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亚铁锂蓄电池模块通用要求》是2011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书名 | 磷酸亚铁锂蓄电池模块通用要求 | ISBN | 1511110028 |
---|---|---|---|
页数 | 10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1-10-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分类与型号
4.1 分类
4.2 型号
4.3 磷酸亚铁锂蓄电池模块的组成
5 技术要求
5.1 外观
5.2 极性
5.3 外形尺寸及质量
5.4 技术要求
5.5 安全性
5.6 环境要求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电子商会电源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咸阳威力能源有限公司、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天空能源(洛阳)有限公司、上海贯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京神州巨电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润峰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安华联合能源科技有责任公司、吉林省锂离子电池材料科技创新中心、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广州丰江电池新技术有公司、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邦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电源行业协会。
磷酸铁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价格便宜、无毒、环境相容性好、较高的比容量(170mAh/g)和较高的工作电压、循环寿命长、高温性能和安全性能好等优点。
磷酸锂电池价格较高,生产原料成本高。材料的制备成本与电池的制造成本较高,电池成品率低,一致性差。磷酸铁锂的纳米化和碳包覆尽管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但是也带来了其它问题,如能量密度的降低、合成成本的提...
磷酸锂电池价格较高,生产原料成本高。 材料的制备成本与电池的制造成本较高,电池成品率低,一致性差。磷酸铁锂的纳米化和碳包覆尽管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但是也带来了其它问题,如能量密度的降低、合成成...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在通信领域已经开始应用,由于通信基站众多,未来 的前途不可限量。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的节能减排应用 2011-06-09 14:04 出处:中国通信网作者:李志华 唐志雄 [导读 ] 磷酸铁锂电池(简称:铁锂电池、铁电池,本文称“铁电池”),是一种正极材料为 磷酸亚铁锂( LiFePO4)的新型蓄电池,由于铁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耐高温、体积小、重 量轻、无污染等优点,移动通信、电动汽车、国家电网等行业都在对其进行研究和使用。其 中通信行业在各研究院所技术专家的初步论证下建立了多种铁电池的试验站点, 探究铁电池 的节能减排效益。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的 节能减排应用 磷酸铁锂 电池(简称:铁锂电池、 铁电池 ,本文称“铁电池”),是一种正极材料为 磷酸亚铁锂( LiFePO4)的新型蓄电池,由于铁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耐高温、体积小、重 量轻、无污染等优点, 移动通信 、电动汽
一文了解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锂铁 锂离子电池作为高性能的二次绿色电池,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 低的自放电率、宽的使用温度范围、长的循环寿命以及可以大电流充放电 等优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电极材料性能的改 善,尤其是正极材料。橄榄石型磷酸铁锂 (LiFePO4)作为一种新型锂电池正 极材料,以其原料来源丰富、价廉、无毒、理论容量高、热稳定性好以及 循环性能好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首选材料。 下面小编就磷酸锂铁结构性能、制备方法以及改性进行介绍。 ? 一、磷酸铁锂 (LiFePO4)概述 ? 1、LiFePO4结构 ? 磷酸铁锂具有橄榄石结构,为六方密堆积(轻微扭曲) 。LiFePO4 由 FeO6八面体和 PO4四面体构成空间骨架, P占据四面体位置,而 Fe和 Li 则填充在八面体空隙中,其中 Fe占据共角的八面体位置, Li 则占据共边的 八面体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分类与型号
4.1 分类
4.2 型号
4.3 锰酸锂蓄电池模块的组成
5 技术要求
5.1 外观
5.2 极性
5.3 外形尺寸及质量
5.4 技术要求
5.5 安全性
5.6 环境要求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与型号
4.1分类
4.2型号
4.3锂离子蓄电池总成的组成
5技术要求
5.1外观
5.2技术要求
5.3安全性要求
5.4环境要求
5.5电磁兼容性(EMC)
6试验方法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电子商会电源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中信国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赢创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成都中科来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电源行业协会。
本标准起草人:钱良国、雷向利、郝永超、刘正耀、薛建军、李秋荻、邓正华、肖亚玲、伍渊明。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