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初期柱体出现褐色病斑并逐渐向四周扩大,接着发病部位变软、表皮糜烂并流出浓状带恶臭的液体。软腐病发展很快,仅两三个星期就可致整株死亡,但植株并不倒伏。
发病时底部整圈变为淡黄色,随即向上蔓延,绿色部分逐渐褪成米黄色,表皮长出白色霉状物。之后,柱体内部完全腐烂,只剩下表皮呈干枯状态,用手轻轻一捅就破,并流出黏液,但并无恶臭。茎枯病发展也较快,受害植株有的倒伏,有的不倒伏。
发病初期根际腐烂变黑,组织脱落。病势发展较慢且仅限于地际部3厘米至5厘米范围内,并不向上蔓延。如果柱体入土较深,此病往往发生在土下部分。受害重的,地际部组织消失,只剩下一根芯。受害轻的,根系正常,植株照样生长。受害植株大多倒伏。
初发病时,柱体上出现橙棕色或棕色斑纹,接着斑纹逐渐增多,植株萎蔫不振。最后根系腐烂,但柱体始终不烂。
上述几种病的病原体多寄生在土壤中或其他植物上。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病菌大量繁殖并随水浸入量天尺的上下切口或柱体的损伤部位。
防治方法:
1.栽培用土可选用河沙、煤炉灰、腐叶土(或泥炭土)各一份混合调配,且必须是新土。如用旧土或施有机肥料要经过消毒。消毒方法有多种,如在烈日下暴晒2至3天,或用开水冲烫1至2次。当然使用杀菌剂效果最好。可将500倍至1000倍多菌灵、氯唑灵、拖布津、苯菌灵等溶液浸透土壤,并将处理过的土壤摊开晾置一星期后备用。花盆最好用新盆,如用旧盆也应进行消毒。
2.选购时要仔细观察,不健康的植株千万不要买。栽培中如发现病状应立即将病株及栽培土一起弃除,如病势较轻,可将受害部位切除,待切口晾干后种入新配制的土壤中。旧土一定要全部倒掉。量天尺发病后一般不宜喷洒农药。因为当出现病状时,病菌已侵入组织内部,喷药无效。同时农药对量天尺有明显的药害。
3.严格控制水分,特别在冬春季节土壤不可过湿。喷水时,柱头切不可积水。夏季要将量天尺放在通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症状特点:
主要侵害茎节。茎节上出现散生或聚生的淡褐色至褐色小点,小点周围的组织稍下陷,聚生小点出现不定形下陷斑,陷斑横径从数毫米至10毫米以上不等,呈木栓化疮痂状。此小点实为病菌幼小的子实体。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的球座腔菌[Stevensea wrightii]。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中存活越冬,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与再侵,孢子借助气流或雨水飞溅或小昆虫活动传播,从气孔或表皮侵入致病。多雨或高湿的天气和植地环境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对初发病的个别疮痂病斑可用锋利的小刀挖除,收集烧毁,病部随即涂药浆消毒控病(用药除参照软腐病使用氧氯化铜或可杀得或波尔多浆外,还可用40%三唑酮多菌灵或45%三唑酮福美双50~100倍液)。(2)对发病中心及附近植株进行喷药挑治或全面治(喷药浓度600~10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7~15天1次,前密后疏,交替施用,喷匀喷足)。(3)选用无病茎节作繁殖材料。常发病地区或重病地,植前种茎进行消毒处理(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浸种茎20~30分钟,或喷透种茎,加薄膜密封,焗闷24小时后晾干种植)。
症状特点:主要危害肉质茎。茎部病斑通常较大,长径2~3厘米,半圆形、椭圆形至不定形,褐色至黑褐色,后期病斑中部稍下陷,并褪为灰褐色至灰白色,其上隐现轮纹,并密生针头大的小黑点病征(病菌分12582农信通网站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1)加强巡查,发现病茎可切除病部集中烧毁,并随即用30%氯氧化铜悬浮剂50~100倍液,或70%托布津+75%百菌清(1∶1)1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粉50倍液,涂抹病部1~2次(隔5天1次)。
(2)选用无病茎作繁殖材料,并用上述药剂800~1000倍液浸30分钟,或喷施后覆盖薄膜闷3~4小时后晾干待植。
(3)发病初期喷药控病,可以用30%氧氯化铜+70%代森锰锌(1∶1)800倍液,或25%炭特灵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50%施保功1000倍液,或70%托布津+75%百菌清(1∶1)10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1000倍液等,2~3次,隔10天左右一次,交替施用,喷匀喷足。
