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技术》系统地介绍了炼铁的原燃料、产品、炼铁工艺流程及设备、高炉冶炼强化技术和高炉炼铁工艺计算,同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目前炼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及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炼铁技术》可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之用,也可作为职业技术培训教材,还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为了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注重教材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本书以炼铁生产过程为主线,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本书的理论内容侧重于炼铁生产实用理论的介绍,以“必需、够用”为度,打牢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本书的实践内容以生产过程、实用技术、生产实例的介绍为重点,注意吸收国内外有关的先进技术成果和生产经验,充实了实践性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动手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
1 高炉炼铁概述
1.1 高炉炼铁生产工艺流程与特点
1.1.1 高炉炼铁生产工艺流程
1.1.2 高炉炼铁生产特点
1.2 高炉炼铁产品
1.2.1 生铁
1.2.2 炉渣
1.2.3 煤气
1.2.4 炉尘
1.3 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
1.3.1 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
1.3.2 焦比、煤比、综合焦比、综合燃料比
1.3.3 冶炼强度
1.3.4 休风率
1.3.5 生铁合格率
1.3.6 生铁成本
1.3.7 炉龄
复习思考题
2 高炉炼铁原料和燃料
3 高炉内炉料的蒸发、挥发和分解
4 高炉内的还原过程
5 造渣和脱硫
6 高炉内的燃料燃烧过程和热交换
7 高炉内炉料和煤气的运动
8 高炉炼铁计算
9 高炉冶炼强化技术
10 炼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烟尘、煤气、炉渣和废水的处理
11 炼铁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2100433B
该书共分11章,主要描述了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各种检测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参数、应用,光电检测电路的设计,光电信号的数据与计算机接口,光电信号的变换和检测技术,光电信号变换形式和检测方...
作者以图文结合、注重图解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果树24种嫁接方法和25种应用技术。内容包括:什么叫果树嫁接,果树为什么要嫁接,果树嫁接成活的原理,接穗的选择、贮藏与蜡封,嫁接时期及嫁接工具和用品,嫁接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的规定;2.增加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地基...
绿色施工技术内容简介 --------------建筑 业 10 项新技术之一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和安全 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 工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首先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 的全新技术,而是对传统施工技术的改进,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技 术,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使施工 过程真正做到 “四节一环保 ”,对于促使环境友好、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具 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施工技术的编写基础和新增内容 绿色施工技术是 以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 2005) 中第七章建筑节能技术为基础编写的,因 此保留了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
《建筑技术及设计》内容简介《建筑技术及设计》旨在推广国内外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理论研究文章,及建筑设计新思想。主要栏目;专题探索——探讨建筑设计技术与装饰意念;展览巡礼——介绍各国展览动向和路线;产品细说——介绍最新建筑设计材料施工技术等;工程
记者 吕林
“我国钢铁工业在全球钢铁市场上的地位很高,粗钢产量已经占据全球粗钢产量的半壁江山,不应该再一味追求数量,而应该提高质量,在提高炼铁效率上下功夫,切实提高炼铁技术水平,做炼铁技术的领先者。”11月16日,2017年全国炼铁厂厂长管理经验交流座谈会在武汉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到会致辞,并强调了上述观点。
此次会议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高炉生产技术专家委员会主办,武钢有限公司科协、武钢炼铁厂及相关行业企业协办。来自国内钢铁企业炼铁厂的厂长、炼铁专家以及炼铁相关领域人士参加了会议,就高炉炼铁技术与操作管理等问题展开了交流。
新形势对高炉炼铁提出新要求
钢协副秘书长王颖生指出,2015年底,全国约有高炉1100座,其中小于1200立方米的高炉数量占75%。而2016年304家规范企业上报情况显示,全国共有高炉963座。我国2016年淘汰高炉91座,2017年以来淘汰高炉30座。目前,我国约有高炉1000座,其中3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有45座。
2017年1月~9月份,我国生铁产量为5.46亿吨,同比增加1697万吨,增长3.3%;平均日产生铁200.05万吨,同比增加6.92万吨;炼钢生铁制造成本为1991元/吨,废钢采购成本为1521元/吨,炼钢生铁制造成本比废钢采购成本高470元/吨。2016年以来,转炉炼钢吨钢废钢消耗量呈增加趋势。2016年吨钢废钢消耗量为64.38千克,截至2017年8月份增加至93.73千克。
我国4000立方米以上大高炉的经济技术指标比较先进。2015年我国4000立方米以上高炉的渣比平均为299.24千克/吨,2016年为297.5千克/吨,今年上半年为296.71千克/吨;近3年矿耗基本稳定在1618千克/吨,入炉综合品位为59%~60%。2017年上半年,20座3000立方米~4000立方米高炉的焦比平均为388.35千克/吨,煤比为137.80千克/吨;4000立方米以上22座高炉焦比平均为346.46千克/吨,煤比平均为156.48千克/吨。
王颖生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我国对炼铁系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将促使我国炼铁生产技术发生较大的变化。我国高炉炼铁将朝着高炉座数减少、大型化、智能化、成本优化、安全绿色、长期稳定运行的方向发展。
