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序
前言
主要符号
第1章 脉冲功率的基本概念
第2章 绝缘材料的静态与动态耐压强度
2.1 引言
2.2 气体
2.2.1 静态击穿
2.2.2 脉冲击穿
2.2.3 火花放电的形成
2.3 液体
2.3.1 基本过程
2.3.2 流注击穿
2.3.3 实用上的考虑
2.4 固体
2.4.1 基本现象
2.4.2 电荷的传输、注入与击穿现象
2.5 击穿场强的统计学处理
第3章 能量储存
3.1 脉冲电容器
3.2 Marx发生器
3.2.1 标准Marx发生器
3.2.2 LCMarx发生器
3.2.3 能量传输过程
3.3 电感储能
3.4 转子和单极发生器
第4章 开关
4.1 闭合开关
4.1.1 气体开关
4.1.2 半导体开关
4.1.3 磁开关
4.1.4 小结
4.2 断路开关
4.2.1 电爆炸丝
4.2.2 机械式断路器
4.2.3 超导断路开关
4.2.4 等离子体断路开关
4.2.5 等离子体流动开关
4.2.6 半导体断路开关(SOS)
第5章 脉冲成形电路
5.1 传输线
5.1.1 终端和接点
5.1.2 有损耗的传输线
5.1.3 脉冲电路中的传输线
5.1.4 无损耗传输线的脉冲成形
5.2 RLC网络
5.3 采用LEITER软件的电路模拟
第6章 脉冲传输与变换
6.1 真卒传输线中的磁绝缘
6.1.1 金属表面的真空击穿
6.1.2 磁绝缘的定性描述
6.1.3 磁绝缘的定量描述
6.2 脉冲变压器
6.3 高压充电器
6.3.1 电容器的充电方法
6.3.2 级联电路
6.4 变阻抗线
第7章 功率叠加与电压叠加
7.1 功率叠加
7.2 电压叠加
7.2.1 传输时间隔离法
7.2.2 感应隔离法
7.2.3 Blumlcin发牛器
7.2.4 累加型脉冲成形线
第8章 典型的脉冲功率发生器
8.1 单次脉冲发生器
8.1.1 KALIF
8.1.2 PBFA一2与Z装置
8.1.3 HERMES一Ⅲ
8.2 重复频率脉冲发生器
8.2.1 RHEPP
8.2.2 采用断路开关的脉冲发生器
第9章 诊断
9.1 电磁场传感器
9.1.1 容量耦合传感器
9.1.2 感应耦合传感器
9.2 分流器
9.3 利用Faraday效应的电流测量
9.4 利用电光效应的电场测量
9.5 磁偏转粒子能量分析器
9.6 真空电压探测器
第10章 脉冲电场和脉冲磁场的应用
10.1 脉冲电场
10.1.1 引言
10.1.2 脉冲的产生
10.1.3 植物细胞处理
10.1.4 杀菌消毒
10.1.5 脉冲电场处理法的其他应用
10.2 脉冲磁场
10.2.1 引言
10.2.2 非破坏型磁场线圈的极限
10.2.3 破坏型磁场线圈的极限:单匝圆筒线圈
10.2.4 磁通压缩
第ll章 脉冲辐射及其应用
11.1 高功率脉冲电子束
11.1.1 束流自身的作用力与传输极限
11.1.2 大电流脉冲电子源
11.1.3 脉冲电子束二极管
11.1.4 材料的表面处理
11.1.5 高功率KrF激光
11.1.6 闪光X射线摄影
11.2 高功率脉冲离子束
11.2.1 加速器物理
11.2.2 离子束传输
第12章 固体和液体介质中脉冲放电的应用
参考文献
索引
……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个人礼仪1 讲究礼貌 语言文明2 规范姿势 举止优雅3 服饰得体 注重形象第二篇 家庭礼仪1 家庭和睦 尊重长辈2 情同手足 有爱同辈第三篇 校园礼仪1 尊重师长 虚心学习2 团结同学 共同进...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1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电气、给排水、暖通、结构、建筑) 序号 图书编号 图书名称 价格(元) 备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暖通空调 ?动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脉冲功率技术指的是将低功率(电压、电流)能量储存在电场或磁场中,通过脉冲形成线和开关技术将其在时间尺度上压缩,而将电压、电流提高,以获得极短脉冲的高峰值功率电磁能量并释放到负载上去的一种能量压缩技术。由此可见,脉冲功率装置应该主要包括3大基本部分:低功率下的储能部分——初级能源;脉冲产生系统,即由低功率获得高功率的变换部分——脉冲形成及压缩系统;高功率负载——二极管系统。
脉冲功率装置是相对论电子注器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器件的输出参数。
马克斯发生器——脉冲形成线——二极管组合是一种最典型、使用最广泛的脉冲功率装置;采用直线脉冲变压器或Tesla变压器都可以替代马克斯发生器产生初级高压脉冲对脉冲形成线充电。直线脉冲变压器的特点是电容器组的充电和放电过程都是并联的,利用变压比为1:1的脉冲变压器使次级电压因感应电压叠加原理而与初级线圈电压成N倍(N为初级线圈的个数)增长;Telsa变压器简单可靠,特别是它与同轴形成线在结构上一体化,十分紧凑,它还适合于重复频率运行,但它难以获得数兆伏电压和大的储能,因此适合中、小功率应用。
