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绿色节能环境材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性 质 | 研究机构 |
---|
一、绿色节能环境材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概述
绿色节能环境材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依托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于2008年由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建立,2012年通过教育厅验收,2015年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科研创新平台。平台着“认真严谨、求是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当前环境污染防治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并将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产品的研发走向市场,服务于全社会的环境保护事业。
绿色节能环境材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现有科研人员26名,其中教授6名,副高7名,讲师10名,实验师3名,中心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及青年人才培养,特聘教授中有院士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目前已形成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学科队伍。中心包括固废实验室、通风实验室、空调实验室、监测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测试中心等良好的研究环境及ICP-MS、GC-MS、TG、DSC、物理吸附仪、离子色谱、液相色谱等良好的研究条件,形成以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研究、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为主的研究方向。平台围绕绿色节能环境材料的研究,旨在增强技术研发能力,加强科技服务成果转化能力。依托该平台共承担省部级重大、重点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等共5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1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ISTP等收录30多篇,编制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共10项。《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建材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6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市政污泥均化制备自保温绿色墙材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得2017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市政污泥制备自保温绿色墙材关键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获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三等奖。
二、绿色节能环境材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简介
刘心中,男,1963年6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新泽西大学访问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工程学院首届教学名师。现任环境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院长,绿色节能环境材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和福建省室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及环境污染化学。主持省级以上课题6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项,发表论文30多篇。获2016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获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
三、绿色节能环境材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骨干人员简介
(1)翁仁贵,男,博士,副教授,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固体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材料。主持或参与厅级以上课题6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1篇,CSCD收录1篇。获2015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获201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获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三,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015-2017年度福建工程学院优秀教师。
(2)蒋柱武,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水的低能耗处理与资源回收。主持省级课题以上4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EI收录5篇。作为主研人员参与的“小城镇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2003BA808A17)”项目于2006年6月验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介孔新材料LDH-K吸附耦合自养生物脱氮原位修复“三氮”污染水源研究》。
(3)郑闽锋,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热过程装备与节能技术;工业制冷技术与设备。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EI收录2篇,主持厅级项目1项,2011年获福建建设科学技术奖(源昌杯)一等奖(排名第五)。
(4)靳贵晓,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分析化学与微生物。主持校级课题1项,参与省级以上课题2项,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3篇。
(5)丁翠翠,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质化学与资源化利用、功能性材料制备与应用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基于动态化学交联作用的自修复型胶原水凝胶构建及调控(21606046)》,目前以第一作者在Polymer、Carbohydrate Polymers等期刊发表9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8篇。
四、绿色节能环境材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研究
开展福建省生活垃圾中的无机物和部分有机物(塑料为主)、污水厂污泥、农业秸秆、烟气脱硫除尘废弃物的研究。建立废弃物墙体材料制造工艺技术总体方案、产品工艺技术和产品评价、使用规范。解决产品配方、成型等关键技术,满足建筑需要。
(2)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
开展VOCs控制技术、酸雾治理技术和颗粒物治理技术的研究。
(3)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
瞄准水污染控制领域前沿课题,围绕城镇供水系统节能和水污染治理及水质保障问题开展研究,重点解决城镇供水节能系统的集成研发、控制原理和运行机制问题。同时针对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高效去除、城镇污水提标处理等水质保障的关键性技术开展研究,依托现有科研力量和基础,开展研究和应用。
五、绿色节能环境材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1)获奖情况:《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建材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6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市政污泥均化制备自保温绿色墙材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201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市政污泥制备自保温绿色墙材关键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2018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2)发表论文情况: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ISTP等收录30多篇。
(3)获得授权专利: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
(4)编制标准情况:编制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共10项。
(5)研究成果应用情况: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建材资源化关键技术在山东潍坊鑫磊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通辽市江岩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淄博新世纪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贵州省安顺伟星建材有限公司成功应用。
市政污泥均化制备自保温绿色墙材的关键技术在福建闽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福建省绿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山东高阳建材有限公司和双鸭山东方墙材工业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产业化应用。
六、绿色节能环境材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在研的主要项目
(1)一期创建福建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培训和辅导服务,刘心中,横向
(2)含萤石废物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计开发,刘心中,省自然科学基金
(3)介孔新材料LDH-K吸附耦合自养生物脱氮原位修复“三氮”污染水源研究,蒋柱武,国家自然基金
(4)尤溪县华兰溪流域水体达标方案,翁仁贵,横向
(5)东南沿海地区海绵城市建成区的水污染防控和排水防涝技术应用评价,蒋柱武,横向
(6)竹溶解浆制备纳滤膜及其在水质净化中的研究,翁仁贵,杰出青年项目 2100433B
福建省节能协会和福建省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有什么不...
