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 外文名 | minimum height of fill |
---|---|---|---|
影响因素 | 土质、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 [1] | 目 的 | 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1] |
高速公路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路基高度应高出 1 /100 的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 50 cm 安全高度。一般路段路基高度应不受地表积水及地下水的浸润影响。同时,路基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通道分离立交设置情况,以及路基填料情况、排水系统等因素确定路基填土高度。
其中主要是三方面:
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路基设计时路床顶面应保持干燥或中湿状态。即要求路床顶距地下水或地表积水的距离不小于干燥、中湿状态所对应的临界高度。
路基是公路的承重主体。路基承受行车荷载作用,主要应力作用在路基工作区范围之内。为满足轮载在地基中引起的变形和剪应力要求,需对路基受力范围内的填料加强碾压,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应力扩散能力。
降雨量较大的地区,中央分隔带应设置完善的防排水设施,保证雨水渗入后能及时排除,避免对路基造成不利影响,降低路基路面承载能力。中央分隔带内部宜设置由防水层、纵向排水渗沟、急流槽和横向排水管等组成的防排水系统。要保证横向排水管能将中央分隔带水顺利排除,则路基高度要保证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要求。
路肩边缘距原地面的高度,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即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其值应根据当地气候、地质、水文、土质等情况确定,一般路基最小填上高度如下:
砂性土:0.3~0.5m:粉性土:0.5~0.8m;黏性土:0.4~0.7m。
挖方或填筑路堤有困难的地段可加深边沟,使路肩边缘距边沟底面的高度符合上述规定。当路基填土高度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则应采取相适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沿河受水浸淹路基的高度应高出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水位加壅水高、再加波浪侵袭高度以上0.5m。
路堤填土施工通常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和纵向分层填筑两种方法。水平分层填筑法应每填一层压实到规定值后再填。纵坡大于12%的路段应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法,将士沿纵坡分层,逐层碾压密实。路堤填土施工程序依次为取土,运输、推土机初平、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施工要领是控制每层填料布料均匀,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在最佳含水量条件F碾压。
填石路堤的施工要领是填石路堤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整平应采用大型推土机辅以人工进行,松铺厚度应控制在60cm以内,接近路堤设计标高时应改用上方填筑。土石路堤施工要领是含石量超过70%时整平应采用大型推土机辅以人工,含石量小于70%时可土石混合直接铺筑。松铺厚度应控制在40cm以内,接近路堤设计标高时应改用土方填筑。粉煤灰路堤施工程序依次为基底处理、粉煤灰储运、摊铺、洒水、碾压、养护、封层。 2100433B
我国地域广袤,西部山峦起伏,东部多为平原及低缓丘陵。平原微丘区往往人烟稠密,耕地密布,土地价值较高。高速公路在平原微丘区通过时,路基以填方为主,路基填料来源较少。填土高度过低,易因地下水位及行车荷载作用,对路基造成不利影响,导致路基路面出现病害、使用寿命减短。填土高度过高,则路基土石方数量较大,占地面积较大,造成建设费用和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确定合理的路基填土高度,是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保障,也能避免公路建设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
填土高度是为保证路基稳定,根据土质、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所规定的路肩边缘至原地面的高度。一般路基干湿类型:路基的干湿类型表示路基在最不利季节的干湿状态,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原有公路路基土的...
分为高填土和低填土,因为板里面的钢筋不同的区别,同样跨径的涵洞板的钢筋也不同的原因,一般填土是在0.5CM以上才能做暗涵,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大于8M的填土高度是高填土
路床顶
以彭泽—湖口高速公路K12~K63段为研究对象,结合公路沿线特殊地理、地质概况进行了路基沉降监测,并通过采用室内试验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填土高度对软土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
为研究低填路堤下应力分布特点,结合武汉市中北路延长线的实际工程,在路堤填土过程中进行了土压力和沉降观测,研究了填土过程中土压力和沉降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填土过程中土拱效应的形成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填土较低时,土压力的分布不均匀,而填土较高时,路堤中土压力分布比较均匀;而且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桩顶及桩间土都有沉降趋势,并且桩间土沉降明显大于桩顶沉降.三角形布置形式下,土拱分布在三角形桩布置形式的各边上,土拱效应在桩土间是逐渐发挥的,并且在填土高度达到0.5s(s=桩中心距)时,土拱效应开始显著发挥.
是指保证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的最小填土高度。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填土高度应根据临界高度并结合公路沿线具体条件和排水及防护措施等加以确定。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的最小填土高度:砂性土为0.3-0.5m。粘性土为0.4-0.7m。粉性土为0.5-0.8m。
浸水路堤设计高度应根据设计水位、壅水高度、波浪侵袭高度及安全高度确定,以保证路基不被掩没,即:浸水路基最小填土高度=设计水位+壅水高度+波浪侵袭高度+0.5m安全高度
设计水位根据公路等级相对应的设计洪水频率计算确定。如果河道因设置路堤,而压缩过水面积,致使上游有壅水时,应考虑壅水高度。如果河面比较宽阔,而且有风浪,则应考虑波浪冲击路堤的高度,即波浪侵袭高度。
道路排水设计一般包含两类:
第一类排水是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设计通常采用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对于地下水位较高路段,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
第二类排水是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
设计一般包括:①路面水:通过道路横坡、急流槽、边沟及排水构造物等形成完整排水系统把路面水收集并排出路基范围:对于超高路段,可通过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处的中央排水沟和横向排水管等排出路面水,或通过中央分隔带开豁口方法把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水排到路面另外一侧并通过路面横坡排出。②下渗水:一是中央分隔带下渗水,可通过在中央分隔带下设置纵向盲沟收集,并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将下渗水排出路基;二是路肩下渗水,一般处理方法为在路肩设置纵向渗沟,并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