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原名叫做"万安桥"。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中文名称 | 洛阳桥 | 外文名称 | Luoyang Bridge |
---|---|---|---|
地理位置 | 泉州市洛阳江上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 | 全天开放 | 门票价格 | 免费 |
著名景点 | 月光菩萨塔、中庭碑林、镇风塔 蔡襄石像 | 所属城市 | 福建省泉州市 |
所属国家 | 中国 | 桥长 | 834米 |
建议游玩时长 | 1小时 | 适宜游玩季节 | 四季皆宜 |
洛阳桥建造特点
洛阳桥址位于福建省江海汇合处,江潮汹涌,浪涛搏击。近千年前的中国桥梁工程师们,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首创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所谓"筏形基础",就是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 洛阳桥的桥墩形式也别具一格,值得一看。桥墩全中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为了巩固基石,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还首创了"种蛎固基法",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至今,我们仍可以从那些缀满白色蛎房痕迹的桥墩石 ,窥探它当年的模样。 洛阳桥的建造,使洛阳江天堑变通途。它为南宋时期泉州出现的大规模造桥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著名的安平桥、石笋桥、顺济桥等,都是仿造洛阳桥而建造起来的。它成了中国造桥史上的一座丰碑,成为人们千古传诵的佳话。
下面介绍一下有关洛阳桥的建筑特点。早在北宋,我们的先民就以惊人的毅力和无穷的智慧,创造了一种直到现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型基础。所谓的筏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埕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额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当时没有现代的起重设备,就采用"浮运架梁法",利用海朝涨落的高低位置,架设桥面大石板,显示了我们先民建桥的非凡才智。船形桥墩也颇具特色,它有利于分水。洛阳桥成功地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称赞说:"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
蔡襄祠:它始建于宋代,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修建,祠堂大厅中间是蔡襄的塑像,中亭有"万安桥记"碑刻,此碑世称为"三绝"碑。文章精练,用一百五十三个字记载造桥的时间、年代、桥的长宽、花费的银两,参与的人物等,书法遒美,刻工精致。此碑为洛阳桥增辉不少。这碑文由蔡襄自撰自书。蔡襄字君漠,仙游人,曾两次任泉州知府。是我国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除了著名的《万安桥记》外,还有藏于河南安阳魏公祠的《昼锦堂记》;福州鼓山的《忘旧石》等碑刻。除此之外,他还有大量的纸本书法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对前人优秀书法精华的吸收。有古书《评书》认为"追配前人者,独蔡君漠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由于他大量接受前人的优点,融会贯通,因此蔡襄的书法充满了艺术魁力。 蔡襄的书法作品表现了一种当时文人的气息,他效法过王羲之,颜真卿等,取法争上,超然脱俗,神清气淡,达到古雅优美的境界。这种境界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欣赏的同时得到提升。蔡襄的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不是重复,因此形成一种新的书法格局。学古人而泥古,继承前人而创造,使蔡书有了新的美学价值,因此他的书法作品永留书法史册。
中国的大桥可真神奇啊!你听说过古代的泉州洛阳桥,现代的九江大桥,上海杨浦大桥,厦门大桥吗?查一查,
泉州洛阳桥在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历时六年。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
洛阳断桥铝封阳台做的比较好的有: 新浪装修洛阳站 地址: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北京五街03A 途经公交: 2路 ,30路 ,45路 &...
284933627 关林怡心苑小区业主
1 第一章 施工平面总布置设计说明书及附图 第一节 工程说明 一、工程概况 泉州市洛阳水闸除险加固工程位于 324 国道泉州与惠安交接 处,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有防洪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本 工程等别为 2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 2级,本次加固工程的主要内 容包括水闸基础加固,闸顶及水闸孔口加高,闸门更换,闸上人行 桥、启闭房及配电房拆除重建,完善监测设施等。 二、工程地质条件 本场地处在洛阳江下游冲洪积地貌单元上,地质构造位于闽东 南沿海大陆边缘拗陷带长乐南澳断裂带的西北侧, 区域性断裂构造 对 工 程 影 响 不 大 。 根 据 《 中 国 地 震 动 参 数 区 划 图 》 (GB18306—2001),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g。 工程区内主要地层岩土层有:含泥粗砂、含卵石粗砂、砂质粘 土、强风化花岗岩、 弱风化花岗岩、 挡土墙基础持力层为全风化层、 中细
