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 学 科 | 交通运输工程 |
---|
高温指标:使用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作为高温指标。将全国划分为大于30℃、20-30℃、小于20℃三个区。30线基本上是沿燕山、太行山、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边缘走向,与自然的地形、地貌走向一致,符合我国沥青路面使用的实际分界状况。
低温指标:使用年极端最低气温(30年一遇预期最低气温)作为使用指标,将全国分为大于-9℃、-21.5--9℃、-37—21.5℃,小于-37℃四个区。
雨量指标:使用年降雨量作为分区指标,将全国分为大于1000mm、500〜1000mm,250〜500mm,小于250mm四个区 。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是指用高温、低温、雨量三个指标来对我国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划分区域。
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是全面充分了解路面状况、建立使用性能预测模型、进行路面养护对策选择的基础,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现行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体系已不适于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本文介绍了物元法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物元法用于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中的特点,并通过实例验证了物元法在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中应用的适用性。
1 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途径与方法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出现早期损坏的原因和使用性能降低的影响因素, 从路面结构设计, 材料选择和施工作业控制等方面探讨改善路面使用性能的途 径和方法。 在设计方面提出了改变路面结构体系, 增强层间连接, 减小基层和 底基层最大压实厚度, 优化路面结构体系等具体办法; 在材料选择和使用方面, 从改善沥青结合料的性能、 提高骨料质量、 改善沥青与骨料的粘结性和使用纤 维沥青砼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理论分析和方法; 在施工作业质 量控制方面、 叙述了平整度和压实度控制的措施。 另外还提出了使用高性能沥 青混凝土(如 CMHB,SAC、SMA)、确保桥面铺装质量和避免引道沉陷跳车等 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技术措施及理论依据。 【主题词】 沥青路面 技术措施 使用性能 1、前言 1.1 沥青路面技术发展现状 到 200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风力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就是多雨地区;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的地区,就是少雨地区;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的地区,就是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就是干旱地区。
一个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可以分为地区分布状况和季节分布状况两部分来组成。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区,有着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的东南季风带来的。东南季风为我国带来太平洋的水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会最先得到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也就成为了我国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
“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气候分界线。冬天,秦岭够阻挡寒潮南下进入南方地区;夏天,阻挡湿润海风进入北方地区。从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状况来看,我国年降水量总体上由东南往西北递减,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距离海洋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成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来看,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也就是东南季风盛行的时候,所以我国的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同期”。而在冬季,我国盛行来自亚欧大陆内部的西北季风,水汽含量很少,形成的降水也不多。
除了东南季风给我国带来降水以外,我国也能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水汽,我国的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比如西南季风通过雅鲁藏布江谷地,把暖湿的印度洋水汽送到青藏高原深处。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北疆地区,也能得到少量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使得我国新疆的北疆地区比南疆地区要相对湿润。
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东南季风为我国带来海洋的水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会最先得到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也就成为了我国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西南季风也为我国带来降水,可影响到我国华南一带;当西南季风发展强盛时,也可深入到长江流域。我国的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就是典型的雨热同期。
由于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海洋的水汽而形成,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我国北方的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成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而我国北方的华北、东北地区相对于西北地区较近海洋,在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会进入全年中降水较多的雨季。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来看,我国的南方地区属典型的雨热同期。我国北方的华北、东北等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之交,虽降雨期短、降雨量少,但也是表现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雨热同期是我国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是诞生农耕文明的重要条件。
农业气候指标(agro-climate indices) 在一定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 下,表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气象参数特征值。可以是单因子,也可以是多因子综合特征值,如评定地区干湿 状况的干燥度(或湿润度)和以气温、日照时数表示的 水稻气候成熟度指数等。它是评定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规律,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 对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气候论证的依据。
气候预测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四个方面。它们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对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迁,还要考虑地壳的运动及太阳系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变化等。气候预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科学问题,涉及到天文、地理、海洋、地球化学、生态学等学科,还处在发展的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