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学校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共建协议。
2011年学校与北京交通大学签署校际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我校铁道技术学院为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设立的首个“订单班”宣告成立。
2011年10月,我校与北京康吉森交通技术有限公司产学研基地签字暨挂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2012年5月4日,江苏省启东市科技局局长蔡兵一行前来我校,就产学研合作等进行洽谈。
2012年学校与金昌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就共同推进“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达成了共识。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等23个部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名单,我校与11家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的1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建设:分别由我校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兰州黄河嘉酿啤酒有限公司、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共建。
2012年9月,我校与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科技创研暨人才培养企校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2月26日至3月1日,我赴北京与南车集团举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对接工作。
2013年3月13日,我校组团赴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就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工作与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对接。
2013年3月29日,由中国南车集团和我校联合建设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揭牌仪式在南车集团南车大学举行,这是我校首个揭牌建设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3年我校与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入选教育部公布的“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中国南车-兰州交通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将由5个专业组组成,分别由中国南车下设的四方股份、戚机公司、株机公司、浦镇公司和长江公司提供支持。
2013年学校与天津大学签署校际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6月,我校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举行科技合作签约仪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与交流。
2013年7月,我校与中铁二局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机械设计
机械原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传热学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机械设计课程(群)
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
热工基础课程(群)
机械工程测控技术课程(群)
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铁道部科技大会奖1项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项
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省自然科学三等奖4项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
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铁道部优秀教材二、三等奖各2项
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省教育厅、建设厅、兰州市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20余项
并连续多年被学校评为“教学先进集体”和“科研先进集体”。
2021年6月,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被授予“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如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 该系所在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2005年批准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科学研究领域包括:精细微纳结...
公办高职院校。学院是一所隶属于河北省教育厅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河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机电行业骨干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
是真的 我在这个学校毕业的
承担国家现代交通领域“863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50km/h动车组”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科技计划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项目、铁道部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星火”计划项目等多项纵向项目,累计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其他企业横向科研课题458项,科研经费累计8000多万元。
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0多篇, 其中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收录536篇,通过省部级成果鉴定15项
申请专利88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
出版专著10部,教材55部,其中3部专著获华夏英才出版基金资助。
兰州交通大学机车车辆工程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据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机车车辆工程排名全国第四。
罗冠炜教授作为省“333”、“555”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的第一层次人选,以及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在含间隙和冲击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王良壁教授作为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在传热与流动过程数值预测原理及高效算法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国家特色专业:车辆工程
铁道部重点学科: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机械电子、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国家高速列车创新联盟
国家高速列车创新团队
甘肃省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动力学与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实验室
铁道车辆热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物流及运输装备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
结构强度检测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多智能体系统联合实验室
中德技术合作甘肃省可再生能源培训与研究基
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个甘肃省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机械工程实践中心2007年被评为甘肃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10个专门研究所:车辆工程研究所,机电技术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所,系统分析与集成研究所,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所,材料工程研究所,测控技术研究所,机电产品开发中心,机械装备自动化研究所,检测技术与智能控制研究所。
拥有各种教学、科研设备2000台件,总值13230万元,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室90个,实验室建筑面积总计18000平方米,已挂牌的生产实习基地34家。
其规模和设备先进程度在国内工科院校中居于前列。
在校学生总数为3663人,其中本科生3350人,在站博士后、博士、硕士4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71人,其中专职教师133人,实践教师29人,教授15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3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1.12%;博士44人,硕士67人,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8.42%。
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
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2人
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3人
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人选3人
甘肃省“333 科技人才工程”人选 ( 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 3人
甘肃省“555 创新人才工程”人选4人
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5人
铁道部优秀教师1人
茅以升铁道科技奖获得者1人
甘肃省劳动模范1人
甘肃省先进工作者1人
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1人
甘肃省 " 园丁奖 " 获得者1人
宝钢教育奖1人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掌握本专业领域内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技术、控制理论、自动化基础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所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机制工艺设计等基本工程技术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在机械制造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经营管理及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液压气压传动及控制、CAD/CAM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
车辆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掌握本专业领域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控制理论等基础知识;掌握轨道交通车辆的设计、制造、运用、检修和实验等基本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在轨道交通车辆设计制造行业从事轨道交通车辆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AD/CAM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数控技术、内燃机、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车辆工程、车辆制动、车辆制造与修理工艺、车辆业务、机车运用与安全、城市轨道车辆、动车组构造与设计、电力机车总体、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车辆制冷与空调等。
主要专业方向:铁道车辆、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和控制理论等基础知识;具备热能工程、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动力机械、制冷与低温技术、热工过程控制等方面基础知识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的研究与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维修、管理营销、实验和安装等方面工作,也可从事一般热能动力机械及工程的技术工作和教学等工作。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内燃机原理与设计、锅炉原理、热力发电厂、压缩机、制冷原理、空气调节等。
