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广东南部雷州半岛及海南西部;越南也有。
模式标本采自海南白沙县。 2100433B
常生长在低海拔海边沙地附近,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植株:半灌木状草本。
根:主根明显,半木质,垂直或斜向下,侧根数枚;根状茎长,直立或稍匍 旬,直径3-5毫米。
茎:茎单一或少数,高30-50厘米,下部木质,上部半木质,深褐色,具纵棱,上半部分枝,枝开展,长15-25厘米;茎、枝初时微被短柔毛,后脱落无毛。
叶:叶纸质或厚纸质,初时两面被灰黄色或灰白色绢质短柔毛,后渐稀疏;基生叶密集着生,花期凋落;茎下部叶与中部叶卵形、倒卵形、倒卵状匙形或匙形,长1-1.5厘米,宽0.7-1.2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深裂或近全裂,每侧裂片2枚,裂片小,近匙形或狭倒披针形,常成镰状弯曲,长0.4-0.5厘米,宽0.3-0.4厘米,先端再2-3深裂或为浅裂齿,裂片或裂齿先端钝尖,稀少中部叶的裂片为披针形或线形,长0.3-0.5厘米,宽约2毫米,先端尖,下部叶的叶柄长1-2厘米,基部稍开展,近半抱茎,中部叶的叶柄长0.5-1厘米;上部叶与苞片叶一(至 二)回羽状全裂,裂片狭线形或狭披针形,先端尖。
花:头状花序多数,近球形,直径1.5-2毫米,无梗或近无梗,基部有小苞叶,在分枝的小枝上排成密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中等开展或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背面无毛,具绿色中肋, 边缘狭膜质,中、内层总苞片长卵形或长倒卵形,边缘宽膜质或全为近半膜质;雌花3-5 朵,花冠狭圆锥状,檐部具不明显的2裂齿,花柱长,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8-15朵,不孕育,花冠外面具稀疏的腺点,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短,退化子房不存在。
果:瘦果倒卵形或长圆形。
花果期:9-11月。
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综合课程设计 C3 1 1 绪 论 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对人类社会而言,雷电有时也会造成自然灾害。人与自 然总体上是和谐发展的, 这是社会进步的前提, 雷电灾害的范围和表现形式在这发展过 程中也在发生变化,于此同时,雷电防护科学技术也在人类认识自然,抵御自然灾害过 程中不断发展。 从久远的过去开始, 雷电就对人类、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人类创造的物质文 明构成巨大的威胁, 例如,森林火灾有 50%以上因雷电引发; 人们居住生活的建筑物屡 遭雷电破坏;电力、石化等工业设施常因雷击而发生灾难性事故。不难看出,雷电灾害 的范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扩大,其表现形式随其范围扩大而复杂。 因此,提高雷电防护科技水平势在必行。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之后,这一防雷工程技术延续了百余年毫无发展,不仅是由于 人类对雷电的认识停滞不前, 而且还由于实际需要没有变化, 避雷针还未显出其
1.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按下列方法确定(附图 4.1)。 (1)当避雷针高度 h小于或等于 时: ①距地面 处作一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 ②以针尖为圆心, 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的 A、B 两点; ③以 A、B为圆心, 为半径作弧线,该弧线与针尖相交并与地面相切;从此弧线起到地面止就是保护范围。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 的锥体; ④避雷针在 高度的 xx'平面上和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 按下列计算式确定: 式中 rx--避雷针在 hx高度的 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m); hr--滚球半径,按本规范表 5.2.1确定( m); hx--被保护物的高度( m); ro--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 m)。 (2)当避雷针高度 h大于 时,在避雷针上取高度 的一点代替单支避雷针针尖作为圆心。其余的作法同本款第( 1)项。(附 4.1) 和(附 4.2)式中的 h用 代入。 2.双支等高避
狭叶牡蒿Artemisia angustissima Nakai
南牡蒿Artemisia eriopoda Bunge
南牡蒿(原变种)Artemisia eriopoda Bunge var. eriopoda
甘肃南牡蒿(变种)Artemisia eriopoda Bunge var. gansuensis Ling & Y. R. Ling
渤海滨南牡蒿(变种)Artemisia eriopoda Bunge var. maritima Ling & Y. R. Ling
圆叶南牡蒿(变种)Artemisia eriopoda Bunge var. rotundifolia (Debx.) Y. R. Ling
山西南牡蒿(变种)Artemisia eriopoda Bunge var. shanxiensis Y. R. Ling
雷琼牡蒿Artemisia hancei (Pamp. ) Ling & Y. R. Ling
牡蒿Artemisia japonica Thunb.
海南牡蒿(变种)Artemisia japonica Thunb. var. hainanensis Y. R. Ling
牡蒿(原变种)Artemisia japonica Thunb. var. japonica
滨海牡蒿Artemisia littoricola Kitamura
东北牡蒿Artemisia manshurica (Kom. ) Kom.
西南牡蒿Artemisia parviflora Buch.-Ham. ex Roxb.2100433B
牡蒿喜肥沃疏松pH值5-7的壤土或沙壤土地,播种前先深翻土地30厘米左右,每亩施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000公斤左右,拌匀后作成畦宽1.2米,深15厘米左右,长10-20米的低畦,畦埂宽30厘米。
牡蒿种子于9-10月份采收,调制后于冷凉通风处干藏。牡蒿种子几无休眠期,采后即可于温室播种。春季露地播种应在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进行,辽宁地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进行;日光温室播种不受季节限制,一般在10月中下旬扣膜并进行播种。将畦面耙平,按每平方米用种量5-10克将种子与细沙或细土混拌均匀后进行条播,行距为20厘米,沟深1-2厘米,播后覆土厚0.3-0.5厘米,然后喷水。露地播种最好覆盖黑色地膜保温保湿。
经济:牡蒿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胡椒蔫、毕澄茄烯、α-侧柏酮、1,8-按叶油素、青蒿酮等,又代“青蒿”(即黄花蒿)用,或作上农药等。
药用:全草入药,具有解表,清热,凉血功效;可治感冒身热,小儿疳热,肺结核潮热。捣敷治外伤出血;煎水洗湿疹、风疹;牡蒿根煎服,治风湿痹痛。
营养:牡蒿营养丰富,嫩苗、嫩茎叶可食,又作家畜饲料。据测定,每100克鲜菜中含胡萝卜素5.25毫克、维生素B21.12毫克、维生素C55毫克。每1克干样品中含钙10.5毫克、磷2.24毫克、钾40.5毫克、 铁0.16毫克、 镁 2.53毫克、 锌0.04毫克、钠0.75毫克、锰0.07毫克、铜0.02毫克。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