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临沂市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与防护重点实验室 | 所属机构 | 青岛理工大学 |
---|
2018年5月31日,由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土建工程系申请的“临沂市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与防护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心举行。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青岛理工大学临沂临沂校区党委书记李国华、费县科技局局长董志举共同为重点实验室揭牌,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范学工、县科技局副局长任晓燕、教务部主任李祥城出席仪式,费县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土建工程系师生代表参加仪式,仪式由土建工程系主任高立堂主持。
范学工在致辞中对临沂市政府、费县科技局长期以来给予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临沂市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与防护重点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祝贺。她指出,临沂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是青岛理工大学临沂科研平台建设工作所取得的一次新进展,重点实验室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要围绕临沂市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整合各种优质资源,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优势,促进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要通过临沂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促进校区的科研水平的提高,增强与周边地区发展相结合,为临沂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董志举在讲话中指出,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市级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与防护重点实验室的创建,将有效促进费县科研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县科技局将依托青岛理工大学科研资源,密切高校与地方经济的联系,努力发掘优势互补潜能,共同为助力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贡献力量。
揭牌仪式后,李国华陪同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重点实验室,并就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规划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2100433B
地震出版社的《防震减灾四字经》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 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我国最常发生的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和滑坡泥石流等5种,所造成的损失占损失总量的80...
雷电是一种自然灾害天气,它发生在因强对流天气而形成的雷雨云之间或雷雨云与大地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自然界的雷击主要有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在雷暴活动区域内,直击雷是指雷云直接通过人体,建筑物或设备等对地放...
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作为山西省桥梁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依托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准则,以\"自主创新、优势互补、联合攻关\"的运行模式,立足桥梁工程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前沿,结合国家战略和山西防灾减灾的区域特点,就中小跨径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安全运营评估、加固与改造3个方向组织开展应用基础及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正>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作为山西省桥梁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依托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准则,以\"自主创新、优势互补、联合攻关\"的运行模式,立足桥梁工程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前沿,结合国家战略和山西防灾减
浙江省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7月立项建设,实验室设有学术委员会和合作与发展委员会,目前固定正式研究人员58人,其中正高职称27人、副高职称22人,拥有博士学位人员40人;有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防灾减灾、 新型钢结构制造与设计技术、既有建筑物的检测、改造与加固技术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相关仪器设备及试验装置达3000余万元(原值)。自建设以来,已发表SCI/SSCI、EI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年人均科研经费近25万元。
浙江省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将坚持“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瞄准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的科学前沿,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为浙江省土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浙江省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一: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
本方向以水泥基工程结构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我省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技术需求,探求关于混凝土材料的内部结构、性能以及各种参数与结构和性能关系的基本理论、测试技术,建立由材料性能到工程结构特性的统一的、时间序列的评价方法,获取改善和提高材料与结构性能的有效而且经济的途径,开发先进的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
混凝土细观结构与细观力学
港口码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关键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材料
方向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防灾减灾
本方向针对浙江省沿海多山,台风洪水、地质灾害频繁以及海洋环境对工程结构侵蚀严重的特点和相关学科发展趋势,着重研究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为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结构的功能作用等提供基本理论依据和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结构可靠性理论及应用研究
桥梁安全性研究
工程结构抗震和岩土工程的安全性研究
近岸与临港工程区域工程防灾规划对策与措施
方向三:新型钢结构制造与设计技术
本方向将密切结合浙江省建筑钢结构生产制造的优势和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在钢结构的优化设计、可靠性分析与评估、结构非线性稳定性等方面及板锥网壳结构的成形技术、弹塑性分析、稳定分析、构造和施工工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船舶与海洋钢结构的船舶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结构系统的风险分析提供基本理论依据和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建筑钢结构
船舶与海洋钢结构
新型船舶设计与优化研究
方向四:既有建筑物的检测、改造与加固技术
既有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结构损伤的积累,结构抗力在不断衰退,须维修加固;二是使用功能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须进行现代化改造。当前我国的建设已从过去的“以新建为主”转入“以新建与维修、加固、改造”相结合的阶段。基于上述现状,本方向着重研究既有建筑物的工程质量检测、评估、鉴定与技术处理,为保证和提高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主要研究内容:
既有建筑物的检测与评定技术
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技术 2100433B
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是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防灾减灾子实验室的核心支持力量,也是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二级学科的的主要支撑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所拥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结构抗震、结构抗火、结构抗风、再生混合结构、大跨空间结构、结构施工监控与健康监测。
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所成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资助的项目和专题9项、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省部级项目15项、境外合作项目4项、其他纵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250余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5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其中2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均已授权)。
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所研究成果先后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具体包括:94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98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95年山西省科技术进步二等奖、97年山西省科技术进步二等奖、98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0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02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04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研究成果先后在沈阳商业城、辽宁省邮政枢纽大厦、沈阳和泰大厦、沈阳方圆大厦、广州中华广场、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体育场等大型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主持了摩擦消能器在我国的首例工程应用,以及06年建成时世界规模最大的独立张拉索膜屋盖结构的施工监控工作。
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所正在主持编写我国第一部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标准,并积极筹备09年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 2100433B
城市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为:土木工程新型结构体系及其抗灾性能设计、城市风灾与综合防灾减灾、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振动控制与智能结构系统、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与灾害应急反应、城市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数字模拟与协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