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香菊株型直立, 高80cm左右,茎粗而硬直。叶厚硬,不披散下垂,缺裂浅而圆,柄较短,色深而有光泽。花期较晚,一般开花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花序较大,平均直径5.5cm左右,花序初开,花捎呈粉红,开到中期,白色间黄,舌状花瓣完全展开后,变成雪白色,具有特殊芳香,为药用菊花一个新的种质类型。
香菊,清朝皇宫禁苑的名种。清初,据传太后眼疾有人进宫献此香菊,因有奇效而颇受赞赏。同时又因此菊有类似鸭梨的味道,进而又有“梨香菊”的称谓。此菊曾植于宫中,因军功卓著赏赐于张勋,因张勋乃一介武夫,对此菊中上品不甚重视,而后流传民间。
清末太平天国攻陷南京,为了保护这种菊花中的稀世真品,剪纸世家张姓家族族人从苏州携此菊逃难,后不知所踪。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太行山脉西柏坡附近又出现此菊,当地老百姓都说是毛泽东等党中央的高级领导中有人辗转得到此菊并传于西柏坡,后因战争此菊又流落于民间。
梨香菊初花期在10月20日左右,11月10日左右约有50%的花序开放,花期持续到12月上旬。由于梨香菊花期较晚,通过对11月分露地自然气温的监测,发现气温3℃时,梨香菊花蕾就不能正常开放,气温下降到0℃时梨香菊的花瓣出现低温冷害(见下表)。露地种植采花的适宜地区为,在11月20日前种植地气温必须在6℃以上。梨香菊采用设施栽培,全国各地均可,只要花期气温10℃以上就能正常采花。
自然低温梨香菊生长、开花表现
温度 |
10℃ |
6℃ |
3℃ |
0℃ |
梨香菊 生长表现 |
正常 |
植株表现正常,花蕾开放很慢 |
生长较缓慢,花期滞后,少量叶片皱缩、萎蔫,少量花瓣褐化。花蕾就不能正常开放。 |
30%以上的叶片皱缩、萎蔫,花瓣明显褐化,出现冷害。 |
:多年生草本。总苞片1层,常结合,等长,冠毛有具5-6芒的鳞片;叶对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达100厘米,有铺散分枝,全部茎枝无毛,极少下部有刚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有短翼柄,羽状全裂至不裂,但边缘通常有锯齿,中上部茎叶长椭圆形至宽卵形,基部无柄,圆耳或尖耳状抱茎...
主干在幼树期树皮光滑,树龄增大后树皮变粗,纵裂或剥落。嫩枝无毛或具有茸毛,后 梨树脱落;2年生以上枝灰黄色乃至紫褐色。冬芽具有覆瓦状鳞片,一般为11-...
种植地宜选择土层较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肥沃砂壤土。翻地深度一般不低于20cm,采用平畦。结合耕地施入基肥,每0.667hm施入农家肥不少于2000公斤和20公斤的复合肥或磷肥,根据土壤肥力可以施入高温灭菌的颗粒鸡粪100-300kg/0.667hm。
插穗选择半木质化的新生枝条,剪留5-8cm长,速蘸500x10NAA或300x10NAA中浸泡插穗下部10分钟,带叶扦插,随采随插。扦插在厚15cm河沙基质上,扦插密度为2cmX3cm株行距,每平米插1500根左右,定时喷雾,保持湿度在80%以上,15天左右生根,生根后逐渐减少喷雾次数,进行炼苗,25-30天后即可大田移栽,定植后及时浇水。
(1)、定植:按株行距45x60cm进行定植,亩栽苗2500株左右。
(2)、中耕除草 菊花是浅根性植物,移栽后约经7~10天的缓苗期,即可进入正常生长。此时应及时中耕除草,中耕不宜过深,只宜浅松表土3~5cm,使表土干松,底下稍湿润,促使根向下扎,并控制水肥,使地上部生长缓慢,俗称“蹲苗”。以利于菊苗生长。此外,每次大雨后,为防止土壤板结,可适当进行一次浅中耕。
(3)追肥 菊花根系发达,入土较深且细根多,需肥量大,为喜肥作物。但前期氮肥不宜过多,以防徒长,后期容易染病而减产。肥料应集中在中期施用,促使发根,增加花枝。合理增施磷肥可使菊花早现蕾,早开花,结蕾多。具体操作时应实行氮、磷、钾肥相结合,农家肥与化肥相结合的原则。追肥主要分三个时期,分别称促根肥、发棵肥和促花肥。
(4)适时打顶 打顶是促使菊花主杆粗壮,分枝增多,减少倒伏,增生花朵,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在菊花生长过程中,除移栽时要打一次顶外,在大田生长阶段一般要打2次顶,促使多分枝。此外,还要摘除疯长枝条。
(5)浇水 移栽时,应灌水以保证幼苗成活:缓苗后要少浇水,6月下旬后天旱和追肥后要及时浇水。花蕾形成期、花蕾期和开花期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在雨季应及时排水,以防积水烂根。
梨香菊病虫害较少,病害主要有枯斑病、病毒病,虫害主要是蚜虫。
