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以滇池流域为例》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思想是:源头控制、资源回用、技术实用、总量削减和优化管理,通过域内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和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促进示范区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生活品质的改善。由此,村镇生活污水氮磷污染控制、农村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台地水土和氮磷流失控制、坝区农田产业基地氮磷污染控制、暴雨径流氮磷污染控制、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控制与管理构成课题的关键创新技术。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在课题领导小组、专家组的指导下,在科技部、云南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同心协力、全力攻关,在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与设备、工程实施、软件开发、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在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复合生态床、地下土壤渗滤技术和缺/好氧低能耗生物滤池技术,农村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置的有机一无机多功能复混肥生产技术、农户型双室堆沤肥成套技术,农业化肥减量的精准化平衡施肥技术及其智能化配肥和施肥软件,暴雨径流污染控制的复合沸石强化湿地生态技术、多功能复合型固一液旋流技术,以及面源污染模拟与控制决策支持系统等成套技术、工程示范与运行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课题研发了8项重要技术与设备、申报1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建设与运行15项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环滇池生态建设规划”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可推广应用的技术支撑。课题建设的规模化示范工程运行已产生了显著的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具备在滇池流域全面推广应用的条件。
本专著是对“滇池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课题的总结,虽然写作内容是以滇池流域为背景,但其所涉及的诸多对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的思想、技术、控制体系和政策等的讨论无疑对其它流域的面源污染控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这正是《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以滇池流域为例》作者们的写作初衷。
1 滇池流域示范区面源污染概况
1.1 自然、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概况
1.2 污染源构成
1.3 村镇生活污水污染负荷
1.4 农村固体废物污染负荷
1.5 农田施肥现状和特点
1.6 台地水土和氮磷流失
1.7 暴雨径流氮磷污染物输移特征与污染负荷
2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控制
2.1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控制技术特征的分析与选择
2.2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控制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2.3 人工复合生态床污水处理技术
2.4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技术
2.5 示范工程
2.6 小结
3 农村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
3.1 农村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特征的分析与选择
3.2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内容和技术路线
3.3 花卉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选育
3.4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的性状表征和优势菌分类鉴定
3.5 菌株混合发酵工艺与优化控制
3.6 复合菌剂在共堆肥体系的应用
3.7 蔬菜花卉秸秆和粪便共堆肥的中试
3.8 双底物堆肥数学模型与模拟
3.9 农户型双室堆沤肥技术
3.10 农村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
3.11 复合肥生产与应用
3.12 小结
4 精准化平衡施肥技术
4.1 施肥技术特征分析与技术选择原则
4.2 精准化平衡施肥内容和技术路线
4.3 示范区种植结构与农田施肥状况调研
4.4 主要蔬菜、花卉作物氮磷肥料效应研究
4.5 蔬菜、花卉作物营养生理特性与需肥规律研究
4.6 氮素营养快速诊断和叶面肥、微生物肥施用效果
4.7 优化减量施用氮磷化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4.8 精准化平衡施肥技术的集成
4.9 示范区蔬菜花卉作物施肥技术规程
4.10 精准化平衡施肥示范
4.11 小结
5 台地水土和氮磷流失控制
5.1 技术特征分析与选择原则
5.2 台地水土和氮磷流失控制内容与技术路线
5.3 台地区水土和氮磷流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5.4 水土保持型速生高效乔灌草品种的选育
5.5 种植模式优选
5.6 生物篱技术研究
5.7 植被快速修复技术研究
5.8 径流控制净化技术研究
5.9 水土保持效果
5.10 水土和氮磷流失控制示范工程
5.11 小结
6 暴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
6.1 控制技术体系选择
6.2 暴雨径流固.液分离技术与设备
6.3 复合型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分析
6.4 复合型旋流分离器内固液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6.5 沸石潜流系统建立与运行
6.6 砾石潜流系统
6.7 表面流湿地系统
6.8 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6.9 暴雨径流污染控制成套技术与工程
6.10 人工湿地植物群落特征
6.11 暴雨径流氮磷污染控制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6.12 小结
7 面源污染模拟与控制决策支持系统
7.1 研究背景
7.2 NPSDSS的开发
7.3 NPSDSS的应用和验证
参考文献2100433B
流域水文模型编辑 liuyu shuiwen moxing流域水文模型hydrologic model of basin为流域上发生的全水文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所建成的数学模型。现已在各种水文工作中广...
价格是26000元/平米 此价格与纳于网络 地 址:浦东尚博路569弄3-59号 建筑年代:2009-12-01 总 户 数:1756户 物业类型:住宅 容 积 率:1.50 开 发 商:上海金地...
这个是西江的概况:珠江的干流~西江 亦作Si Kiang或Xi Jiang,英语作West River。 中国南方大河珠江的干流。在中国广西东部、广东西部。主流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在...
