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纳米材料与铝热剂概述
1.1 纳米材料
1.2 传统铝粉及改性
1.3 传统铝热剂
第2章 铝基双金属纳米复合材料
2.1 纳米金属粒子在铝粉表面的沉积机理
2.2 纳米镍/铝复合材料
2.3 纳米钴/铝复合材料
2.4 纳米铁/铝复合材料
2.5 纳米铜/铝复合材料
第3章 铝基双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铝热反应
3.1 纳米铜/铝复合材料与三氧化钨的铝热反应
3.2 纳米镍/铝复合材料与二氧化锡的铝热反应
3.3 纳米钴/铝复合材料与一氧化铅的铝热反应
3.4 纳米钴/铝复合材料与氧化铜的铝热反应
3.5 纳米过渡金属/铝复合材料与三氧化二铁的铝热反应
3.6 纳米过渡金属/铝复合材料的氧化反应机理
第4章 纳米氧化铁/铝复合材料
4.1 溶胶-凝胶过程的反应机理
4.2 纳米氧化铁/纳米铝复合材料
4.3 纳米氧化铁/亚微米铝复合材料
4.4 纳米氧化铁/微米铝复合材料
4.5 纳米氧化铁/粗铝粉复合材料
第5章 纳米氧化铁/铝复合材料的铝热反应
5.1 纳米氧化铁/纳米铝复合材料的铝热反应
5.2 纳米氧化铁/亚微米铝复合材料的铝热反应
5.3 纳米氧化铁/微米铝复合材料的铝热反应
5.4 纳米氧化铁/粗铝粉复合材料的铝热反应
5.5 铝热反应性能的综合分析
5.6 纳米氧化铁/铝复合材料的铝热反应机理
第6章 铝镁合金粉与三氧化二铁的铝热反应
6.1 具有纳米晶粒度的铝镁合金粉
6.2 铝镁合金粉在空气中的热氧化行为
6.3 铝镁合金粉与三氧化二铁的铝热反应
第7章 纳米复合铝热剂在反应性材料中的应用
7.1 战斗部的组成和制备
7.2 战斗部的冲击引发陛能
第8章 复杂铝热剂的热力学计算
8.1 计算零氧平衡时药剂的理论密度ρT
8.2 计算零氧平衡时药剂的比热容C
8.3 计算零氧平衡时药剂的定压爆热Qp和定容爆热Qv
8.4 计算定压理论燃烧温度Tp,c
8.5 计算药剂零氧平衡时等压燃烧产物的总熵
8.6 计算零氧平衡时药剂在叵定容积内能释放的最大能量Eg
参考文献
《铝热类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共8章:第1章简要介绍纳米材料和传统铝热剂的一些性质、用途和反应原理;第2、3章介绍纳米过渡金属/铝基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与金属氧化物的铝热反应特性和反应机理;第4、5章介绍纳米氧化铁/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的铝热反应特性和机理;第6章介绍具有纳米晶粒度的铝镁合金粉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与三氧化二铁的铝热反应特性;第7章介绍纳米复合铝热剂在反应性材料中的应用;第8章介绍复杂铝热剂的热力学计算方法。
《铝热类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可作为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该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综述了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不同种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的分析,说明纳米复合含能材料能有效地降低炸药的感度,提高力学性能、安全性能和稳定性,改善其表面形貌、流散性和包覆效果。同时指出了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在制作工艺、应用推广、技术支持上存在不足;对其稳定性、相容性、性能表征和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
《含能材料》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粉碎、结晶、分散、混合、包覆及微胶囊化等加工工艺,及其工艺参数对粒子质量和性能的影响;第二部分包括粒状含能材料的微观结构、晶型、粒度、润湿型、流变性、化学性能、热性能及爆炸性能等的理论分析和测定方法。书中还对有关加工工艺及性能预测的仿真和模型进行了精辟的述评。此外,书中还专门论述了含能纳米粒子,扼要介绍了近20年出现的几种新的含能化合物。
全书由40位全球含能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他们来自美、英、法、德、俄罗斯、意大利、荷兰、韩国及匈牙利。这些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他们对粒状含能材料加工工艺及性能表征的卓越的科学见解、精湛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结合了他们自身多年的科学研究成果。此书反映了含能材料某些领域理论和实践的现代水平,是一本能提供指导和非常实用的含能材料专著。
第1章 新含能材料
1.1 导论
1.2 应用要求
1.2.1 炸药
1.2.2 固体火箭推进剂
1.2.3 发射药
1.3 新含能材料
1.3.1 CL-20
1.3.2八硝基立方烷
1.3.3 TNAZ
1.3.4 1ADN
1.3.5 FOX-7(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
1.4 结论
1.5 感谢
1.6 参考文献
第2章 粉碎
2.1 粉碎的基本原理
2.1.1 材料性质和断裂行为
2.1.2 粉碎能量
2.1.3 选择粉碎工艺的原则
2.2 粉碎工艺
