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在新形势下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2004年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改革。新的培养方案大胆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注重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突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体现人才培养多元化、课程设置科学化、学校教育特色化的特点,有利于增进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有利于为高层次人才的塑造提供良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环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迅速发展规模的同时,为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政府、工商、金融、科技、教育各界的杰出人物。现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拥有一批以著名专家、学者为带头人的学术队伍,拥有教授、副教授423人,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导师遴选机制,博士生导师50多人、硕士生导师240多人。
学校拥有一批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开放)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拥有丰富的图书、报刊资料。2000年以来,学校决定"十五"期间在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中投资百千万元,加强学科建设,构筑研究生教育的最佳平台。
目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包涵了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农学五大学科门类,覆盖了十八个一级学科领域。矿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力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11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结构工程等41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另有6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在11个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全部博士点专业具有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全部硕士点专业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权。
进入新世纪以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招收博士生45名、硕士生620名。目前,全日制在学博士生189名、硕士生1809名,总人数1998名。同时研究生培养的类型也由单一的科学学位发展成为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
没有刚才那位说的那么严重啊。我现在大三了,住宿条件吗,阜新主校区有两种,一个是宿舍,在校内,八人间,就是和一般的普通高中宿舍差不多,大约有25、6平米吧。公寓是在学校北门对面,一般四人间,环境一般的很...
驾车路线:全程约19.4公里起点:郑州市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中原中路辅路行驶40米,稍向右转进入中原中路2.沿中原中路行驶260米,进入嵩山北路3.沿嵩山北路行驶2.1公里,右转进入黄河路4....
从这个学校毕业的人告诉你:千万别来这个学校,哪怕去吉大读专科也别来这里。针对你的提问,友情告诉你:1、校区规模很小,散步的话,从校区最北到最南,不会超过15分钟哦。从东到西10分钟。2、校舍有贵的12...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而宽松的学术氛围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的科学研究空前活跃,硕果累累。2003年研究生部更名为研究生院以来,研究生参加导师课题,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科技开发、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化,都产生了丰硕成果。
近两年来,研究生先后参加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重点项目以及为地方企业服务项目300余项,其中有3名博士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研究生在自然科学技术领域获得省部级奖励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2005年辽宁工程技大学培养的博士后成果有三项在中国博士后与辽宁企业项目对接暨高层次人才洽谈会成果展览中展出;2005年有 1篇博士学位论文跻身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行列。
几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初步走出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途径,拓展了优秀人才资源,推动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为工矿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级人才。
学校已经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沈阳测绘局、锦工集团、铁煤集团、沈阳矿山机械集团、西北奔牛集团、霍林河煤业集团、七煤集团、神华集团、开滦煤业集团、张家口煤机厂、辽宁省经贸委管理干部学院分别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协议,并已付诸实施。
同时与阜新市、营口市、朝阳市、盘锦市、鸡西市、乌鲁木齐市等5省市联合培养研究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一批学员利用硕士学习期间获得知识、增长才干,结合毕业论文解决了企业的重大课题,由此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煤炭科技青年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等殊荣。
近三年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80%以上的毕业研究生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就业。他们以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作风朴实、发展潜力较大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其中不少优秀者已经成长为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业务骨干或学术带头人。 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促进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科学研究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显著提高。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追求真理、要求上进的风气日益高涨。目前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占学生总数的2/3以上。"诚朴 、求是、博学、笃行"的优良学风继续发扬光大。校园文化活动既丰富多彩又体现了主旋律。群众性文明共建活动蓬勃开展,博士生联谊会、科技学术促进会等一些社团非常活跃。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建立了一个结构合理、有利于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全面提高研究生素质和培养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国家的一所重点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在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运用等方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继续以质量为中心发展研究生教育,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间的协作,以联合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依靠整体优势,取得规模效益;在争取较好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苦练内功,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使有限的科教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合理配置,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高的效益。与此同时,学院将积极探索高效、优质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发挥研究生院在辽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并以研究生教育促进和带动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理工大学近年来积极探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在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及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专业学位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对广西8所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积累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进一步促进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路径。
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3个教学系,4个本科专业。
教学系:采矿工程系、矿物加工工程系、地质科学与工程系
本科专业: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
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员工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4人;拥有中国工程院及外籍院士4人,国家级专家7人,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特聘教授3人,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分委会委员5人,“653”工程首席专家2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0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6名、千层次人选8名,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3名,辽宁省优秀人才8名,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名,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名,煤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1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辽宁省教指委矿业类专家委员2名。
全国煤炭职业技术教育先进个人:题正义 等
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工作者:题正义 、李胜 等
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张宏伟 等
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张宏伟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齐庆杰 、李胜 、韩军 、王东 等
辽宁省青年科技奖:李胜 等
辽宁省特聘教授:李胜 等
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李胜 等
辽宁省级教学团队:采矿工程教学团队
辽宁省黄大年教师团队:采矿工程教学团队
学位点
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及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师资硕士授予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
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业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采矿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矿业工程领域、地质工程领域
重点学科
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辽宁省具有核心竞争力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学科1个,辽宁省重点学科3个。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
辽宁省具有核心竞争力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矿业工程
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矿业工程
辽宁省一流学科:矿业工程
辽宁省重点学科:采矿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安全技术及工程
