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岩流动性强、量多,爆发性的活动少,是裂隙喷发的主要特点。
裂隙喷发,也称裂隙式喷发,火山喷发的一种类型,它是岩浆从在地面上延伸很长的裂隙中喷出。在地质历史时期曾有许多地区多次发生,现在主要是冰岛还有这种火山喷发活动。所以也称冰岛型喷发。
裂隙喷发若发生在海底,会形成洋脊和洋盆;若发生在陆地上,则会形成面积较大的玄武岩高原,如巴西南部高原、印度德干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我国内蒙古东南部高原等。
大多数情况下裂隙水的运动符合达西定律。只有在少数巨大的裂隙中水的运动不符合达西定律,甚至属紊流运动。裂隙介质与孔隙介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它具有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裂隙的大小、张开度、密度、方向和分布状况等...
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①方位角表示法。一般记录倾向和倾角 ,如SW205°∠65°,即倾向为南西205°,倾角65°,其走向则为NW295°或SE115°。②象限角表示法。一般测记走向、倾向和倾角...
裂隙水由于埋藏条件不同,可能承压,也可能无压。裂隙水的埋藏深浅不一,分布很不均一。裂隙岩层的透水性常显示各向异性,不同方向的渗透系数差别很大。在垂直方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加透水性逐渐减弱。裂隙水是在位置和...
裂隙喷发分六个阶段进行,分别是:
第一阶段伴随地震裂隙张开,并被爆破作用而加宽;
第二阶段大量富含气体的岩浆外流,倾泻于地表并固结为粗糙的玄武岩被;
第三阶段喷出的熔渣和熔岩凝块,建造成一排火山锥;
第四阶段在火山锥的火山口内形成熔岩湖;
第五阶段大量不挥发的但很热的熔岩穿破火口壁,缓慢向外流出,并固结成块状和绳状熔岩;
第六阶段岩浆后撤,喷发变为微弱的喷气孔活动。
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火山喷发的形式一般有裂隙喷发和中心喷发两种。除上述介绍的裂隙喷发外,中心喷发指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具体又可细分为九种,分别为:宁静式、爆裂式、中间式、普林尼式、武尔卡诺式、苏特塞式、超级武尔卡诺式、超级普林尼式和泛布玄武岩式。 2100433B
针对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了施工突水的原因及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电喷发动机启动故障原因排查
从2010年4月14日开始喷发的冰岛火山当天活动渐缓,但喷发过程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过一些地球物理学家警告,更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可能正在酝酿之中。有专家担心,如果火山再继续这样爆下去,有毒物质进入平流层,恐怕会影响到整个地球。最坏的情况,会让地球长达一两年,阳光都被阻挡。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日喷发强度减弱,火山灰蔓延高度降低,从前一日的6至11公里降为5至8公里。一些专家认为这座火山已从猛烈喷发期转入持续活动期。因此火山喷发趋缓。一些火山学家说火山活动渐缓并不意味这次喷发过程会很快结束。"我们必须仔细监测,"冰岛气象部门地球物理学家贝里托拉说,"上次这座火山喷发断断续续持续了超过1年。"
一些地球物理专家向公众解析了这次火山喷发的原因。冰岛大学地球物理学家赫兰斯多迪尔说,这次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火山下1公里处的岩浆囊。一般情况下,岩浆会寻找最容易的上升路径,2010年3月是在附近区域,而这次就是在位于埃亚菲亚德拉冰盖顶部冰层下的火山口。这座火山的附近区域存在多个岩浆囊,因此有可能会在附近再次出现火山喷发。
按火山喷发裂口种类区分,可将其分为“中心喷发”、“裂缝喷发”和“区域喷发”。
岩浆以火山口为中心向四周喷发,形成典型的火山锥外貌。
拉基火山本身实际上是火山裂缝喷发的产物
岩浆沿地表裂缝处溢流,最常发生于玄武岩岩浆(因其黏滞性低)。广大的裂缝喷发会形成大片熔岩高原,称之为高原玄武岩(Plateau basalt)或洪流玄武岩(Flood basalt),印度德干高原就是最好的例子。拉基火山本身实际上是火山裂缝喷发的产物。
在同一区域同时喷发多处火山,形成大量的火山聚集,例如中国大陆长白山系,在一千平方公里内就有多达164个火山。
中心喷发与裂缝喷发会因为岩浆成分的改变或原来岩浆出口的阻塞,而有交替组合出现的情形发生。
射气岩浆喷发简介
射气岩浆喷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火山活动,水在这类火山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其喷发产物--低平火山口和基浪堆积物,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分布,国际上对射气岩浆喷发的研究始于1921年,迄今为止已有80余年的历史,国内外许多学者运用火山地质学、岩石学、沉积学、物理火山学及数值模拟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对射气岩浆喷发作用及其产物进行详细的野外观测描述并探讨其成因机制,中国南方北部湾周边第四纪火山区大量存在的射气岩浆喷发成因的低平火山口和基浪堆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