喜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盆栽用土可用1份腐叶土和1份粗沙混合并加入少量腐熟的鸡粪或牛粪配成的培养土。
光照与温度夏季要放在半阴的环境条件下养护。冬季要求光照充足,放在室内向阳处,温度宜保持10℃以上,温度低于10℃时易发生冻害。
春季浇水不宜过多,每10-15天浇1次水即可,但每天应向植株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夏季应每天浇水1次,宜在早晨或傍晚浇水。冬季盆土应保持适度干燥,可用塑料薄膜套盆包扎保护越冬。越冬栽培环境既要保持较高的温度,又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种植霸王花,可利用其善于攀援的特性,选择不宜种植其它作物的废地或房前屋后的墙边、树边栽培,也可在田间垒筑高1.5~2米,宽30厘米的高畦或砖墙栽培,亦可用竹竿或水泥柱搭架栽培。霸王花一般不结实。多选用一年生以上肉茎,切成20~30厘米段斜插入土,进行无性繁殖。扦插在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栽培密度为10×100厘米。扦插后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不定根生长,促成活发育。春季扦插的植株部分可在当年冬季开花,但不作商品出售。第二年进入开花期后,每年应在1~2月追施促进新苗萌发的促生肥;3~4月追促进茎部壮大的壮身肥;5~6月追施促进长花的花蕾肥;在采摘期视植株长势追施1~2次恢复体力的健身肥。追肥要尽量施用腐熟有机肥。如果用化肥,应选用全营养混合肥。第三年,是霸王花进入生长盛期的年份。为防止植株过早衰老,保持基部生机,除合理施肥外,还要进行修剪。
第一,将很少开花的老枝剪掉。
第二,利用顶端新芽活力旺盛,开花多的优势,摘除下面长出的弱芽,使其顶芽充分发育、伸长,发挥出顶端优势。霸王花在5~11月份开花,约7~8期,每期间隔20天左右。花的大小是现蕾后的25~30天。此时,也是最佳的采收期。最佳的采收时间是花开后的翌日清晨或下午。上市和出口的花是加工制成的干花。
量天尺的插条实际上使用的是植株的肉质茎,由于它十分耐旱,置于空气中数日甚至数十日通常也不会受到什么伤害,因此它的采后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通常可将其肉质茎在其茎节处剪断,然后进行预冷、分级,再把它们每10支一束进行捆绑码入箱内。立即将已处理好的插条置于相对湿度为70%~80%,温度为4~6℃的环境中进行保存。量天尺的插条通常在上述条件下能够贮藏7~10天而不致影响使用效果。包装材料通常采用60cm×45cm×30cm的衬膜瓦棱纸箱进行包装。注意衬膜、瓦棱纸箱上要设置透气孔。
量天尺繁殖方法
多用扦插。可在生长季节剪取生长充实或较老的茎节,插于沙床或直接插于土中。气温超过35℃时,应停止扦插。插条一般不可短于15厘米,切后需晾几天,待切口干燥后再插根长3-4厘米时可移栽到小盆或直接种于露地。 盆栽宜放半阴处。在华南及闽南可露地栽培,最好植于墙垣或大树旁,以便攀援。生长季节需充分浇水,每半月追施腐熟液肥1次。冬季应节制浇水并停止施肥。 量天尺栽培容易,春夏生长期必须充分浇水和喷水。每半月施肥1次,冬季控制浇水并停止施肥。 盆栽很难开花,地栽株高3-4米时才能孕蕾开花。南方露地作攀援性围篱绿化时,需经常修剪,以利茎节分布均匀,花开更盛。栽培过程中过于荫蔽,会引起叶状茎徒长,并影响开花可用竹竿或水泥柱搭架栽培。扦插后要勤浇水,保持湿润,生长季节肥水要充足,一般每半个月追施腐熟液肥一次。生长适温为25℃。量天尺的插条实际上使用的是植株的由于它十分耐旱,再把它们每一束进行捆绑码入箱内。立即将已处理好的插条置温度为环境中进行保存。量天尺的插条通常在上述条件下能够贮藏而不致影响使用效果。在11月份开期,每期间隔20天左右。花的大小是现蕾后。此时,也是最佳的采收期。最佳的采收时间是花开后的清晨。
量天尺的繁殖多用扦插法。可在生长季节剪取生长充实或较老的茎节,阴晾2至3天后,插于沙床或土中,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根长3至4厘米时可移栽到小盆或直接露地种植。
量天尺常剪断扦插成活后,做蟹爪兰、仙人球类的嫁接砧柱,还要以一柱嫁接两种以上的同科植物,在艺花中有重要价值。
1.刺吸式害虫 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粉虱、介壳虫、蓟马、椿象等.这类害虫用针状口器刺吸花卉组织汁液,引起卷叶、虫瘿,或是叶片上出现灰色、黄色小斑点,或出现叶片、枝条枯黄等症状....
