需耗用硅酸钠或氯化钙等工业原料,成本较高。其优点是能很快地抑制地基的变形,土的强度也有很大提高,对现有建筑物地基的加固特别适用。但是,对已渗有石油产品、树胶和油类及地下水pH值大于9的地基土,不宜采用硅化法加固。
对于米格15、米格21等机头进气飞机,由于进气道本身就是机头中心,所以不存在附面层问题。但是如歼10、F16腹部进气道,苏27、F15两侧进气道进气的气流都会跟机身摩擦产生附面层,所以这些进气道都要加装附面层隔道,这就是带附面层隔道的进气道。
这种进气道是在高速乘波机理论的启发下面提出的,利用了超音速激波增压原理。在飞机大M数飞行时,激波贴附在进气口边缘,波后突然增压的气流进入进气道,CARET进气道通过气流经过激波后使气流减速,而经过激波减速后的气流是均匀的,这部分气流可以有效的提高进气道内部的气流性能,适合发动机的进气需要,不需要安装复杂的进气调节控制系统。在进气道内部有多派跗面层吸收孔,在进气道侧面有1个固定排气开口,可排出附层面空气。
目前只有美国的F22、F-18E/F等少数机型采用了这种进气道布局。
DSI进气道则比加莱特进气道更进一步,利用现代的计算空气力学技术,设计出来一个鼓包,同时实现超音速气流减速、附面层分离,这样比起加莱特进气道还省掉了附面层分离装置,进一步减小了雷达反射截面积,还减轻了重量。目前歼20、F35等先进五代战斗机(2009年后的五代分代法),歼10B、枭龙等最新改进型四代战斗机采用这种进气道。目前仅中美两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