枯斑病(Septoria chrysanthemella Sacc.)又名叶枯病。一般于4月中、下旬发生,一直为害到菊花收获。植株下部叶片片首先发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病班,大小不一,中心呈灰白色,周围褪绿,有一块褐色圈。后期叶片病斑上生小黑点(病原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变黑干革命枯,悬挂在茎秆上.4~9月雨水较多时,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在最后一次菊花采摘后,即割去地上部植株,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选健壮无病的菊花种苗,培育壮苗;适施氮肥,雨后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危害;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交替喷施l:1:100波尔多液和50%托布津1000倍液,选晴天,在露水干后喷药,每隔7~10天一次,续喷3次以上。
病毒病 发病植株,其叶片有褪绿斑,严重时叶片干枯,植株矮小或丛枝,枝条细小,开花少,花朵小,产量低。7-8月高温季节发生严重,发病时植株生长缓慢。防治方法:应用脱病毒品种或选育抗病的优良品,冬季清除腐植枯叶,集中销毁;及时治蚜防病,发病后可喷25~50ppm浓度的农用链霉素溶液或病毒灵800倍溶液防治。
蚜虫[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Gillette)] 9~10月间集中于菊嫩梢,花蕾和叶背为害,吸取汁液,使叶片皱缩,花朵减少或变小。菊蚜一年发生20多代。防治方法:消除杂草,忌与菊种植物连作和间套作;发生期喷40%乐果2000倍液,每隔7天左右一次,连续喷2~3次。
(1)挥发油含量高:“梨香菊”为浓香型菊花类型,挥发油含量高达1.59%,是我国主要药用菊花杭白菊、祁白菊、济菊、亳菊、怀菊、滁菊等的3-10倍。鲜花芳香馥郁,花干后香味不减。
(2)绿原酸、黄酮类成分含量高:“梨香菊”的绿原酸含量为0.36%,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规定0.2%的标准高出近1倍,与含量最高的祁白菊、济菊相当;总黄酮含量为5.1%,是目前我国药用菊花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最高的类型。
梨香菊的花和茎中含有挥发油,并且有腺嘌呤、胆碱、水苏碱、菊苷、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黄酮类以及微量元素,维生素B等。分析其药理作用,一是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在体外有抗病毒、抗螺旋作用。二是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且有抗炎作用。菊花对冠心病患者的胸闷、心悸、气急、头晕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头痛、眩晕、失眠有一定的改善。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以豫南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建筑文化为背景,结合古镇、古村落乡土建筑的具体实例,对豫南乡土建筑的类型与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以便全面地把握该地区乡土建筑的特点,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新农村乡土建筑提供借鉴.
果香菊原产于亚洲和欧洲西部温带地区,美洲也有分布。
果香菊喜温暖湿润,适应性较广,对水分要求不严格。但如种植后经常灌水,生长将特别茂盛。发芽温度18-20℃,10-30℃均能正常生长,18-25℃最为适宜。
果香菊有浓烈的香味,在欧、美、日本等地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果香菊具有促进消化、止吐、抗痉挛、轻度镇静的作用。果香菊还可制成抗菌软膏、霜剂、胶剂,用于治疗皮肤皲裂、牙龈痛、皮疹、炎症和促进伤口愈合。果香菊的挥发油和提取物皆可用作食品和饮料的调味剂,挥发油可用作制造高档化妆品的香料。
⑴土壤消毒:播前土壤消毒,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消灭地下害虫。随灌水施杀菌剂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施药量4千克/667平方米。
⑵除草:播种前覆膜,一个星期后杂草长出后用铁锹把草翻入地下,再将苗床整平。如果不先清理一次杂草就播种,果香菊出苗后,杂草丛生,拔草就要带出果香菊小苗,影响果香菊的成活率。
⑶播种:早春育苗一般在2月20日以前。为了使底墒充足,播前连灌两水(粗砂地)。将种子和砂按1:10拌均后,均匀撒到苗床上,用平锹均匀耱一遍,使种子与土壤结合紧密,利于种子吸水萌动,之后在苗床上覆膜保墒。
⑷温度:白天最高温控制在28℃,夜温不得低于12℃。
⑸防止徒长:出苗后防止徒长是这个时期的关键,主要是从温度和湿度上控制。在真叶出来之前,严防浇大水降低地温。用喷雾器喷水为主,供给小苗所需水分,促进小苗扎根,在温度管理上,要比出苗时温度低,具体操作,早晨太阳出来时,将草帘拉开,让小苗充分见光,白天温度不能超过25℃,夜间不得低于8℃,并去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