依我看福建省节能协会是省级协会的总称,省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应该是省节能协会其中一个分支机构的管理委员会。
绿色建筑是绿色城市的细胞、组成单元,绿色城市由绿色建筑组成,但又不只是绿色建筑,还包括绿色能源,绿色交通,水和资源也必须是绿色的、可再生的、循环的,以及自然的生态格局,包括绿色照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
选择节能玻璃窗 一般住宅的玻璃窗采用普通玻璃,虽然造价便宜,但保温效果较差,选择高质量的玻璃能让室内温度稳定。目前节能玻璃有双重隔热隔音功能的中空镀膜玻璃,其中空层厚度达12毫米,这样的玻璃四季坐在...
分析福建省绿色通道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布局,并分类阐述了各种建设单元的建设思路,从宏观上提出了福建省绿色通道建设的决策和实施意见。
1 福 建 省 环 境 保 护 局 闽环控函 , 2008? 6 号 福建省环保局关于印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调查分析汇总阶段工作要求的通知 各设区的市环保局: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举办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 查质量核查工作培训班的通知》 (环办函, 2008? 8号)的要求和 有关会议精神,我局组织制定了《福建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调查分析汇总阶段的工作要求》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 设区市环保局加强领导,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福建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调查分析汇总阶段 的工作要求 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八日 2 附件: 福建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调查分析汇总阶段的工作要求 为确保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工作的质量, 国家环保总局于 2008年 1月召开了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质量核查工作会议, 会 议对 2008 年持久性
2012年12月21日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物联网应用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闽教科〔2012〕92号),依托三明学院。经过几年的建设,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包括传感器实验室、智能传感网实验室、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物联网通信实验室、M2M技术实验室和RFID技术实验室。物联网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密联系三明实际需求,研究方向包括“炼钢厂钢包跟踪应用技术研究、物联网智能网关技术研究、农业智能大棚监控系统应用研究”。该中心以新兴物联网技术为引领,紧密联系当地经济建设,有利于促进物联网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该中心拥有国内外较先进的物联网应用开发硬件环境和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从事物联网应用研发的技术团队。福建省物联网应用高校工程中心的建立已为福建省物联网应用行业构建一个良好的技术交流平台,大大提高了我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了三明市物联网应用行业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为培养物联网应用行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福建省及三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物联网应用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具有1000余平方米的研究基地,拥有物联网应用相关的仪器设备总值达1250万元,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公共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与物联网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创新开放实验中心。此外,工程中心可以依托协作单位福建高斯贝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力量来进行建设,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成果。
平台负责人:廖逢钗
福建省福小测工程测量技术研究中心,社会组织。
2021年10月27日,福建省福小测工程测量技术研究中心被福建省民政厅标识为“福建省志愿服务组织”。
广东高校现代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建设的广东省普通高校现代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广东省教育厅,于2009年1月批复开始建设。
广东高校现代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面材料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公路环境与景观技术研究等方面。结合现阶段我省道路行业的实际技术需求,将重点建设2个试验基地:其一,工业CT实验室(ICT),他以满足现代大交通量需求而设计高品质路面材料为目的,以研发现代材料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为建设成果;其二,路面“足尺试槽”,其目的是为了在路面结构设计阶段为实际路面提供足尺模拟设计、性能评价试验,以获取足尺路面结构模拟设计方法为建设成果。
广东高校现代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依托于华南理工大学道路工程研究所、道路试验室进行建设,并实施华南理工大学领导下的、技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中心成员共3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7人。该工程研究中心现有室内外实验场地2000多平米,工程技术试验场地面积1000平方米,各类实验设备总价值3000多万元,10万元以上的设备达35件,其价值总额近2000万元。
广东高校现代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部科技发展支撑项目、交通部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项目70余项。期间累计获得到校科研经费3304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1738万元(国家及国务院各部委37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45万元,地方政府项目615万元)。
广东高校现代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出版教材专著2部;获得授权专利17项(发明专利授权9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共计200余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录论文84篇。
广东高校现代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广东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强化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建设目标,以 “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发挥自身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优势,为广东省甚至全国的高等级公路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成果转化等支撑,培养行业急需技术人才,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