质量工程
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育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示范性专业1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教育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采矿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采矿工程
辽宁省示范性专业:采矿工程
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矿物加工工程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煤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生成绩
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五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采矿模型实践作品竞赛、“挑战杯”学术科技创新竞赛等各级各类创新竞赛中获奖百余项。
院徽
院徽正中形似“钻头”图案,其中黑色的机械与钻头图案相辅相成,体现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的地矿特色,寓意着朴实无华、不畏艰难险阻、勇于钻研的精神。
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国家煤炭工业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研究院1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优秀创新团队1个。
国家煤炭工业重点实验室:采矿工程实验室
国际联合研究院:地下资源绿色开发与洁净利用国际联合研究院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矿物加工与利用实验室 、采矿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洁净利用工程中心
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辽西地质古生物博物馆
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自2018年以来,学院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及国家级课题30余项、省部级及企事业委托项目15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1项;主持或参与编写与修订9项国家行业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9项的编写与修订,发表高水平文章5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著作权50项。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及年份 |
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成套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大同矿区复杂开采条件煤炭火灾防治关键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铁法煤田高瓦斯易自燃厚煤层综放面采空区混合气体运移规律研究 |
2012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数字化露天煤矿虚拟开采计算机辅助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
2012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膨润土矿物学及开发利用应用基础研究 |
2012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近距离下煤层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
2012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
木城涧煤矿大台井动力区划研究 |
2012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及全国矿井矿区省区瓦斯 |
2012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
平顶山矿区深井动力灾害统一预测方法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
2012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深部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 |
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恒大煤矿瓦斯与火综合治理示范工程 |
2013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跃进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地质动力区划 |
2013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基于仿真技术的铁煤集团智能远程通风管理信息系统 |
2013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
露井联采逆倾边坡岩移规律及稳态分析研究 |
2013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
酸刺沟煤矿6上105-1工作面回采巷道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技术研究 |
2013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
平庄西露天矿井协调开采控制技术研究 |
2014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老虎台矿上覆岩层“三带”分布规律及其对开采影响的研究 |
2014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
抚顺东露天矿排土工艺及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研究 |
2014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
开滦矿区地应力场分析及工程应用研究 |
2014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
复杂开采条件下煤层自然预测与综合防治一体化技术研究 |
2015年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成果二等奖 |
平庄西露天矿井协调开采控制技术研究 |
2015年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成果三等奖 |
老虎台矿上覆岩层“三带”分布规律及其对开采影响的研究 |
2015年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成果三等奖 |
同一煤田相邻露天矿协调开采技术 |
2015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二等奖 |
深部矿井动力灾害危险性分级预测与协调开采技术 |
2015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三等奖 |
大同矿区双系煤层开采耦合工程效应与相互作用规律研究 |
2015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二等奖 |
平庄西露天矿井协调开采控制技术研究 |
2015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大同双系特厚煤层强度矿压发生机理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
2016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一等奖 |
神新矿区急倾斜煤层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学区划 |
2016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二等奖 |
倾斜煤层露天矿深部控制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2016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三等奖 |
资料来源: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项目分类 |
立项年度 |
灾害水源(矿井/隧道)直接探测仪器装备研制与应用 |
武芳冰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015 |
区域性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风险判识技术 |
李胜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2017 |
大型地质体条件下矿井群工程地质应力环境分析 |
韩军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2017 |
深部复合动力灾害一体化防治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 |
兰天伟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2017 |
智能开采煤尘、瓦斯等环境信息分析与处置技术 |
于永江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2017 |
西露天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
王雪冬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2018 |
保护层开采固-气动态耦合卸压瓦斯渗流-越流近移规律研究 |
霍丙杰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 |
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与致灾机理研究 |
张宏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 |
无水碳酸镁纳米晶形貌调控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
闫平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 |
煤炭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系统动力失稳机理及能量条件 |
兰天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 |
基于降雨条件和堆积特征的内排土场泥石流启动规律研究 |
王雪冬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 |
多层采空区流场动态平衡调压防灾机理研究 |
张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 |
突岀煤层开采中应力传递与能量释放规律研究 |
李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 |
采动应力扰动下承压底板水岩耦合损伤致裂机理研究 |
李刚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 |
含宏观裂缝结构煤体的破坏模式和能量演化特征 |
韩军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 |
煤矿地下水库储水结构时空演化机理研究 |
汪北方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 |
构造应力场作用下覆岩结构演化与冲击地压机理研究 |
朱志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 |
露天煤矿顺倾软岩边坡失稳时空演化机制与稳定性计算方法 |
王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 |
深部高瓦斯冲击危险煤层灾变演化规律研究 |
陈蓥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 |
应力波作用下锚喷支护巷道稳定性分析与失稳机理研究 |
李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 |
煤岩动力系统的能量特征及对冲击地压的控制作用研究 |
荣海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9 |
基于时空序列反演的露天矿物料流量流向动态优化研究 |
刘光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9 |
冲击作用下锚固体损伤演化与破坏机制 |
韩军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0 |
温控自反应释放复合阻化泡沫及其阻断煤氧化进程机理 |
张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0 |
深部开采煤层注混合气体驱替瓦斯多场多相耦合机理研究 |
范超军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0 |
采空区注入膏体浆岩耦合效应及扩散沉积机理研究 |
石占山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0 |
废弃矿井瓦斯赋存运移特性与靶区优选研究 |
李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0 |
湿地来场区段煤柱卸荷损伤演化与静动载荷叠加扰动失稳机理 |
李刚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1 |
深部采动煤岩体多场耦合失稳的临界能量计算方法研究 |
霍丙杰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1 |
深部煤层可控冲击波致强化斯抽采多相多场跨尺度合机制研究 |
范超军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1 |
相似变质变形构造煤显微煤岩差异下的孔裂隙结构演化规律研究 |
侯海海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1 |
辽东湾坳陷断裂差异变形定量研究 |
贾楠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1 |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