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设备是指船舶在起、抛锚时所用的设备和机械的总称。由锚、锚链、锚链筒、起锚机械及附属设备组成。
中文名称 | 锚设备 | 组成 | 锚、锚链、锚链筒等 |
---|---|---|---|
定义 | 起、抛锚时所用设备和机械总称 | 特点 | 抓重比大 |
锚设备特点
1)抓重比大,以最小的锚重取得最大的抓力,可提高锚泊能力。
2)适用性能良好,停泊是迅速入土,起锚时易于从海底脱离。
3)航行时,便于收藏与存放。
4)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构造简单,制造容易且成本低廉。
锚链(cable)是连接锚和船体之间的链条,用来传递和缓冲船舶所受的外力。也能产生一部分的摩擦力。
一、锚链的种类
1.按制造方法分类
有铸钢锚链、焊接锚链、锻造锚链。
2.按链环结构分:
有有挡链环和无挡链环。
3.按照用途分:船用锚链和海洋系泊链。
4.按钢材级别分:AM1、AM2、AM3三级。
在相同尺寸下,有档链的强度大,变形小,堆放时不易绞缠,在商船上广泛采用。无档链尺寸小,只用于小锚上。
特殊链环包括:加大链环、末端链环、连接卸扣、连接链环、锚链转环、双链转环和锚链脱钩等。
锚设备组成
锚设备由锚、锚链、锚链筒、起锚机械及附属设备组成。
1.锚:产生抓驻力。
2.锚链:①连接锚和船体;②传递锚产生的抓驻力;③卧底链因摩擦产生抓驻力。
3.锚链筒:是锚链进出以及收藏锚干的孔道。直径约为链径的10倍。由甲板链孔、舷边链孔和筒体三部分组成。筒体内设有冲水装置,用于在起锚时冲洗锚和锚链。
4.止链器:设置在锚机和锚链筒之间。
①固定锚链,防止锚链滑出;
②将锚和锚链产生的抓力直接传递至船体,以减轻锚机负荷,保护锚机;
③航行时承受锚的重力和惯性力。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螺旋止链器
2)闸刀式止链器
3)链式止链器
5.锚链管:锚链管设置在锚机链轮的下方,上下管口均须扩大,上管口常设有盖,以防大量海水进入锚链舱,下管口常焊一个半圆的加强钢环。
锚链管直径约为链径的7~8倍。
6.锚链舱:是存放锚链的舱室,位于锚机的下方。用纵向隔壁分成左右两个,分别收存两根锚链;在隔壁上开有踏脚孔;锚链舱底部设有污水井;舱底铺衬厚木板或覆盖水泥垫层,并将锚链搁置在水泥层上的钢条格栅上,以免舱底直接受到锚链的打击。
7.弃链器: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使锚链末端迅速与船体脱开的装置。一般设置在人员易于到达的地方。
常见的有横闩式和螺旋式弃链器等。
1)横闩式弃链器
2)螺旋弃链器
8.起锚机
卧式锚机
立式锚机(起锚绞盘)
起锚绞车(电动,蒸汽,液压,手动)
千斤顶 电动油泵
用单构件处理这些构件。
长度为6.0m的锚杆采用YT28手风钻或YG80风钻造孔,长度为9.0m锚杆采用YG80风钻或XZ-30潜孔钻造孔,人工安装锚杆,3SNS灌浆泵注浆,砂浆由拌和机现场拌制。锚杆在钢筋厂加工制作成型,运...
种类繁多,各国也都根据锚的特点,制定各自的分类标准。一般都按有无横杆、锚爪可否转动、抓重比大小和锚的用途进行分类。
普通有杆锚
普通无杆锚(1.具有固定锚爪;2.具有转动锚爪)
高抓力锚(1.有杆;2.无杆)
特种锚
1)有杆锚(海军锚)
结构特点:锚干和锚爪为一整体,锚爪固定不会转动。锚干上有一固定或可折的横杆,横杆与锚爪平面互相垂直。
优点:①结构简单,抓重比大,一般为4~8,最大可达12;②抓底稳定性较好,适应各种底质。
缺点:①上翘的一爪容易缠住锚链,浅水锚地易刮坏船底;②抛起锚作业和收藏不太方便。不能收入锚链筒,纠缠锚链,威胁他船。
应用:不宜作首锚。多用于小船与帆船。
单爪锚:与海军锚类似,仅只有一个爪,但其尺寸较大。该种锚的爪力比海军锚更大。多种工程船的定位锚,挖泥船常用这种锚,能确保在挖泥作业时船不移动。
层洛门锚:锚爪可以转动的海军锚。在使用中,当一个爪入土时,另一个爪即能转至锚柄并贴紧。该种锚在使用上比海军锚方便,但抓力比海军锚小,仅用一个螺栓连接锚柄,安全性差。故只能用在帆船和内河船上,锚重一般不超过一吨。
日本锚:是日本渔船上使用的一种双爪锚,横杆固定在锚冠下面,这样不仅保持了抓力大的优点,而且收藏便利。
2)普通无杆锚:
锚头(包括销子和转轴在内)总重量(为去除锚干和锚卸扣后的重量)应不小于该锚总重量的60%。有霍尔锚、斯贝克锚及尾翼式锚几种。
