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 | 作 者 | 杨建荣、张颖、张改景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21年5月1日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112261000 |
杨建荣,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建设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绿色建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组组长等职。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等部市级课题10余项。目前正在负责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主编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上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连续4年牵头起草上海市绿色建筑年度报告,主编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3项。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建设部华夏技术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部市级奖项。个人荣获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和“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城市之星”杰出青年等称号。2100433B
本书的内容依托于正在进行中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课题成员单位包括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中心、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国内绿色建筑领域领先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将从绿色建筑后评估的理论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操作流程和案例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梳理,将成为国内在绿色建筑后评估领域的首部指导性书籍。
为了解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运行后实际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气候区内绿色建筑主要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选取位于该气候区内共11个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办公建筑,通过调研实际能耗,结合用户主观问卷调研,与常规办公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主观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类办公建筑,绿色建筑与常规建筑无明显差异,均略低于引导值;对于B类而言,绿色办公建筑的总能耗显著低于常规办公建筑,但与能耗指标相比二者能耗均较高,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在室内环境品质满意度方面,用户对绿色建筑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建筑,在空气品质和室内环境控制上尤为明显,光环境的差异则更多是归因于天然采光的设计,而非人工照明的优化。最后通过一个案例从节地、节能和室内环境等3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适宜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
本书介绍了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体系构建的目的意义、理论基础、基本要素、技术路径、标准体系及工作建议,将为我国绿色建筑后评估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体系构建基础,构建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体系目的意义,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体系构建理论, 绿色建筑后评估基本要素标准化与技术应用,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体系构建,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体系,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化展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
日前,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发展质量,确保绿色建筑各项技术措施发挥实际效果,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绿色建筑后评估技术指南(办公和商店建筑版)》(以下简称《指南》)。
绿色建筑后评估是对绿色建筑投入使用后的效果评价,包括建筑运行中的能耗、水耗、材料消耗水平评价,建筑提供的室内外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空气品质、交通组织、功能配套、场地生态的评价以及建筑使用者干扰与反馈的评价。
建筑的运行使用和维护阶段在建筑全寿命期中所占时间最长,对绿色建筑的运行使用情况进行后评估,既可查验绿色建筑实际落实情况,展现绿色建筑实施效果,又可为绿色建筑业主、物业单位和开发单位在运行期间诊断和提升建筑性能和品质提供依据,并指导同类新建建筑在规划、设计方面的持续优化改进。
业内人士认为,推广绿色建筑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南》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绿色建筑后评估具体指标体系和指标要求。其中,总则中给出了绿色建筑后评估的定义,交代了《指南》的作用、意义和适用范围;基本规定中明确了对参与绿色建筑后评估项目的基本要求以及后评估的等级划分;绿色建筑后评估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6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含分值不等的评分项。
第一,科学性原则。
要求评估人员对被评估的审计项目的评估资料及其相关情况等进行深入而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掌握可靠和充足的审计项目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是指在审计项目后评估中必须使用被国内外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评估方法;遵循科学的评估程序是指审计项目后评估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以便从过程控制上保障审计项目后评估的科学性。
第二,公正性原则。
坚持公正性原则,就是在审计项目后评估中,要求评估者必须坚持公正的立场。不受权威或者利益的干扰。坚持公正性原则,必须做到:一是独立。要求从评估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履行职责等方面综合考虑,以保证项目评估人员的精神独立和形式独立,减少危险、利诱和干扰,为后评估的公正提供组织保障。二是透明。透明就是要求审计项目后评估的标准、过程及结果要透明。
第三,全面性原则。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坚持全面性原则,就是指在审计项目后评估中要对审计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最终给出该审计项目的整体性评价。
第四,效益性原则。
审计项目后评估第四个要坚持的原则是效益性原则。审计项目后评估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审计资源”的利用效果,因此它更应该坚持效益性原则。坚持效益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审计项目的评估必须从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进行衡量,既不能过分强调审计项目的成本而忽视该项目的效益,也不能突出审计项目的成果而忽视审计项目的成本。二是审计项目后评估本身也要贯彻效益原则。既要坚持科学性,又要讲求效益性。
第五,实用性原则。
审计项目后评估第五个要坚持的原则是实用性原则。审计项目后评估应少摆“花架子”,坚持实用性原则,才能切实、更好地发挥审计项目后评估的作用。主要是做到:项目后评估指标的设计、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评估程序的优化要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适用的成熟做法;后评估报告问题应针对性强,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