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伞树主要变种
罗伞海南树(海南植物志)(变种)火灰树(海南岛)
var. hainanensis Walker in Philipp. Journ. Sci. 73: 76. fig. 12, d. 1940 et in Journ. Arn. Arb. 23: 347. 1942; 海南植物志, 3: 171. 1974.
本变种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花序较短,长1-1.5厘米,被锈色微柔毛;萼片较长,长1.5毫米,三角状披针形,顶端急尖,具腺状缘毛。花期约5月,幼果于7月。
产广西、广东(仅海南岛),密林下荫蔽的地方。越南北部亦有。模式标本采于海南岛陵水。
18c. 长萼罗伞树(海南植物志)(变种)
var. oblonga Walker in Philipp. Journ. Sci. 73: 77. fig. 12, e. 1940 et in Journ. Arn. Arb. 23: 346. 1942; 海南植物志, 3: 171. 1974.
本变种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花序长1-1.5厘米,被锈色微柔毛或鳞片,花粉红色,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顶端钝或圆形,长1.5-3毫米,被疏鳞片,具流苏状缘毛。花期约5月,果期11-12月。
产广东(仅海南岛),山间密林下荫湿的地方。越南亦有。模式标本采于海南岛儋县。
罗伞树形态特征
灌木或灌木状小乔木,高约2米,可达6米以上;小枝细,无毛,有纵纹,嫩时被锈色鳞片。叶片坚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长8-16厘米,宽2-4厘米,全缘,两面无毛,背面多少被鳞片,中脉明显,侧脉极多,不明显,连成近边缘的边缘脉,无腺点;叶柄长5-10毫米,幼时被鳞片。
聚伞花序或亚伞形花序,腋生,稀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长3-5厘米,花枝长达8厘米,多少被鳞片;花梗长5-8毫米,多少被鳞片;花长约3毫米或略短,花萼仅基部连合,萼片三角状卵形,顶端急尖,长1毫米,具疏微缘毛及腺点,无毛;花瓣白色,广椭圆状卵形,顶端急尖或钝,长约3毫米,具腺点,外面无毛,里面近基部被细柔毛;雄蕊与花瓣几等长,花药卵形至肾形,背部多少具腺点;雌蕊常超出花瓣,子房卵珠形,无毛;胚珠多数,数轮。
果扁球形,具钝5棱,稀棱不明显,直径5-7毫米,无腺点。花期5-6月,果期12月或2-4月。
产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海拔200-1000米的山坡疏、密林中,或林中溪边荫湿处。从马来半岛至日本琉球群岛均有。模式标本采于我国,具体地点不详。
去伤积,主要是医治跌打类。
早田氏爵床(台湾植物志第二版,1998)(变种)澎湖爵床(台湾植物志,1978)草本,茎铺散或外倾,密被长硬毛。叶几无柄,多汁,卵形或近圆形,长10-16毫米,宽8-10毫米,顶端钝,基部圆或宽楔形,...
小罗伞,别名血党、活血眙、腺点紫金牛、斑叶朱砂根、小凉伞、珍珠盖凉伞 功效作用有活血调经,怯风除湿。治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生于海拔200-1000m的林下或沟边阴湿处。
全株入药,有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治跌打损伤;亦作兽用药。也是常用的好薪炭柴。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散瘀止痛药
性味:苦;辛;性凉
主治:咽喉肿痛;疮疖痈肿;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中药化学成分:罗伞树含紫金牛醌(ardisianone)和紫金牛酚(ardis-anol)。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罗伞树的茎叶或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出处:《中华本草》
本种与圆果罗伞 (A. depressa C. B. Clarke) 、越南紫金牛 (A. oxyphylla Wall. var. cochinchinensis Pitard) 均极相似,但与前者的区别是,花瓣、萼片具腺点,花梗长5毫米以上;与后者的区别是萼片三角状卵形,叶细脉不明显,无腺点,可以区别,与上述二者共同的区别点是果具钝5棱,干标本的叶为灰蓝色(上述二者为黄褐色)。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城市规划。特别是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加快城市的发展势在必行。城市发展的标志性之一就是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但为了在某些地段建设成熟的绿地景观,达到一定绿化效果,却离不开一些大树。长势好的大树在短期内改变城市的面貌、改变人们的生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大树移植技术也成为园林绿化行业中的焦点。本文针对园林绿化中大树移植技术进行了分析。
产广东(仅海南岛),海拔100-1800米的山坡、草坡灌木丛中,或坡地疏林或密林下阳处。模式标本采于海南岛临高与澄迈之间。
灌木,高0.5-1 (-2) 米;小枝具皱纹,无毛,除侧生特殊花枝外,无分枝。叶片革质,长圆状倒披针形,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长4.5-8厘米,宽1.2-1.5 (-3) 厘米,边缘具圆齿或几全缘,齿间具明显的边缘腺点,两面无毛,背面具腺点或无,中、侧脉明显,隆起,侧脉12-18对,连成明显的边缘脉;叶柄长3(-5) 毫米。亚伞形花序或聚伞花序,多花,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花枝长5-10 (-16) 厘米,无毛,中部以上具4-5片叶,或近顶端具1-2片叶,叶有时多少退化;花梗长约1厘米,无毛,花长约4毫米,花萼仅基部连合,萼片广卵形或近圆形,顶端极钝或近圆形,基部略具耳形,互相折叠,长约2.5毫米,全缘,边缘干膜质,具腺点,有时腺点不明显;花瓣粉红色至淡紫色,长约4毫米,广卵形,顶端钝或近圆形,具极明显的腺点,外面无毛,里面具极少的微柔毛;雄蕊为花瓣长的2/3或近等长,花药披针形,顶端急尖,背部具腺点;雌蕊与花瓣等长,子房圆珠形,无毛,具腺点;胚珠5枚,1轮。果球形,直径约4毫米,红色,具明显的腺点。花期与果期常同在1-3月或7-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