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特色农业实用技术》是一本以林下经济为特色的实用农业技术书籍。全书由7章组成。第一章对林下经济作了概括性阐述,包括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林下复合系统的结构设计以及当前不同的种植模式等内容。第二章为林菜间作,包括开展林菜问作的立地条件,适于林下种植的蔬菜种类,每种林下蔬菜的具体种植技术等内容。第三章是林药问作,分别介绍了适合林下种植的41种药用植物,并对每种药用植物,都具体介绍了各自的特征特性和林下种植技术。第四章以林花间作为特色,指出了林下种花的立地条件,分别介绍了15种花卉植物的林下种植技术。第五章为食用菌的林下栽培技术,包括立地条件,栽培模式,12种食用菌的具体栽培技术。第六章林粮间作,强调的是在非退耕还林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地在林下种植适宜的粮食作物。以杨(杨树)粮问作、枣粮间作、桐(泡桐)粮间作为例,撰写了各自的立地条件和具体栽培技术。第七章是林下种草养殖技术。包括适宜林下种植的牧草种类和品种;林草间作技术;林下养畜(猪、羊、牛、兔);林下养禽(鸡、鹅、鸭)。
《林下特色农业实用技术》适于从事特色农业种养的研究和推广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事特色农业种养的农户阅读。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林下经济及其发展现状
第二节林下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设计
第三节林下经济的模式及典型案例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林下种植蔬菜
第一节立地条件
第二节适宜林下种植的蔬菜种类
第三节蔬菜的林下种植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林下种植药用植物
一、华细辛
二、何首乌
三、北乌头
四、白头翁
五、淫羊藿
六、板蓝根
七、决明子
八、甘草
九、补骨脂
十、远志
十一、人参
十二、西洋参
十三、当归
十四、防风
十五、秦艽
十六、三花龙胆
十七、藿香
十八、益母草
十九、薄荷
二十、丹参
二十一、黄芩
二十二、锦灯笼
二十三、党参
二十四、桔梗
二十五、紫菀
二十六、北苍术
二十七、药菊
二十八、蒲公英
二十九、天南星
三十、掌叶半夏
三十一、半夏
三十二、蔓生百部
三十三、铃兰
三十四、平贝母
三十五、北重楼
三十六、玉竹
三十七、黄精
三十八、知母
三十九、石刁柏
四十、石蒜
四十一、射干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林下种植花卉
第一节立地条件
第二节适宜林下种植的花卉植物种类及种植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林下栽培食用菌
第一节立地条件
第二节栽培模式
第三节林下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及栽培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林下种植粮食作物
第一节杨—粮搭配种植技术
第二节枣—粮搭配种植技术
第三节桐—粮搭配种植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林下种草养畜养禽
第一节适宜林下生长的牧草品种
第二节林草问作技术
第三节林下种草养畜
第四节林下养禽
本章参考文献
该书共分11章,主要描述了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各种检测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参数、应用,光电检测电路的设计,光电信号的数据与计算机接口,光电信号的变换和检测技术,光电信号变换形式和检测方...
作者以图文结合、注重图解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果树24种嫁接方法和25种应用技术。内容包括:什么叫果树嫁接,果树为什么要嫁接,果树嫁接成活的原理,接穗的选择、贮藏与蜡封,嫁接时期及嫁接工具和用品,嫁接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的规定;2.增加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地基...
绿色施工技术内容简介 --------------建筑 业 10 项新技术之一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和安全 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 工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首先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 的全新技术,而是对传统施工技术的改进,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技 术,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使施工 过程真正做到 “四节一环保 ”,对于促使环境友好、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具 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施工技术的编写基础和新增内容 绿色施工技术是 以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 2005) 中第七章建筑节能技术为基础编写的,因 此保留了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
第 1 页 共 21 页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双击可除 县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保工委主任季珊 (20XX年 10 月 27日)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十二五”时期我县的一项重 要战略任务。为加快推进这一目标的实施,县人大常委会决 定专题审议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根据工作安排,今年 9月至 10 月,我们组织调查组,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县农 业局、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 深入到横溪、 白塔、朱溪、双庙等乡镇进行走访座谈;实地考察了部分农 业重点基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 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 强县、特色名县、跨越兴县”四大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农 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战略任务,在发展特色 第 2
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么说,发展林下经济让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十年树木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相对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对林业发展以及对林改后农民发家致富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只有让林地早点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巩固林改成果,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
记者从省畜牧兽医局了解到,年初以来,大兴安岭地区把发展林下养殖业作为全区经济转型发展和全民创业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来抓,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林下养殖业发展,全区林下养殖业势头强劲。到6月末,各类畜禽存栏分别为:狐貂貉18.5万只,同比增长10%;牛2.9万头,同比增长7.8%;羊16.8万只,同比增长7.2%;生猪7.99万头,同比增长9.6%;禽类82万只,同比增长0.8%。
畜产品产量:肉类产量6004吨,同比增长5.5%;蛋类产量3080吨,同比增长5%。畜牧业产值4.13亿元,同比增长8%。
为了促进林下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全区各地根据各自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全区共投入畜牧养殖业资金达13085万元,其中:政府投入945万元,养殖户自筹10847万元,贷款1293万元,有效缓解了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发展林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林草、林药、林牧、林禽……形式多样、内容复杂,最重要的是科学选择具体操作的突破口。
首先是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划引导。
没有合作,单凭林业一家之力,要说发展好林下经济,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规划,要想发展好林下经济,也只能是瞎子摸象。因此,必须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
其次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模式。比如说林花模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不仅仅满足于吃,还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花卉、园艺、苗木就派上用场了,而且卖价好。台湾花卉产业做得很大,我们已经从政府部门的层面加强了与台湾花卉产业的对接。在林下种植耐阴性的花卉和观赏植物,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二是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大力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
三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四是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经营加工,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发挥集群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建立林权交易中心和林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林下经济发展。按照性质不变、渠道多样、捆绑使用的原则,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畜牧养殖、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在资金使用上完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是加强技术服务,提高产品质量。
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
第五是建立销售网络,培育龙头企业。
集中力量,引进和培育有实力、讲诚信、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企业,并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采取“龙头企业 基地 大户 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户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市场销售网络。抓紧建设一批连片规模1000亩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林下经济生产相对分散、利益主体较多,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