水利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优化区域发展质量的调控手段。水利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阀、推进器、调节钮、稳定器等四个方面。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利发展的目标是兼顾流域水系活动规律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促进流域与区域水利协调发展。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例,分别从安全保障、推进发展、经济调节、稳定生态等四个方面,对淮河流域整体、流域内综合规划区和重点功能区的水利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认为,淮河流域与区域水利发展基本协调。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调控力度不足等。认为应进一步加大治淮工作力度,加快淮河流域水利改革,重点解决淮河流域在安全保障、推进发展、经济调节和稳定生态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开发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以及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使淮河成为安全之河、富民之河、清洁之河,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76年、1987年、1999年、2007年、2015年5个时间节点下的TM遥感影像图为数据基础,采用ERDAS进行相应监督分类,通过Eviews实证研究流域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对水体污染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滇池流域的土地利用在近40年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耕地和其他地类显著减少,水域和林地变化不明显.(2)滇池流域的水体显著受到近4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影响而呈现日趋恶化的趋势,如无进一步的土地利用改进措施,随着建设用地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农业工程学报》2018年第34卷第10期刊载了云南师范大学彭双云、杨昆、洪亮、许泉立和黄雅君的论文——“基于 USLE 模型的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分析”。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41561068)等资助。
掌握滇池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变趋势,对优化水土保持措施、开展滇池水污染治理和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以降雨量、土壤、DEM和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RS、GIS技术,结合土壤侵蚀模型,计算滇池流域1999~2014年每隔3年的土壤侵蚀量,分析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
研究表明,1999~2014年的15年间,流域无明显侵蚀区域面积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1999年的占比70%到2014年上升为82%;相反,土壤侵蚀区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1999年侵蚀面积最大,为776 km2,到2014年下降为468 km2,降低了39.7%,说明滇池流域土壤侵蚀状况逐渐好转。
结果显示,流域侵蚀强度空间演变趋势特点显著,约75%区域侵蚀强度未发生变化,空间上集中分布在昆明市主城区、晋宁县城区域和新街镇一带;18.23%的区域侵蚀强度等级降低,集中于环滇池一带的入湖河流地带;8.36%区域侵蚀强度等级上升,多分布于滇池流域东、北和南端的山区地带。
滇池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等级转移矩阵显示微度侵蚀变化率较小,有较高的保存率;高侵蚀等级向低侵蚀等级转换的比率均高于低侵蚀等级向高侵蚀等级转换的比率,显示侵蚀区域得到了治理,成效显著;由微度和轻度侵蚀向中度和强度侵蚀的转换率非常低,3个时间段内均未超过0.94%,说明自1998年以来开展的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较好。
因此,将RS、GIS与土壤侵蚀模型集成制作侵蚀变化的系列图谱,可从一个时空变化的角度发现、寻找土壤侵蚀脆弱区,有助于分析区域土壤侵蚀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变化过程,为进一步提出精准的侵蚀防治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流域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水交易机制研究:以黄河流域兰州段为例》以黄河流域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黄河流域兰州段水资源和污染物基本情况,运用环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环境学等理论知识,进行了水权交易市场模式、排污权交易市场模式及流域城市水交易平台构建研究。此外,《流域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水交易机制研究:以黄河流域兰州段为例》还选用了模糊优选法对黄河流域兰州段的初始水权的分配予以了介绍。
《流域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水交易机制研究:以黄河流域兰州段为例》可作为相关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参考资料,也可供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河道工程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4年度实施情况顺利通过国家考核,考核要经历断面水质达标率以及项目开展情况两项“检验”,而滇池考核的33个断面中大部分都达标。现在,滇池流域污水被“治了”,循环也变好了 。
水质改善了 富营养程度从重度转为中度
按昆明市近期发布的方案,例如11月30日前,要完成新运粮河、老运粮河河口水体导流带建设、东风坝水生植物种植及修复等工程,并充分利用东风坝水域进行沉淀、降解、生物净化,改善草海水质。河道治理是其手段之一,从今年5月起,昆明市实施牛栏江—草海补水工程,通过盘龙江,牛栏江来水每天有86万立方米进入玉带河,而玉带河在弥勒寺附近分成两条河道,分别通往西坝河及篆塘河,最终进入草海进行补水,助力草海水质改善。
不仅如此,由于今年汛期结束,日前昆明市西园隧道工程管理处利用牛栏江—草海补水工程来水对滇池草海已经完成了两个完整的水体置换调度,目前正在开展第3轮调度。按前两个调度周期情况计算,年内或将能完成大换水。
截至10月18日,滇池草海营养状态已由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在各项监测指标中,草海主要污染物总氮浓度超地表水Ⅴ类水标准但达到规划水质考核目标,总磷浓度达到Ⅴ类水标准,化学需氧量、氨氮达到Ⅳ类水标准,其他指标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
污水被“治了”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91万方
参看考核的另一项指标“治理项目情况”,2014年度考核中,都处于完工、在建或前期工作阶段,未启动项目为“0”。
目前,昆明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12座,出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标准。同时,建成97公里环湖截污主干管渠及10座配套雨污混合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十五”末的55.5万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191万立方米。此外,目前昆明市政排水管网累计达到5569公里,旱季的主城建成区的污水收集率达到92%,流域污水收集率达到75%;建成17座雨污调蓄池,可收集储存老城区21.24万立方米雨污混合水,减少了合流区域雨污混合水溢流排放。
2014年,滇池流域点源污染负荷削减量约占78%,入湖量只占22%左右。
循环变好了每年5.66亿立方清水补滇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体水质和水源质量有很大关系,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项目就是这诗句最好的写照。当下,滇池流域的水循环体系的着力点也集中在自然和社会循环两大体系建设中。
近两年来,从200多公里外的德泽水库奔腾而来的牛栏江水,成为滇池水体置换最大的动力和来源,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自通水后,每年可补水5.66亿立方米。这是滇池自然水循环体系中的最大亮点。工程正式通水运行,实现了“与湖争水”向“还水予湖”的历史性转变,水体置换周期大大缩短。通过湖滨“四退三还”和流域生态建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湖进人退”,流域水源涵养能力逐步提升。流域产流-汇流-蓄水-补水的自然循环系统得到优化。
不仅如此,滇池流域的“社会水循环”体系同样可圈可点——西园隧道附近,一年多前建成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及资源化利用工程,每天77.5万立方米尾水外排,既不会给滇池造成负担,还能排至安宁作为工业用水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