爆炸磁压缩脉冲功率系统也是高功率微波中得到重要应用的一种高功率脉冲源,它可以在us量级的时间内输出MJ量级的能量。其最主要的缺点是只能一次性使用。
1、由单次脉冲向重复的高平均功率脉冲发展。
过去脉冲功率技术主要为国防科研服务,并且大多是单次运行,而工业、民用的脉冲功率技术要求一定的平均功率,必须重复频率工作。
2、储能技术--研制高储能密度的电源。
在很多应用场合下,脉冲功率系统的体积和重量的大小是决定性因素,如飞机探测水下物体技术、舰载电磁炮等,都要求产生很大的脉冲功率,而且系统又不能过于庞大和笨重。
3、开关技术--探讨新的大功率开关和研制高重复频率开关。
开关元件的参数直接影响整个脉冲功率系统的性能,是脉冲功率技术中一个重要的关键技术。具有耐高电压强电流、击穿时延短且分散性小、电感和电阻小、电极烧毁少以及能在重复的脉冲下稳定工作的各种类型开关元件的研制,是当前国内外脉冲功率技术中又一个十分受重视的研究课题。
4、积极开辟新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脉冲功率技术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化工、环境工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而且在某些应用研究中,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凭借成功应用的经验,脉冲功率技术将更多地应用于民用技术方面,民用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市场的推动又必将给脉冲功率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脉冲功率技术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非平衡态等离子体中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工程领域内,在处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其具备高效、节能、清洁且便捷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脉冲功率装置的构成。
脉冲功率技术,就是将缓慢储存起来的具有较高密度的能量,进行快速压缩,转换或者直接释放给负载的电物理技术。其实质是将脉冲能量在时间尺度上进行压缩,以获得在极短时间内的高峰值功率输出。该技术是为满足国防科研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它是获得强流相对性电子束或离子束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在国防科研、高新技术研究和民用工业等诸多领域中。
现阶段常用的初级能源主要包括:以电场形式储能的电容器或者Marx发生器、具有磁能的电感或者脉冲变压器、具有一定转动惯量的各类机械能发电机、化学能装置、核能装置。常用的中间储能系统和脉冲成形系统包括:脉冲变压器、容性传输线(形成线)、感性储能器、磁通压缩器(磁放大器)、磁流体发电机的通道发电系统、以及使用机械能的感应发电系统等。转换系统包括了电源内各种转换开关,包括闭合开关和断路开关两类。各种开关根据其应用方式不同可以分布在脉冲电源的不同位置。高功率脉冲电源首先将能量储存于初级能源,而后通过中间储能和脉冲形成系统充电,最后经过压缩、脉冲成形或转化等过程后,快速放电给负载。
2、国内外功率脉冲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电容放电产生X射线,这就是功率脉冲技术的起源。从1964年,世界上第1台强流电子束加速器SMOG(3MV,50kA,30ns)研制成功后,美、日、苏及欧洲许多先进国家的主要实验室都先后建造了众多的高功率脉冲装置。
Sandia实验室在1986年研制出的脉冲功率装置PBFA-II(12MV,8.4MA,40ns)是世界上第1个闯过100TW大关的脉冲功率装置。我国的高脉冲功率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上世纪70年代,王淦昌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正式开始高功率脉冲电子束发生器的研究。1979年北京高能物理所建成了当时我国最大的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闪光-I,应用于γ射线模拟源。之后一系列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的建成,为我国在集体离子加速、准分子激光、电磁轨道炮、闪光X射线照相、高功率微波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创造了较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