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理想空间46:交通引导城市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
页 数 | 133 页 | 开 本 | 8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7560846440,9787560846446 |
正文语种 | 简体中文 | 条形码 | 9787560846446 |
商品尺寸 | 29.6x23.8x1cm |
主题论文
上海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李彬
大城市空间结构层次与交通组织模式选择\赵莹 赵民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机制的探讨\李雅楠
把握城市旅游特色,革新规划技术手法——对滨海旅游城市交通规划思路与方法的思考\马俊来 戴继锋 杜恒 张国华
融“古城保护”与“新城开发”思想于一体的火车站枢纽规划设计\张国华 李德芬 王有为 李凌岚
专题案例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张晓春 林群 田锋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创新与探索——以苏州市为例\周乐 张国华 戴继锋 王有为
高效、和谐一温州交通现代化——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全波 杨忠华 吴子啸 李长波
突破关键性瓶颈,构筑可生长网络——芜湖综合交通规划的再认识\刘冰 张涵双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小城镇综合交通规划\汪涛 谢之权 何均洪
局部交通及特色交通规划
绿色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建构——吴江市滨湖新城核心区交通系统整合规划与设计\刘冰 王志玮
路网容量约束条件下的中心区城市设计探索——以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为例\何继平 刘冰
理念理性相结合的新城道路交通设计\汪涛 曾敏丹 童文聪
北川新县城人性化交通系统的构建\戴继锋 殷广涛 赵杰 梁昌征 李晗
公交枢纽站点周边地区规划
公共交通引导的站点周边地区的规划——以上海11号线南汇区站点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黄鸣 孙左乐
城市轨道中心站的地下空间利用与综合交通接驳——东莞市地铁会展中心站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探索\梅欣
对轨道交通枢纽建设的更优解答——以广珠城际快轨前山站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为例\胡招展 胡一鸣
高铁站点阁边地区规划
“秀山水、乐新城”:山水城市的高铁站区城市设计初探——以四川乐山市青江高铁站区城市设计为例\江骅 翁晓龙
“交通绿港生态都心”——德州高铁车站站前区城市设计\赵学彬
以高铁枢纽为建设先导的城市新区规划探索——新乡市东部新区东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李粲
多维度下的大型交通枢纽地区规划研究——潍坊市火车站周边地区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薄力之 范文莉 曹杰勇
天下汇商,丘火兴城——商丘市高铁站周边地区概念规划\郭玖玖
以高铁枢纽为触媒的新区规划——资阳市沱东新区城市设计解析\刘磊
高铁站点引导的城市副中心——以武汉杨春湖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为例\孙左乐 焦民
大型交通枢纽站点规划设计
整合区域综合交通资源,打造门户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李德芬 张国华 王有为
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汉口火车站站区综合规划设计\闵雷 马丽
余慈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综合体设计方案解析与思考\邵佳媛 邱枫
他山之石
隐国鲁尔区智能交通的形势和发展\jorg Schonharting Stefan Wolter
“公交 自行车”:绿色联合运输的兴起和发展\刘冰 王长文
西行漫记
低碳城阿姆斯特丹\桑劲2100433B
《理想空间46:交通引导城市》主要内容简介:交通引导城市,不仅关乎城市外在形态的塑造,更关乎城市内部结构的重构。交通引导城市,并非孤立强调交通本身的作用,而是更加注重交通与用地整合的效能。交通引导城市,不仅要依靠交通网络的布局,还有赖于交通政策的联动。交通引导城市,不是静态结果,而是动态过程,它反映在规划的各个层面——区域、城市、分区、节点。刘冰、周玉斌、李峰主编的《理想空间46:交通引导城市》围绕“交通引导城市”的主题,收录了相关理论研究论文和不同层次、类型的规划设计实践项目,以此倡导:交通,让城市更美好!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楼梯间的墙或消防通廊的墙。
1、重庆是两江环绕的丘陵山地,成都是平原。2、重庆自行车、电动车几乎为零。成都很多自行车和电动车。3、重庆有立体交通,过江索道、皇冠扶梯、较场口电梯、公交车、出租车、轻轨、地铁。成都只有公交车和出租车...
现代城市中,城市交通结构和交通方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技术的、生产方式、工作时间的长短、人们的富裕程度等,但是多种关系中,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城市发展会带来交通需求,是对交通的促进,交通建设会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会带来城市国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带来城市的发展,这是相互促进的。本文对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进行了阐述。
北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的功能和人口远远超出了其承载力,以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向城乡结合地带的外缘空间拓展是解决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轨道交通房山线对外缘新城房山区空间发展的影响,探析轨道交通在北京外缘空间演变中的引导作用。
《理想空间·设计城市:阿特金斯城市设计十年中国路》是在充分面对客观现实的科学思想的指导下,从各个层面对城市交通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多方位的探讨;不仅有研究的论文、演讲编辑,还有针对具体城市和地区的实践成果;不仅涉及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道路网规划、交通影响分析,还涉及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交通枢纽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和物流设施规划等诸多方面;不仅包含了本交、本院同仁的探研究心得,也包含了上海交通大学、理工大学、海事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多所院校学者的真知灼见;不仅有来自于高等院校的研究和实践,还包含了上海市综合交通研究所、上虞市城建设计院等一线规划设计单位的丰硕成果,甚至是国外相关成果的借鉴;内容不仅来自于设计单位,还来自于虞市规划局、萧山区建设局、上海市发改委、交巡警总队、虹口区规划局等诸多作为规划指导者、组织者和成果实施者的管理部门。
《理想空间:城市更新(第40辑)》是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理想空间:城市更新(第40辑)》内容简介: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内优化的城市发展模式正越来越得到政府和规划学者的重视,城市更新也正逐步成为我国规划实践中重要的一种规划类型。《理想空间:城市更新(第40辑)》旨在通过各城市不同类型的更新案例的介绍,总结当前我国城市更新规划实践的特点。
《理想空间:城市更新(第40辑)》中新增了“世博掠影”这一内容,对世博轴、世博会标识系统、后滩公园、英国馆以及世博会主题馆的规划设计进行了介绍说明,让读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感受世博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