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流域梯级水电站集中控制规程 | 标准号 | DL/T 1313-2013 |
---|---|---|---|
发布日期 | 2013-11-28 | 实施日期 | 2014-04-01 |
技术归口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批准发布部门 | 国家能源局 |
马光文、袁杰等。 2100433B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四川大学 等。
1971—1978年陆续投产的龚嘴水电站,装机容量为72万千瓦;于1992-1994年陆续投产的铜街子电站,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
需要套定额
常规水电站 需要人员不间断的巡视维护 。自动化水电站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的综合自动化;使水电站逐步实现少人值班,最终达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
<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在这一背景之下,水电站抓住机遇,引进了新技术与新工艺,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人们对流域梯级水电站控制系统认识与研究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发电企业开始对流域梯级水电站集中控制运行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文章就结合某一具体流域梯级
宏观视角下的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金沙江区域梯级水电站迈入\"调控一体化\"时代长江上游大型水电站群联合调度发展战略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的必要性及对节能减排的作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三峡梯级水库调度长江上游大型水电站群联合调度关键科技问题探讨
本书就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运行相关问题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系统地对梯级水电站群的联合运行模式、径流预测、洪水预报、运行自动化系统等进行了分析。全书共分6篇21章,其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运行管理、我国流域梯级水电开发与运行管理现状、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运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运行管理模式探讨,年径流预测、月径流预测、日径流预测,流域梯级水电站群中长期联合优化运行、流域梯级水电站群短期联合优化运行、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运行算法,流域梯级水库群防洪运行、流域洪水预报,系统总体结构及水文站网布设、水情信息采集、水情信息传输、水情预报系统,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运行自动化系统结构、通信方式等。
本书可作为电力系统、水电厂、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运行管理人员、电力营销人员、电力市场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籍。
本书就流域梯级水电站群快速联合优化运行相关问题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系统地对梯级水电站群的联合运行模式、径流预测、洪水预报、运行自动化系统等进行了分析。全书共分6篇21章,其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运行管理、我国流域梯级水电开发与运行管理现状、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运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运行管理模式探讨,年径流预测、月径流预测、日径流预测,流域梯级水电站群中长期快速联合优化运行、流域梯级水电站群短期快速联合优化运行、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流域梯级水电站群快速联合优化运行算法,流域梯级水库群防洪运行、流域洪水预报,系统总体结构及水文站网布设、水情信息采集、水情信息传输、水情预报系统,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运行自动化系统结构、通信方式等。
本书可作为电力系统、水电厂、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运行管理人员、电力营销人员、电力市场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籍。2100433B
序
前言
第一篇 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运行管理模式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梯级水库群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节 梯级水电站群的运行特点
第二章 国内外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运行管理
第一节 国外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运行管理
第二节 我国流域梯级水电开发与运行管理现状
第三章 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运行管理模式
第一节 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运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节 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运行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第二篇 流域梯级水库径流预测
第四章 年径流预测
第一节 定性预测方法
第二节 预测模型
第三节 模型应用效果分析
第五章 月径流预测
第一节 月径流预测模型
第二节 降雨径流关系分析
第三节 模型应用效果分析
第六章 日径流预测
第一节 平稳自回归模型
第二节 分期平稳自回归模型
第三节 多阶季节性自回归模型
第四节 最近邻抽样回归模型
第五节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第六节 模型应用效果分析
第三篇 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运行
第七章 流域梯级水电站群中长期联合优化运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一水电站中长期优化运行
第三节 梯级水电站群中长期联合优化运行
第四节 梯级水电站群间调节效益的经济补偿
第八章 流域梯级水电站群短期联合优化运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一水电站群短期优化运行
第三节 梯级水电站群短期联合优化运行
第九章 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组及水电站能量特性
第三节 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
第十章 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运行算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动态规划序列算法
第三节 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运行算法新进展
第四篇 流域梯级防洪调度
第十一章 防洪调度概述
第一节 洪水及其成因
第二节 暴雨洪水成因及其特征
第三节 防洪措施简介
第四节 我国防洪调度管理模式
第十二章 流域洪水预报
第一节 马斯京根分段连续演算模型
第二节 新安江模型
第三节 萨克拉门托模型
第四节 水箱模型
第五节 模拟检验与作业预报
第十三章 水库防洪调度
第一节 水库规划设计阶段防洪调度
第二节 水库防洪预案
第三节 水库洪水实时调度
第十四章 流域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
第一节 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概述
第二节 梯级水库群防洪库容分配
第三节 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原则与基本方式
第四节 梯级水库群自身安全的洪水调度
第五节 流域梯级水库群防洪优化调度
第六节 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方案生成与方案评价
第五篇 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第十五章 系统总体结构及水文站网布设
第一节 系统总体结构
第二节 水文站网布设
第十六章 水情信息采集与传输
第一节 水情信息采集
第二节 水情信息传输
第十七章 中心站
第一节 中心站结构组成、功能及信息处理流程
第二节 数据接收处理系统及数据库
第三节 中心站计算机网络及设备
第十八章 水情预报系统及土建工程
第一节 水文预报方案
第二节 水情预报软件系统说明
第三节 数据库管理
第四节 土建工程
第六篇 流域梯级调度自动化系统
第十九章 概述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特点、任务和发展方向
第三节 设计原则
第四节 网络拓扑结构
第二十章 系统功能
第一节 系统层次和控制调节
第二节 集控中心
第二十一章 通信系统
第一节 概要
第二节 流域通信通道需求
第三节 光纤通信
第四节 调度交换系统
第五节 通信电源及防雷接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