施药前三天管理处以书面形式告知各住户,使各住户提前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喷药时应挂放明显的喷药标志。 4.15.1 乔木每月喷一次广谱杀虫剂及杀菌剂,对突出性病虫害应及时针对性的喷洒农药。 4.15.2 ...
防治病虫害的总体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是采用生态、生物、物理、化学、机械的方法,把病虫害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内。夏梢抽发形成结果母枝期间,常见主要病虫害有红蜘蛛、黄蜘蛛、举尾虫、黄毛虫、...
分布中美洲至南美洲北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在夏威夷、澳大利亚东部逸为野生;我国于 1645年引种,各地常见栽培,在福建(南部)、广东(南部)、海南、台湾以及广西(西南部)逸为野生,藉气根攀援于树干、岩石或墙上,海拔3-300米。
喜温暖、空气温暖。宜半阴,在直射强阳光下植株发黄。生长适温25~35℃。对低温敏感,在5℃以下的条件下,茎节容易腐烂。喜含腐殖质较多的肥沃壤土,盆栽用土可用等量的腐叶上、粗沙及腐熟厩肥配制。
一种热带雨林植物,适于高空气湿度、高温及半阴环境,生长适温25~35℃,越冬温度宜在13℃以上,喜含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 宜半阴,在直射强阳光下植株发黄。生长适温25-35℃。
量天尺形态特征
攀援肉质灌木,长3-15米,具气根。分枝多数,延伸,具3角或棱,长0.2-0.5米,宽3-8(-12)厘米,棱常翅状,边缘波状或圆齿状,深绿色至淡蓝绿色,无毛,老枝边缘常胼胀状,淡褐色,骨质;小窠沿棱排列,相距3-5厘米,直径约2毫米;每小窠具1-3根开展的硬刺;刺锥形,长2-5 (-10)毫米,灰褐色至黑色。
花漏斗状,长25-30厘米,直径15-25厘米,于夜间开放;花托及花托筒密被淡绿色或黄绿色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2-5厘米,宽0.7-1厘米;萼状花被片黄绿色,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0.3-0.7厘米,先端渐尖,有短尖头,边缘全缘,通常反曲;瓣状花被片白色,长圆状倒披针形,长12-15厘米,宽4-5.5厘米,先端急尖,具1芒尖,边缘全缘或啮蚀状,开展;花丝黄白色,长5-7.5厘米;花药长4.5-5毫米,淡黄色;花柱黄白色,长17.5-20厘米,直径6-7.5毫米;柱头20-24,线形,长3-3.3毫米,先端长渐尖,开展,黄白色。花可作蔬菜,亦称为"霸王花" 。
浆果红色,长球形,长7-12厘米,直径5-10厘米,果脐小,果肉白色。种子倒卵形,长2毫米,宽1毫米,厚0.8毫米,黑色,种脐小,浆果可食,商品名"火龙果" 。花期7-12月。
1 第一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 (一)名词解释 1.园林植物病害 2. 病原 3. 非侵染性病原 4. 症状 5. 病状 6. 病征 答案: 1.园林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 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2.引起园林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称病原。 3.是称不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称为非侵染性病原。 4.园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5.是受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6.是病原物在受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二)填空题 1.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有( )、( )、( )、植 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等
