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地丁,多年生矮小草本,高3-8cm。根略肉质,粗壮,根皮易剥落。茎直立,少数丛生,紫红色,密被乳突,有少数分枝。基生叶呈莲座状。花数朵单生于小枝顶端,花梗紫红色;花紫色,漏斗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中下部。蒴果倒卵形,先端圆钝,有宽翅,两侧边缘有狭翅。种子多数,细小。花、果期7-9月。
中文名称 | 龙胆地丁 | 界 | 植物界 |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木兰纲 |
目 | 龙胆目 | 科 | 龙胆科 |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药用价值
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tiana loureirii(G.Don)Griseb.[Ericala loureiriiG.Don]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花初开时采收,晒干。
性味
苦、辛;性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痈。主肝炎;痢疾;小儿发热;咽喉肿痛;白带;血尿;阑尾炎;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蓝花草、紫花地丁[四川]、地丁、广地丁、海地丁、小金瓜管、土地莲、一见莲、蓝花草、土地丁
【拼音名】 Lónɡ Dǎn Dì Dīnɡ
【来源】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华南龙胆Gentiana loureiri Griseb 及鳞叶龙胆G. squarrosa Ledeb.,以全草入药。春末夏初开花时采收,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苦、辛,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痈。用于咽喉肿痛,阑尾炎,白带,尿血;外用治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 2~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基生叶呈莲座状;柄长4-7mm;叶片狭披针形,长1.5-3cm,宽3-5mm,全缘。茎生叶对生,无柄;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1.5cm,宽3-5mm,先端锐尖,全缘;主脉明显,侧脉不显。花数朵单生于小枝顶端,花梗紫红色,长5-12mm;花萼钟形,长5-6mm,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紫色,漏斗形,长1.2-1.5m,裂片5,卵状披针形,先端钝,褶较短,约为裂片的1/3,从先端截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中下部;子房椭圆形,子房柄长2.5-3mm,花柱线形,柱头2裂。蒴果倒卵形,先端圆钝,有宽翅,两侧边缘有狭翅。
生于海拔300-2300m的山坡路旁或河沟草地上。
全草多皱缩成不规则团块状,根部土黄色。用热水浸软摊开观察,茎自基部丛生,紫红色,枝端有淡紫色或淡土黄绿色的钟状花。叶对生,完整者长圆形或长椭圆形,叶柄短或无;近基部的叶密集,较大,上部的叶稀疏,较小。质较脆,易碎。有青草气,味稍苦。 以株矮小、叶色青、花色紫者为佳。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骨筋丸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落干酸和龙胆苦苷含量。方法: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磷酸(27∶73∶0.0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403 nm,柱温为室温(20℃);测定落干酸和龙胆苦苷,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10∶90,醋酸调pH 2.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5℃。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落干酸和龙胆苦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4~0.288μg(r=0.9995)、0.056~1.120μg(r=0.9998)和0.114~2.284μg(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8.8%、99.8%和99.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快速简便,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中药制剂骨筋丸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分别用温室育苗、春季露地播种和秋季播种等繁殖方式对野生紫花地丁进行试验,观察其物候期及适应性.结果表明:温室育苗繁殖和秋播繁殖栽培的紫花地丁出苗率高,出苗快而整齐,开花早;而春播紫花地丁出苗缓慢且不整齐,出苗率低,开花晚,花期短.因此,乌鲁木齐地区以温室育苗栽培和秋季播种繁殖栽培紫花地丁最为适宜.紫花地丁叶形、花色美观,地面覆盖效果好,耐阴,适合本地区生长,各方面抗性较强,可粗放管理,是难得的优良地被植物,值得在乌鲁木齐地区大力推广.
紫花地丁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甜地丁主产东北、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龙胆地丁主产广西、广东等地。紫花地丁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米口袋分布东北南部、河北、山东、江苏、山西、陕西等地。小米口袋分布东北及河南。华南龙胆分布广东、广西、浙江、江西。
Corydalis bungeana Turcz. 地丁草
异名:Corydalis bungeana var. odontopetala Hemsl. Capnoides bungeana Kuntze |
别名:本氏紫堇,布氏地丁,布氏紫堇,地丁,地丁紫堇,哈达存额布斯,哈达存-额布斯,好如海其格,好如海-其其格,苦地丁,苦丁,苦丁香,苦丁香草,彭氏紫堇,萨巴尔干纳,萨巴乐干纳,桃花紫堇,小根地丁,小鸡菜,紫花草,紫花地丁,紫堇, |
本品为商品紫花地丁之一,其味苦,故名苦地丁,简作“苦丁”,讹为“苦丁茶”。水黄连者,亦以其味苦性寒而得名。根细而直,少分歧,因称小根地丁。蒴果狭扁椭圆形似豆荚,因得扁豆秧之名。日人渡边武、松冈敏郎在《关于正仓院宝库的小草》一文中报告,正仓院所藏从我国唐代(754年)传入的“小草”为布氏紫堇 Corydalis bungeana turcz.(即本品)。可见,本品早在唐代就已被用作药材。参见“紫花地丁”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