经验交流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钢协市场调研部副处长姜曦就目前行业热点问题——高炉冷却壁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来自宝武集团、马钢、安钢、沙钢的炼铁厂代表分别介绍了自己厂在生产技术、操作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经验。
姜曦指出,铜冷却壁状态的好坏将对高炉的长寿和顺行产生重要影响。国内30余家钢铁企业83座高炉铜冷却壁使用情况调研结果显示,83座高炉中有30座高炉曾发生过铜冷却壁损坏,占比高达36.14%;共1189块铜冷却壁损坏,损坏的铜冷却壁平均使用年限仅为6.3年。如何进一步改善铜冷却壁运行情况,并延长铜冷却壁使用寿命,是钢铁企业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她认为,延长铜冷却壁使用寿命是一项系统工程,钢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努力方向
一是改善铜冷却壁的设计工艺,提高制造质量,主要包括改善冷却壁的尺寸和材质、水管的形状和材质、燕尾槽的尺寸、镶砖材质等;
二是提高冷却壁安装及镶砖、捣料等的施工质量;
三是优化高炉内型参数,确保煤气流合理分布;
四是提倡精料,完善高炉操作管理制度,调整气流分布,提高铜冷却壁渣皮稳定性;
五是开发新技术,提高冷却壁的监测及修复水平。
沙钢炼铁厂生产主任张勇总结了沙钢5800立方米高炉中修更换铜冷却壁的经验。他介绍,2016年该厂5800立方米高炉冷却壁出现漏水情况后,炉况的稳定性很差,不易操控,炉身渣皮频繁脱落,边缘气流不稳,炉体热负荷指标居高不下,尽管该厂尝试了各种调整手段,却收效甚微。今年5月份,沙钢痛下决心,组织了中修,更换了六段、七段冷却壁,彻底解决了冷却壁漏水的问题。
宝武集团宝钢股份本部炼铁厂高炉炉长居勤章介绍了宝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生产状况。他表示,2号高炉(2代)投产已近11年,处于炉役后期;当前在长寿维护方面面临冷却板破损增多、炉皮本体开裂、冷却板根部焊缝开裂跑煤气、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厂采取了铁板焊补或通水十字筋板、炉身喷涂和硬质压入、冷却板查漏更换,以及一系列炉缸长寿维护措施,使高炉得以稳定顺行。
宝武集团武钢高炉分厂厂长李向伟介绍了武钢有限炼铁技术进步的情况。他指出,2017年是宝武集团重组、武钢有限成立、铁厂整合、劳动效率提升的一年。武钢有限炼铁厂对标宝山基地,不断优化组织结构,理顺管理流程,稳步提质增效,系统降低成本,兼顾现状和后续规划,按公司机构改革的整体安排,分步、有序、稳定推进原炼铁和原烧结(含代管工业港料场部分)的全面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技术进步与成本降低的成效。在取得了消化熟料率降低、喷吹煤热值降低、煤比提高等一系列好成绩后,该厂第三季度燃料比降低到504.5千克/吨,前三季度累计燃料比为509千克/吨,同比降低13.4千克/吨。
马钢三铁总厂高级技术主管高鹏分享的马钢4000立方米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的实践经验获得了与会者的好评。他表示,马钢创新体制机制,于2014年5月份成立了公司铁前职能管理部门,推行高炉体检制度,并建立铁前体系预警机制,变事后被动调节为事先预警控制,同时优化高炉操作制度,从而实现高炉稳定顺行、指标提升、成本下降。2014年3月份至今,马钢三铁总厂两座4000立方米高炉同时稳定运行近1350天,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提升。
安钢炼铁厂首席专家王雪峰介绍的该厂在环保限产形势下高炉较长时间休风(非计划)时炉况恢复的经验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在频繁地焖炉、开停炉和降料面抢修后开停炉的情况下,该厂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开停炉方案,确保了高炉的安全、稳定、顺利运行,其间未发生任何生产安全事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2020年7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炼铁》共出版文献5148篇 。
据2020年7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炼铁》共载文2270篇、基金论文量为43篇 。
《炼铁》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录 。
据2020年7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炼铁》总被下载388774次、总被引11089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510、(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43 。
据2020年7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炼铁》被引量为7095次、下载量为56691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炼铁》影响因子为0.4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4011名 。
1995年—2017年,《炼铁》连续九次被评为 “湖北省优秀期刊” 。
1996年,该刊被评为“冶金工业部优秀科技期刊” 。
1998年、2000年,该刊连续二次被评为“国家冶金工业局优秀期刊” 。
2003年,该刊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评为“全国冶金优秀期刊” 。
2006年6月,该刊被湖北省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认定为“省优产品” ;12月,该刊被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认定为“署优产品”。
2008年10月,该刊在首届中冶传媒发展研讨会暨中冶报刊评选活动中获得“最佳专业报道奖” 。
面对国际竞争以及环保的要求,国内部分有远见的钢铁企业都在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寻求发展非高炉炼铁技术,并已经走在了国际同行的前列。非高炉炼铁包含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直接还原是指在低于熔化温度之下还原成海绵铁的炼铁生产过程,其产品叫直接还原铁,也称海绵铁(DRI),此类工艺有很多,国内宜选用的是HYL-ZR工艺(希尔自重整法);熔融还原是指一切不用高炉冶炼液态生铁的方法,国内宜选用COREX,FINEX,HISMELT工艺。
目前,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对上述工艺技术的关注度较高,从长远看这些技术都能大规模应用生产,也满足国家环保的要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自的工艺特点可为不同的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所采用。
(1)HYL-ZR是目前成熟的使用煤气还原球团矿生产直接还原铁的工艺,国内有煤气资源条件的、短流程电炉炼钢的厂家值得考虑,投资也相对较低,但其对球团矿的性能要求较高。
(2)COREX虽然是目前唯一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的熔融还原的成熟工艺,但目前由于对原燃料的性能要求较高甚至苛刻,其引进技术、设备费用较高,后续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很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适合有一定经济、技术实力的企业。
(3)FINEX目前也已投人工业生产,采用粉矿、粉煤、压块技术,原燃料适应性强,生产操作稳定性、作业率等有待浦项进一步生产实践验证。
(4)HISMELT直接使用粉矿、粉煤生产铁水,原燃料适应性强,但目前作业率低,设备故障率较高,工艺可行,发展前景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