八月病虫害预测及防治 八月份北京地区进入伏旱季节,高温高湿的天气,为各种病虫害的发生、 扩散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此,各苗圃和项目基地应切实提高病虫害的防范意识, 充分落实“以防为主,及时防治”的贯彻目标。针对最近一段时间持续降雨的天 气情况,结合永乐店镇小安苗圃基地柳树发生的树干腐烂病, 现将本月有可能发 生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整理如下: 本月病虫害防治以第二代美国白蛾、 第三代国槐尺蛾、 柏毒蛾、刺蛾类(扁 刺蛾、黄刺蛾)、黄杨绢野螟、槐潜叶蛾、小木蠹蛾、光肩星天牛、蛴螬、第二 代火炬螟蛾、蚜虫、叶螨(红蜘蛛)、蚧壳虫、白粉病、黄栌黄萎病、腐烂病为 主。 美国白蛾 1、第二代美国白蛾:八月上旬,仍是第二代美国白蛾幼虫的危害时期, 8 月下 旬至 10月下旬为三代幼虫危害期。在幼虫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如果有幼虫 危害,就要对所管辖区域进行检查,及时防治。 防治方法:药剂选用 bt 乳剂 40
量天尺 Hylocereus undatus (Haw.) Britt. et Rose
攀援肉质灌木,长3-15米,具气根。分枝多数,延伸,具3角或棱,长0.2-0.5米,宽3-8(-12)厘米,棱常翅状,边缘波状或圆齿状,深绿色至淡蓝绿色,无毛,老枝边缘常胼胀状,淡褐色,骨质;小窠沿棱排列,相距3-5厘米,直径约2毫米;每小窠具1-3根开展的硬刺;刺锥形,长2-5 (-10)毫米,灰褐色至黑色。花漏斗状,长25-30厘米,直径15-25厘米,于夜间开放;花托及花托筒密被淡绿色或黄绿色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2-5厘米,宽0.7-1厘米;萼状花被片黄绿色,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0.3-0.7厘米,先端渐尖,有短尖头,边缘全缘,通常反曲;瓣状花被片白色,长圆状倒披针形,长12-15厘米,宽4-5.5厘米,先端急尖,具1芒尖,边缘全缘或啮蚀状,开展;花丝黄白色,长5-7.5厘米;花药长4.5-5毫米,淡黄色;花柱黄白色,长17.5-20厘米,直径6-7.5毫米;柱头20-24,线形,长3-3.3毫米,先端长渐尖,开展,黄白色。浆果红色,长球形,长7-12厘米,直径5-10厘米,果脐小,果肉白色。种子倒卵形,长2毫米,宽1毫米,厚0.8毫米,黑色,种脐小。花期7-12月。
分布中美洲至南美洲北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在夏威夷、澳大利亚东部逸为野生;我国于 1645年引种,各地常见栽培,在福建(南部)、广东(南部)、海南、台湾以及广西(西南部)逸为野生,藉气根攀援于树干、岩石或墙上,海拔3-300米。选A. H. Haworth (1830)根据引自中国的欧洲栽培植物描述 (N. L. Britton et J. N. Rose, 1920, 选模式未定 (Telford, 1984) 。
本种分枝扦插容易成活,常作嫁接蟹爪属Schlumbergera,仙人棒属Rhipsalis和多种仙人球的砧木,花可作蔬菜,浆果可食,商品名"火龙果"。
量天尺属本属描述
量天尺属Hylocereus (Berg.) Britt. et Rose
Britt. et Rose in Contr. U. S. Nat. Herb. 12: 428. 1909, et Cactaceae 2: 183. 1920; Hunt in Hutch. Gen. Flow. Pl. 2: 447. 1968; Telford in A. S. George et al., Fl. Austr. 4: 76. 1984. --Cereus subgen. Hylocereus Berg. in Rep. Missouri Bot. Gard. 16: 72. 1905.
攀援肉质灌木,有多数分枝和气根。分枝延伸,具3个角、棱或翅状棱,节缢缩;小窠生于角、棱边缘凹缺处,有1至少数粗短的硬刺,幼苗的小窠常具刚毛状刺。叶不存在。花单生于枝侧的小窠上,无梗,两性,通常大型,漏斗状,于夜间开放,白色或略具红晕;花托与子房合生,上部延伸成长的花托筒,外面覆以多数叶状鳞片,小窠腋生,无刺和毛,稀具刚毛;花被片多数,螺旋状聚生于花托筒上部;外轮花被片细长,萼片状,常反曲;内轮花被片较宽,花瓣状,开展;雄蕊多数,着生于花托筒内面及喉部;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花柱圆柱形;柱头20-24,线形至狭线形,不分裂或二歧式分裂,先端长渐尖,开展。浆果球形、椭圆球形或卵球形,通常红色,疏生或密生鳞片,腋生小窠无刺和毛,稀具刚毛,鳞片脱落后常留下突出的残基。种子多数,卵形至肾形,黑色,有光泽,平滑或略具纹饰;胚弯曲;子叶卵形,基部加厚,肉质。
属名模式:多刺量天尺Hylocereus triangularis (Linn.) Britt. et Rose (Cactus triangularis Linn.)
约18种,分布于中美洲、西印度群岛以及委内瑞拉、圭亚那、哥伦比亚及秘鲁北部。我国引种栽培5种,其中1种常见栽培并归化。
量天尺属分布量
世界:23种;中国:1种
引种状况 非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