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路面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外文名 |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the pavement management system |
---|---|---|---|
标准号 | GB/T 32233-2015 | 标准类别 | 产品 |
主要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
主要起草人:潘玉利、曹江、虞丽云、刘海、张晨、朱定勤等。 2100433B
2015年12月10日,《路面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发布。
2016年4月1日,《路面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实施。
房屋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背景----1995年初起,川大软件与成都市房管局产权监理处展开全面合作,从事房屋产权产籍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早期的系统是基于Foxpro数据库和Novell网络平台...
是以前的计价软件,目前基本不用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合成树脂工业蓬勃发展,产量和消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目前,我国合成树脂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列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之后,居世界前五位。但是,塑料管道所需的各种专...
路面管理系统读书报告 导 师 姓 名: 何兆益 学 生 姓 名: 尹红燕 学 号: 041293 日 期: 2010.08.20 公路路面管理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路面管理系统( Pavement Management System,PMS),是近 20年来在道路工程界出现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它的研究起源于美国 和加拿大,最初针对的是路面的养护和改建。作为公路管理部门,应 该尽快建立起自己辖区内的路面管理系统,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 论、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手段,为路面的养护、 改建提供科 学的数据和分析方法, 以便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 提供良好服务水 平的路面,最终达到降低整个社会的交通运输成本, 节约社会资源的 目的。 关键词:公路路面;路面管理系统;评价;预测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速 发展,传统的路面养护管理已不适于高等
利用路面管理系统的评价与决策功能 ,为公路养护提供决策依据 ,使有限的公路养护经费得到合理的安排和优化使用。
我国路面管理系统的研究起源于1984年。1985年首先在辽宁营口地区移植了英国的沥青路面养护管理系统。而后,北京、广东、河北、山东、河南和江西等省市的公路部门相继建立了省市级或地区级沥青路面管理系统。在“七五”期间,许多科研院所和公路管理部门联合(或单独 )开发了一系列的路面管理系统。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的潘玉利博士提出了我国公路路面管理系统基本框架,路面管理系统大致包括数据库管理、路面性能评价、路面性能预测和路面养护决策四部分,并在参考国外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我国实际的一些模型。同济大学的刘可博士在其研究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管理系统中提出了水泥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体系、养护对策模型和相应费用模型等,并采用马尔可夫法预测了路面使用性能。对我国路面管理系统的发展与推广应用做出较大贡献的当属CPMS(China Pavement Management System),该系统是在国家重点公关项目“干线公路路面评价养护系统成套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建立的我国干线公路路面评价养护系统,作为交通部重点推广项目,已在我国多个省市得到应用,如广东省、天津等。
路面管理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最初的路面管理系统属于项目级的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设计系统,目标在于消除公路路面、线形以及道路容量等路网技术缺陷,提供优化的设计方案,比较有代表性的系统有加拿大安大略省的OPAC系统。之后,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公路网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公路管理部门的注意力开始从扩展公路网和新建公路转向于通过养护和改建来改善和维护现有的路网。网级的路面管理系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系统体系和管理内容可以分成档案管理系统、专家系统、智能型决策支持系统这几个阶段。
路面管理系统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综合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数据的采集和处理;⑵相关模型的建立与分析;⑶评价指标极其标准化;⑷路面管理系统本身的优化;⑸专家系统。
目前数据采集及处理是我国路面管理系统建立和实施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没有可靠的基础数据作为依据,再好的模型,再好的分析方法也是无用的。国外就很注意路面各方面数据的收集,而我们一直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导致在建立路面管理系统时,数据库的建立成了很大的问题。此外,数据采集的手段及方法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人工采集数据不仅效率低而且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数据离散性大。因此,开发快速、先进的路面数据采集设备极其重要。使路面数据的采集快速、准确,从而保证路面管理系统数据库的科学性。这里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我们可以考虑结合GIS技术,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路面管理系统中涉及到很多的预测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主要采用的是力学法、经验力学法和经验(回归)法。对于模型中的许多参数的取值是否合理,以及模型本身的改进及优化等仍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对于评价指标的问题,需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不能搞一刀切,毕竟每个地方路面所处的环境条件不一样,交通量不一样,路面结构和类型也不一样,破坏的主要类型自然也不同。对于同一个地区,一旦路面的评价指标确定了,就应该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否则就无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了。对于路面管理系统本身而言,我认为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目前各个地区已建立的路面管理系统彼此之间是孤立的,没有任何的联系。这不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也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路面管理系统应该具有开放性,不同地区的路面管理系统彼此之间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此外,路面管理系统还应该扩大覆盖的范围,不仅限于路面的养护、管理和改建,对于桥梁、隧道等其他交通设施是否也可以考虑补充到路面管理系统中,使路面管理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大,服务面更加广。最后,就是有关专家系统的完善问题了,随着土木工程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新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新的施工技术不断涌现,我们应该将这些新理念新方法及时补充到我们的专家系统中,从而不断充实和完善现有的专家系统,只有这样,我们最终才能做出最合理有效的处治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