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一 森林病虫害防治途径和作用
二 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原因
三 上海市森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四 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的重点
第二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病害基本知识
一 病害的症状和类型
二 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识别
三 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特征
四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
五 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第二节 昆虫基本知识
一 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二 昆虫的生活史和变态
三 昆虫的习性
第三章 上海林业主要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方法
第一节 病害种类和防治方法
一、苗木猝倒病
二、苗木茎腐病
三、松材线虫病
四、冠瘿病
五、杨树褐斑病
六、杨树灰斑病
七、苗木根结线虫病
八、大叶黄杨白粉病
九、白毛杨锈病
十、杨树拟茎点菌溃疡病
十一、杨树溃疡病
十二、广玉兰炭疽病
……
第四章 林木杂草防除
第五章 林业防病虫药剂、药械
第六章 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七章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技术概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本书按照林业养护上岗必备知识要求编写而成,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一本林业养护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林木病虫害基础知识;林木病、虫、草种类和防治方法;林业病虫害药剂、药械等,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技术,涉及上海主要造林树种的主要病、虫、草种类的分布、危害情况,病害的病症和病原,虫害的形态特征及发生习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同时配有彩色照片,形象直观易懂,适于林业养护工作者的需要。
本书按照林木养护工上岗必备知识要求编写而成。主要介绍林木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的无公害病虫害控制管理技术,林业药剂、药械种类及使用方法,常见病虫害的分布、鉴别特征、寄主或病原、防治方法等,某些重大病虫害的流行发生规律、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技术等。全书文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并配有病虫害彩色图片,便于林木养护从业人员尽快掌握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方法。
1.刺吸式害虫 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粉虱、介壳虫、蓟马、椿象等.这类害虫用针状口器刺吸花卉组织汁液,引起卷叶、虫瘿,或是叶片上出现灰色、黄色小斑点,或出现叶片、枝条枯黄等症状....
方法如下:一、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控制病虫害蔓延化学防治是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虫害,以保持园林花木的政党生长,许多重要病虫害如能及时合理地用药,常可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防治还有收效快的特点。当一些病虫...
不同月份虫不同 一、冬季彻底清园;消灭越冬病虫,减少病虫源基数。拣拾落果,摘除树上僵果、剪除病枝,清除园内的枯枝落叶,刮老树皮,集中深埋或烧毁, 二、早...
棕竹的病虫害有哪些,棕竹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棕竹株丛挺拔,叶青竿直,相聚成丛,扶疏有致,四季常绿, 富有热带风韵, 很适合家庭阳台盆栽观赏, 但是总会有些有关棕竹病 虫害来影响棕竹的观赏价值, 那么棕竹的病虫害有哪些呢, 下面就为 大家介绍一下棕竹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吧。 棕竹的病虫害有哪些 棕竹的病虫害有哪些呢?也许大家都会这样问,其实棕竹的病虫害 常见的有腐芽病,斑叶病,炭疽病,介壳虫其实棕竹的病虫害较少, 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一下, 因为所有事都是勿以物小而不为, 棕竹的 病虫害也是同样的道理。 棕竹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棕竹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之腐芽病 棕竹腐芽病:主要危害幼芽和嫩,在开始发病时,未展开的叶片先 行枯萎,呈褐色,后下垂。病菌从嫩叶基部扩大到芽的幼嫩组织,造 成幼芽枯死腐烂,植株停止生长,严重时全株死亡。中央未展开的嫩 叶基部变褐腐烂,散发出臭味。该病还危害散尾葵、鱼尾葵、大王椰 子
1 第一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 (一)名词解释 1.园林植物病害 2. 病原 3. 非侵染性病原 4. 症状 5. 病状 6. 病征 答案: 1.园林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 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2.引起园林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称病原。 3.是称不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称为非侵染性病原。 4.园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5.是受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6.是病原物在受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二)填空题 1.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有( )、( )、( )、植 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等
林木病虫害防治(第二版)基本简介
本书按照林业养护上岗必备知识要求编写而成,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一本林业养护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林木病虫害基础知识;林木病 、虫、草种类和防治方法;林业病虫害药剂、药械等,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技术,涉及上海主要造林树种的主要病、虫、草种类的分布、危害情况,病害的病症和病原,虫害的形态特征及发生习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同时配有彩色照片,形象直观易懂,适于林业养护工作者的需要。
《林木育苗技术》由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病理学、森林昆虫学和中国林业科学院种子室等各学科专家共同编著,由资深老专家孙时轩教授主编。内容包括:林木育苗基本知识,苗圃地的基本要求,苗圃地的土壤耕作、轮作和育苗方式,苗圃施肥,苗木年生长规律及育苗技术,播种育苗技术,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移植苗及大苗的培育技术,容器育苗技术,苗木的出圃、贮藏和运输,苗木的病虫害防治,主要造林树种育苗技术实例及林木种子的质量检验、质量分级和种子贮藏等。
按预定目的对林木进行遗传改良的技术。其机理是利用林木种群在自然或人为作用下产生的变异与分化,从中选择、分离和繁殖符合目的的群体或个体。主要的途径有引种驯化(见林木引种)、种源试验、选择育种、杂交育种以及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见倍数性育种)、辐射诱变(见诱变育种)等。繁育良种的方式有母树林、林木、种子园和采穗圃等。经过选择和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生产上统称为良种。但林木育种的根本任务是创育品质和产量符合生产需要、性状能稳定遗传,且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的林木良种群体,以便充分利用自然生产潜力、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研究林木育种理论与技术的学科称为林木育种学。它以遗传学为基础,同时与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树木生理学、造林学、生物统计学等有密切关系。
历史与现状 在林木育种工作中,引种的历史最为悠久。对树种内遗传变异的认识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中国明代,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了杉木的种内变异。日本在1696年出版的《农业全书》中,对茶树、桑树、漆树、柳杉等的种内变异以及繁殖习性等也有描述。18世纪,欧洲一些林学家已认识到林木种子起源的意义。1821年法国人在巴黎设置了欧洲赤松不同种源的试验林。19世纪末,奥地利、瑞士等国林学家相继作了落叶松、云杉、松树、栎树等树种的种源试验,观察到种源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此后,又通过多次国际试验,逐步加深了对主要树种种内遗传变异规律的认识。通过这些试验和观察,一些林学家发现单株子代间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提出了选择优良单株建立种子园的设想,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付诸实践。林木杂交的早期工作是1845年在德国用欧洲赤松和欧洲黑松进行的。20世纪3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用杨树、松树、落叶松等树种在种间开展大量杂交,以求获得优异的繁殖材料,并了解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1936年瑞典人H.尼尔逊·埃勒首先报道了山杨三倍体无性系,引起林业界的广泛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