1 第一章 施工平面总布置设计说明书及附图 第一节 工程说明 一、工程概况 泉州市洛阳水闸除险加固工程位于 324 国道泉州与惠安交接 处,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有防洪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本 工程等别为 2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 2级,本次加固工程的主要内 容包括水闸基础加固,闸顶及水闸孔口加高,闸门更换,闸上人行 桥、启闭房及配电房拆除重建,完善监测设施等。 二、工程地质条件 本场地处在洛阳江下游冲洪积地貌单元上,地质构造位于闽东 南沿海大陆边缘拗陷带长乐南澳断裂带的西北侧, 区域性断裂构造 对 工 程 影 响 不 大 。 根 据 《 中 国 地 震 动 参 数 区 划 图 》 (GB18306—2001),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g。 工程区内主要地层岩土层有:含泥粗砂、含卵石粗砂、砂质粘 土、强风化花岗岩、 弱风化花岗岩、 挡土墙基础持力层为全风化层、 中细
泉州洛阳桥简介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在市区东北郊洛阳江入海处,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是当时泉州郡守宋代大书法家蔡襄倡导兴建的,他撰写的《万安桥记》碑刻,是书法珍品,为历代书法家珍视,现保存在桥头蔡忠惠公祠内。
"万历三十五年秋地震,桥圮,大石桥折入于海,桥北故址塌南四尺奇。余乃采石从海底结趾二十三,葺旧三十五,整补扶栏五百,增两翼镇风塔各一,折梁重易,关搂亭榭一新。"
洛阳桥缔造者
中国第一座海湾大石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著名跨海梁式石构桥,在中国桥梁史上与赵州桥齐名,有"南洛阳,北赵州"之称,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之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也对它做了很高的评价。千百年来,一提起洛阳桥备受赞颂的是北宋一代名臣蔡襄,其实建造洛阳桥的实际主持人却是卢锡。
卢锡,生卒年不详,峰尾卢厝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卢锡在涂岭虎岩寺受教于其父卢仁,与他一起读书的还有他的外甥蔡襄。史志载卢锡"以处士终,生平好义,济人利物"。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主持建造洛阳桥。
古万安渡,在泉州城北的惠安、晋江交界处的洛阳江,是官绅商旅南来北上的必经之处。因洛阳江波涛汹涌,江流湍急,时人形容此江为"水阔五里,深不可址"(《泊宅篇》),并说"用四两纱线,系石下坠,沉入江中,尚未能测其深浅"。自晚唐始,泉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北宋时泉州湾港口帆樯林立,百舸争流,中外商贾云集于此。万安渡给福建经济、文化的交流造成极大障碍,建桥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四月,卢锡等人带头筹建,到嘉佑四年十二月辛末(1060年1月16日)完工,前后花费六年多时间,耗资1400万钱,这些钱都是由卢锡等人募捐集资而来,没动国库分文。更为重要的是,蔡襄、卢锡等人集思广益,科学地解决桥梁建筑及固基问题。他们先在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的大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址,然后用一排横、一排直的条石筑桥墩,桥墩双头尖,中间大,有如船形,它可经受上游的江流和下游的海潮的交互冲击。最上排的交接处,刻有凹形的榫,上置生铁以连结排石。墩两端中部稍向外弯,最上面的两层条石则向左右挑出,使墩面加宽,以减少石梁板的跨度。这种石基的开创,是建桥史上的重大突破,现代称之为筏型基础。其植蛎、减缓水流以助固基等科技创新方法也为人们赞叹,闽南一带宋代所造的石桥,大多仿造这种做法。
洛阳桥建成后,"渡实去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向来行人视为危途之洛阳江,自是一桥飞架,南北畅通。行人凌波而过,如履康庄。它对福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推动作用。桥建成时,身为泉州知府的蔡襄为之"合乐宴饮而落之",在蔡襄撰写的名传中外的《万安桥记》中,赫然记载职其事者第一人即是卢锡。后人感念卢锡等造桥功臣之德,曾树大理石碑于洛阳桥南蔡襄祠中,上镌卢锡等人芳名。
卢锡不入仕途,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造福地方,泽被后代,堪可流芳千古。
洛阳桥是在北宋时期由当时的泉州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所修建的。这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跨江接海的大桥,据说建造这座桥一共花费了7年的时间,这座桥上凝聚了不知道多少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与心血。洛阳桥和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齐名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名桥。桥身是由一整片的白色的花岗岩所建造的,放眼望去你可以看到有很多大石块垫在每一个桥基下。洛阳桥是在水底下放置了很多的碎石块,然后以这些碎石块为基础再往上面建造桥基的。这种建筑方式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大壮举。
洛阳桥的造型精美,每走一步路都能看到精致的石雕。有的是一个个佛像,有的是在打坐的观音,形态各异,每座雕刻的神色形态都各不相同。跨上洛阳桥,你会看到桥上有一个石碑上面写着万古安澜,这上面寄托了古代人民对于平安的心愿,祈求大海永远安定。因此洛阳桥又有一个别名叫做万安桥。
在这上面漫步踏着每一块石块,你不禁惊叹于古代人民的智慧。来这里的人很多,大多都是被这里的盛名吸引。走上这座桥,海风很大,吹得人很凉爽,旁边有大片的红树林。走在桥上你肉眼可见有很多的牡蛎,据说这是为了巩固桥基特地养在那里的。利用牡蛎壳的强附着力和牡蛎的生长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牢链接成一个整体,是建桥史上一个巨大的发明,更可以体会到古代人类智慧的无穷。
走到桥的尽头有昭慧庙和真身庙的遗址,另一边有蔡襄祠,祠堂里面有《万安桥记》的碑,碑文精美,刻工也是一绝,被世人称作为“三绝”石碑。三绝石碑有两座,一座是原碑,另外一座是解放后由后人撰写的。
如果你到泉州来,洛阳桥算是一个地标。在历经千年沧桑以后洛阳桥一如千年前的模样。虽物是人非,但它依然静静在那里为我们展现千年前的奇迹。洛阳桥上的一石一刻都是别的地方无法复制的精品,每一点一滴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