主要专业方向:热能动力及自动化、内燃机工程、制冷与空调。(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机电一体化等基础知识;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具有检测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及机车车辆测控技术等方向的设计、开发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国防、高新技术产业、铁路、IT行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检测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设备维护与安全运转、产品质量检验、无损检测、计量测试与鉴定、自动检测仪器仪表设计制造、振动噪声测试及信号分析等技术工作和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技术、测试信号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精密机械设计、仪器制造工艺、工业机器人、测控仪器设计、工程光学、检测技术、测控电路、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电力牵引控制系统等。
主要专业方向:精密检测技术、光电机电一体化、机车车辆测控技术。(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掌握系统扎实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以及必要的材料工程应用技术、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创新的研究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分析检测、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后可进入现代材料及装备制造企业、建筑业等从事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材料性能的测试、分析与改进,相关工艺的设计及控制,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等工作;也可在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经营销售、教学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原理、材料制备技术、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热处理原理与工艺、金属材料学、金属腐蚀与防护、功能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粉末冶金学、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
主要专业方向:金属材料、建筑材料。(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工业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掌握现代制造业的整体作业流程和与其相关的各项管理技术;具有对复杂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能力;能灵活应用数理科学、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等知识与原理,对现代制造企业的各环节进行规划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毕业后能够在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工作。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学、机械制造基础、现代工艺管理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先进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器视觉与检测技术、工业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工程经济学、工程力学、运筹学、物流信息自动化技术、生产系统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管理学与质量体系认证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掌握系统扎实的材料成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宽广的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毕业后能从事材料成型工艺的研究与制定、材料成型设备的设计与开发、材料成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设备维护、生产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物理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材料成型自动控制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设备、材料成型过程数值模拟、模具CAD/CAM、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现代模具设计方法、弧焊电源、焊接冶金学、焊接结构、焊接检验、焊接方法及设备等。
主要专业方向:塑性成型工艺及模具、焊接。(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7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0个硕士点: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材料学、工程热物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热能工程
5个博士点: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原兰州铁道学院机械系)始创于1958年,由原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成建制地配备师资和教学条件,设内燃机车和铁道车辆两个本科专业并于当年招生。创建伊始,全系仅有四名老教授、几名中年教师和十几名刚从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学院已发展成为拥有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五十多年来,学院立足甘肃,服务铁路,面向全国,取得了以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学院先后为国家培养出近万名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遍布全国。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卓越计划班
詹天佑班
学院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科研团队为依托,以教学系室建设和学生学风建设为基础,强化以机车车辆工程为代表的传统特色专业,发展以先进制造技术和光机电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新型专业。
学院办学定位:服务铁路,面向现代制造业,适应行业国际化需要。培养工作作风务实,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留得住、用得上”品牌和声誉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依靠特色生存发展。
学院教改思路:突出特色,加强基础,宽口培养,灵活专业方向。
学院办学特色:知行结合、重在创新的实践教学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工程师。实践证明,该院毕业生以“知识全面、踏实耐劳、勇于创新、留得住、用得上”而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人才培养模式理念转变:完成从工程专才培养模式向工程应用通识培养模式的转变;完成从培养统一人才模式的理念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
教研相长的机制:科研是基础,机制是保障,管理是关键
学科教授每学期面向师生举办学术讲座,并在编写教材、课堂教学中体现最新科研动态;毕业设计中有60%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达到了教学和科研的互相促进。2002年和2004年我院连续被学校评为“教学先进集体”和“科研先进集体”。
以机电技术研究所和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为代表的9支科研团队,是以学科责任教授为主体的青年教师培养的摇篮,以高水平项目为支撑的培养条件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和保证。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督导计划,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举行观摩、点评,使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稳步提高。两年来主持完成教改研究课题12项,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8篇。学院各专业教师梯队总体上比较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学科责任教授和主讲教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学院每年都制定选派教师攻读学位、进修深造和引进教师计划。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其中15个已挂牌,17个已签协议;完善并规范了毕业设计各环节;建立了机械创新设计基地并组织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完成机械工程实践中心的建设,更新和充实金工实习内容等实践教学环节,机类先进制造技术的实践内容已占到24%。
在教风建设、学风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我院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严谨治学、从严执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厅级教学成果奖一项。共有多人获得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多人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十多人获教学优秀奖,十多人获青年教师教学奖,1人被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工作者。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甘肃考区)二级C语言考试中,我院03级学生一次通过率84.9%,名列全校第一名。全国大学生四级英语考试我院00级学生累计通过率81.23%,名列全校第二名;其中,机设001班通过率达到92.73,名列全校00级第二名。首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我院组建的4个参赛队在西北地区预赛中全部获奖,其中有1个队获西北赛区一等奖并获全国三等奖,3个队获西北赛区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我院有1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甘肃省特等奖,4名获省一等奖,5名获省二等奖;2003年我院教师指导的学生有3人获全国一等奖、省特等奖,3人获省一等奖,成绩显著。
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机电工程学院已初步具备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拥有实验楼五栋,实验室建筑面积总计18000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660万元,院资料室收藏图书资料8000余册。
2007年,学院与日本福井大学签署了学术交流协议及备忘录,于2008年开始选派优秀本科生赴日本福井大学学习。
面向国际化、面向工程实践,培养21世纪优秀工程师是我们的目的。机电工程学院将继续贯彻全员参与意识,落实各个环节,发挥优势,寻找差距,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与利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力争创优,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100433B
thrift of excellent traditi onal a nd style lack dee p of understa ndi ng, one -sided t hink i n now of good situation Xi a, economic sm oot h more fast devel opme nt, and reform made major progre ss, and people livi ng significantly improv e, and social t he care er made new pr ogress, no necessary always ha rd has, no aw arene ss to Chi na also ha s many poverty area, a nd al so has many poverty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院地图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机构设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