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脉鼠刺是一种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林中,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的一种植物。
中文名称 | 毛脉鼠刺 | 拉丁学名 | Itea indochinensis Merr. var. pubinervia C. Y. Wu ex H. Chuang |
---|---|---|---|
别称 | 马定盖(屏边)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 蔷薇目 | 科 | 虎耳草科 |
属 | 鼠刺属 | 种 | 毛鼠刺 |
分布区域 | 产广东、广西、贵州(梵净山)和云南。 |
常见于海拔1000~2100米的疏林中、水边、路边石旁。
产广东、广西、贵州(梵净山)和云南。
毛脉鼠刺形态特征
叶上面无毛,下面沿脉或至少在脉腋内有短柔毛,有时毛脱落,侧脉6~8对;腋生的总状花序少于4个,且较短,与原变种相区别。
毛鼠刺(原变种)
灌木或小乔木,高10米,稀达15米;小枝黑褐色,被密柔毛;老枝常变无毛,具纵条纹。叶纸质,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10-15 (19) 厘米,宽4.5-8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钝,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橄榄色,无毛或被极疏短毛,有腺体,下面淡绿色,被密柔毛,沿脉毛更密;侧脉7-11对,弧状上升,在边缘处相连接,中脉和侧脉在下面突起,第三级细脉横走;叶柄长1-1.7厘米,被长柔毛,上面具槽沟。总状花序,通常3-4,密集簇生于叶腋,长5-7 (8) 厘米,宽约1厘米;花序轴和花梗被密长柔毛;花梗长约2毫米,基部有线形苞片;苞片长1-2毫米,被长柔毛。萼筒杯状,被长柔毛,萼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为花瓣之半;花瓣白色,披针形,长2.5-3毫米,被柔毛,花时直立;雄蕊长于花瓣,长4-5毫米;花丝基部有长柔毛;子房半上位,被毛。蒴果长8毫米,被毛,成熟时从基部开裂。花期3-5月,果期5-12月。
是两面针。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或段,晒干。 木质藤本;茎、枝、叶轴下面和小叶中脉...
穴道有三大类:正经穴道、奇经穴道、经外奇穴 大指——手太阴肺经、少商穴、指外缘 食指——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手背那一面 中指——手厥阴心包经、中冲穴、掌心那一面 无名指——手少阳...
乳色刺鰕虎鱼(学名:Acanthogobius lactipes)为鰕虎鱼科刺鰕虎鱼属的鱼类,俗名白鳍虎鱼。分布于朝鲜、日本以及中国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
目的:从不同角度观察脑脉舒康胶囊(脑脉舒康)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0min,再灌注60min,建立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脑脉舒康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浆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以及脑组织匀浆中的血栓素(TXB2)、谷氨酸(Glu)、氨基酸(EAA)含量、ATP酶活力的影响及光镜观察脑海马神经组织及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脉舒康能显著降低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血浆中ET含量(P<0.05,P<0.01),升高CGRP含量(P<0.05,P<0.01);显著降低脑组织中TXB2、Glu和EAA含量(P<0.01),提高其ATP酶活性(Na+-K+-ATP、Ca2+-ATP、Mg2+-ATP);病理观察结果显示,脑脉舒康组部分脑神经细胞得到一定的恢复。结论:脑脉舒康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改善脑能量代谢障碍、对抗脑缺血后EAA升高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关。
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L.)DC.作为蒙古传统药用植物用于治疗肝-胆疾病。为了追踪该植物中具有胆盐非依赖性促胆汁分泌(以作为检测肝功能的参数)相关有效成分,研究了该植物不同极性提取物对离体灌注大鼠肝模型的影响,
毛脉鼠刺(Itea indochinensis Merr. var. pubinervia (Chang) C. Y. Wu)隶属于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鼠刺属(Itea Linn.)。毛鼠刺变种。
产广东、广西、贵州(梵净山)和云南。
常见于海拔1000~2100米的疏林中、水边、路边石旁。
以前的分类法认为该科属于川续断目,并把鼠刺属(Itea)也列入其中,所以也称其为鼠刺科,但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鼠刺属应单独成为鼠刺科,属于虎耳草目,而其他属则应合并成另一科,属于II类真菊分支但无法列入任何一目,所以称为南鼠刺科。
属 AnopterusEremosyne南美鼠刺属EscalloniaForgesiaTribelesValdivia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