霍尔锚特点:锚干是锻钢的,锚爪是铸钢的,无横杆。锚爪和锚冠可以绕穿过锚干下端孔的销轴转动,锚爪折角约为45°。两爪同时入土,抓重比为2.5~4,最大不超过8。结构简单,作业和收藏方便,抓力较小,转流时易耙松泥土而引起走锚。
应用:广泛用作首锚。
斯贝壳锚:是霍尔锚的改良型,收锚时其锚爪自然向上,且一接触船壳即翻转,不会损伤船壳板。
特点:
①冠大,重心低,易入土,稳定性好,但爪易转。
②碰击力小,可收入锚链筒,不会纠缠锚链,不会伤害他船,抓重比较小(1-2.5),常作艏锚
尾翼式锚特点:是助抓突角宽厚,锚头重心低;入土阻力小,稳定性好,抗浪击,易冲洗。抓力、稳定性等各方面性能均优于霍尔锚和斯贝壳锚。广泛应用。
AC-14型锚:称为无杆锚的第二代。其锚冠很宽,锚爪较粗长,且有纵向棱。这种锚重量大,抓力大。稳定性好。常用作大型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及超大型油轮的主锚,是欧美诸国及日本常用的锚。
DA-1型锚被称作第三代无杆锚,是目前世界上最稳定、结构最先进的锚。锚冠较宽且端部为三棱形,爪很长是用两个斜面构成的倒V字形,两爪之间的距离很小,这种锚有最合适的啮土角度,啮上面积大、抓力大、抓住性好、稳定性强、收藏方便,由于DA-1型锚几乎全部由直斜面组成,起锚时附着泥沙少、冲洗方便,日本造船界认为此种锚是最理想,最有发展前途的锚。
3)大抓力锚:分有杆和无杆两种。作首锚时,锚重可取相应普通锚重的75%。
总特点是:锚爪宽且长、啮土深、稳定性好、抓重比大。
有杆大抓力锚结合了有杆和无杆锚的优点,锚头处设有稳定杆,以保证锚抓底的稳定性,一般用于较松软底质,收藏不便。工程作业船和小船用。
包括:丹福斯锚(也称燕尾锚),史蒂文锚。
丹福斯锚(也称燕尾锚)的锚爪可前后转动各约30°,抓重比一般大于10,多用于工程船(如挖泥船)。
史蒂文锚的锚爪短而面积大,锚爪的转角由装在锚杆上的可移动锲块调节,适应多种底质,抓重比可达1734。多用于石油平台的定位锚。
无杆大抓力锚改良了无杆锚的助抓突角和锚爪。
英国研制的AC-14型锚设有极厚实并且宽大的稳定鳍,有很好的稳定性,啮土迅速,适应各种底质,抓重比高达12~14,广泛用于超大型船或水线以上面积较大的滚装船。
荷兰研制的波尔锚:可作大型船舶的首锚和工程船舶的定位锚;适应各种底质;稳定性比同质量的无杆锚高30%-50%;在相同抓力下,锚重比无杆锚轻25%-40%;一般抓重比为6左右。
4)特种锚
作用:用于特殊用途,如浮筒、浮标、灯船、浮船坞和浮码头等永久性系泊。
种类:有伞形锚、螺旋锚、单爪锚以及供破冰船用的冰锚等。
在构筑物上固定设备、金属构架、管架的惯用方法是在构筑物上(柱、墙、地坪、楼板、基础等)预留地脚螺钉孔或预埋铁板,待安装设备和管道时,放入地脚螺栓并进行二次灌浆或在预埋的铁板上面焊上螺栓柱。如果安装的设备为塔类及压缩机等动力设备,则尽可能做到直接预埋地脚螺钉。此种传统的锚固方法,又往往使基础设计得较深,一般规定
上海某车间工程采用地锚件装配平台作为大型设备装配平台,共计有地锚近25 000个,其施工对工程质量影响甚大。通过该实例研究,介绍了地锚件预坐浆找平技术、纵横钢筋定位技术、预浇点状定位技术等关键技术,使所有地锚件一次性浇筑合格,其工程经验也可供相关工程借鉴。
其组成如图《锚设备组成》所示。
1-锚(anchor):噬入水底泥土产生抓力,平衡船舶所受的外力。
2-锚链筒(hawse pipe):是舷外引导锚链至甲板。收锚后储存锚干及部分锚链。
3-制链器(chain stopper):设置在锚机和锚连筒之间,用于固定锚链,防止锚链滑出。在锚泊时,制链器将锚和锚链产生的拉力传递至船体,以减轻锚机的负荷,保护锚机。航行时承受锚的重力和惯性力
4-起锚机(windlass):抛锚与收锚的动力机械,同时也可以作铰链用。5-锚链管(chain pipe):是引导锚链进出锚链舱的通道,穿过锚机甲板通至锚链舱。
6-锚链舱(chain loker):在锚机的下方用来储存锚链的舱室。
锚系定位是大多数浮动式钻探装置在海上保持位置的方法。锚系通常有6个以上的大抓力锚,配以锚链或钢缆、绞锚设备以及锚绳张力显示表等。
本书重点介绍了舵设备、锚设备、系泊设备、拖曳设备、救生设备、起货设备、关闭设备,以及舱底水系统、压载系统、日用水系统、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供暖系统、空调系统和制冷系统等的组成情况、布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