2.2.1 销式圆盘研磨机
2.2.2 喷射研磨机
2.2.3 胶体磨
2.2.4 超声波研磨
2.2.5 转子一定子分散系统
2.2.6 搅拌球磨机
2.3 参考文献
第3章 结晶
3.1 结晶基本原理
3.1.1 热力学和动力学
3.1.2 结晶设备和结晶工艺
3.1.3 结晶缺陷
3.2 含能材料结晶
3.2.1 导言
3.2.2 结晶和产品质
3.2.3 HMX和RDx的结晶
3.2.4 CL-20的结晶
3.2.5 NTO的结晶
3.2.6 相稳定化硝酸铵(PSAN)
3.2.7 ADN的结晶
3.3 模拟
3.3.1 导言
3.3.2 含能材料的分子模型
3.3.3 结晶过程的模拟
3.4 参考文献
第4章 压缩气体结晶
4.1 导论
4.2 超临界溶液的快速膨胀(RESS)
4.2.1 预膨胀的压力、温度和浓度对RESS的影响
4.2.2 后膨胀压力及温度对RESS的影响
4.2.3 喷管形状和尺寸对RESS的影响
4.2.4 RESS模型
4.3 超临界反溶剂沉淀(RESS)
4.3.1 压力和温度对SAS的影响
4.3.2 液体溶液的浓度对SAS的影响
4.3.3 液体溶剂和溶质的化学成分对SAS的影响
4.3.4 SAS模型
4.4 超临界流体沉析含能材料
4.5 结论和展望
4.6 参考文献
第5章 粒径增大
5.1 团聚
5.1.1 导言
5.1.2 粘结机理--粒子间力
5.1.3 生长机理及生长动力学
5.1.4 设备和过程
5.2 微胶囊化和包覆工艺
5.2.1 工艺的基本原理
5.2.2 前言
5.2.3 微胶囊制造方法
5.2.4 含能材料的微胶囊化
5.2.5 流化床超临界流体包覆法
5.3 参考文献
第6章 混合
6.1 导言
6.2 原理
6.3 混合机类型
6.4 混合时间及混合效率
6.5 添加剂添加次序
6.6 放大效应
6.7 结论
6.8 参考文献
第7章 纳米粒子
7.1 溶胶-凝胶化学法制备纳米含能材料
7.1.1 导言
7.1.2 溶胶-凝胶法
7.1.3 实验
7.1.4 含能纳米材料
7.1.5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
7.1.6 铁氧化物-铝纳米复合材料
7.1.7 可产生气体的含能纳米材料
7.1.8 碳氢化合物-高氯酸铵纳米复合材料
7.1.9 结论
7.2 炸药爆炸合成超细钻石
7.2.1 导言
7.2.2 超细钻石形成机理
7.2.3 外部条件对钻石产率的影响
7.2.4 超细钻石的性质与应用
7.2.5 结论
7.3 AIexR纳米铝在含能领域的应用
7.3.1 导言
7.3.2 工艺
7.3.3 铝粉的特征
7.3.4 作为固体推进剂组分及添加剂
7.3.5 用作液体燃料添加剂
7.3.6 用于炸药
7.3.7 用于发射药
7.3.8 结论
7.4 粉状含能材料的气动制备法
7.4.1 基本原理及优点
7.4.2 处理含能材料及亚微米级粉体的新型气动装置
7.4.3 粉体处理的研究结果
7.5 参考文献
第8章 粒子表征
8.1 粒径分析
8.1.1 单一粒子的尺寸和形状
8.1.2 粒子尺寸分布
8.1.3 取样和制样
8.1.4 粒径测试方法
8.2 粉末性能
8.2.1 密度
8.2.2 水含量
8.2.3 表面积
8.2.4 流动性能
8.3 参考文献
第9章 晶体的微观结构和形态
9.1 导言
9.2 炸药晶体颗粒的缺陷
9.2.1 内部缺陷
9.2.2 表面缺陷
9.3 X射线衍射表征的晶体微观结构
9.3.1 原理
9.3.2 评定
9.3.3 应用
9.4 显微镜探测混合炸药
9.4.1 导言
9.4.2 方法
9.4.3 应用于HMX混合炸药
9.4.4 应用于TATB混合炸药
9.5 参考文献
第10章 热分析和化学分析
10.1 热分析表征含能材料
10.1.1 导言
10.1.2 二硝酰胺铵(ADN)的热分析
10.1.3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的热分析
10.2 核磁共振(NMR)表征含能材料
10.2.1 导言
10.2.2 NMR理论
10.2.3 仪器和方法
10.2.4 核磁共振袁征ADN及CL-20
10.2.5 用NMR鉴定4-甲酰基五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4-FPNIW)的结构
10.3 冲击波合成材料分析中的化学分解法
10.3.1 导言
10.3.2 实验
10.3.3 结果和讨论
10.4 结论
10.5 参考文献
第11章 润湿性分析
11.1 前言
11.2 表面能测试
11.2.1 表面张力理论
11.2.2 自由界面能测定模型
11.2.3 平面接触角测试
11.2.4 以毛细管渗透法测定粉体的接触角
11.2.5 实验结果
11.3 色谱法表面表征
11.3.1 反相气相色谱(IGC)
11.3.2 典型的IGC实验条件
11.3.3 IGC原理
11.3.4 RDX和HMx表面的典型IGC测试结果
11.3.5 反相液相色谱
11.3.6 结论
11.4 参考文献
第12章 流变学
12.1 稳态剪切流
12.2 流体的流动特性
12.3 非稳态剪切流
12.4 流变仪
12.4.1 旋转流变仪
12.4.2 毛细管流变仪
12.5 悬浮液的流变性
12.5.1 分散系统的相对黏度
12.5.2 基质流体
12.5.3 分散相
12.5.4 铸造性
12.5.5 固化和时间的影响
12.5.6 纳米悬浮系统
12.6 凝胶推进剂
12.6.1 材料和方法
12.6.2 硝基甲烷/二氧化硅凝胶的稳态剪切流变特性
12.6.3 硝基甲烷/二氧化硅凝胶的黏弹特性
第13章 含能材料性能
索引
耐热硬铝是指在Al-Cu系合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较高力学性能的变形铝合金,又称杜拉铝。屑于可热处理强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