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9787806742778 | 作 者 | 田旭桐 |
---|---|---|---|
出版社 | 广西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3年1月1日 |
页 数 | 144 | 定 价 | 55.00 |
装 帧 | 平装(无盘) | 丛 书 | 京城图案遗韵丛书 |
内容简介
石雕是什么"东厨司命"的吉位。厕所要建在跨院不显眼的地方或者放在院子西南角的"凶"位上,据说是用脏物镇压住白虎星。如此种种体现着四世同堂、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家族观念和伦理礼法。说到石雕,更是讲究,除规格大小、体裁内容、放置方位、细部纹样之外,还要与环境和风水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吉祥之意或破不吉之兆。凡是到过北京西面的香山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会看到在阅武楼北侧的曹雪芹纪念馆附近有一个略显红色的山头,山头上有一座古墓,古墓上立有一座石牌坊。为什么要在这里立一个石牌坊呢"七死八活"。在香山阅武楼北边的这个红色山头,乾隆觉得它像只乌龟,乌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隐藏着天地秘密的神物,是与龙、凤、麒麟并列的四神之一。看到这个龟状的山头,精通风鉴之术的乾隆认为,假如这只"乌龟"有一日爬到清漪园(颐和园)的昆明湖去饮水,此家后代肯定会出九五之尊的皇帝,这样就要危及大清社稷。有什么办法可以破之呢"乌龟"压住,在"龟"脑袋的地方再建一座石牌坊,把"龟"锁牢使它不能活动,一压一锁之法使得西山这个可出帝王的风水宝地之相便被破解了。2100433B
石雕价格需要根据具体石雕产品、材质、规格尺寸、造型,还要看雕工、托运等来计算。 石雕牌坊质地细腻,脂润柔软,经过雕琢加工之后,外表光滑明亮,色彩斑斓,纹理自然,既属名贵彩石,又是珍贵艺术品,可供观赏,...
明清石雕的佛头售价:¥1000.还要看石头的材质和产地,例如太湖石和青州石的价格高些。石雕以北魏和唐代的值钱。
每个地方石雕工艺公司都不一样,还是去当地找个好的厂家把。
霍去病墓是西汉武帝时期大型陵墓雕塑,在我国雕塑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历史价值。由材质的力量探讨事物本质的内涵与事物外在的表现力,人在处理材料和表达主题时的角力,思考雕塑中在集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联系。石头,在雕塑材料中归属于硬质材料,相比柔软的泥土,它更适合表现内敛的力量的主题。霍去病墓的石雕群是用秦岭山区硬度很高的花岗岩石雕成。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深处经冷凝而形成的深成酸性火成岩。主要成分有长石、石英、黑白云母等。
我国是一个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文化形式包罗万象。而民间石雕就是其中最为独特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把民间石雕运用到建筑,可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赏心悦目的装饰效果。通过借鉴民间石雕的艺术形式和运用内涵,让其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得以运用,营造出惬意、文化、舒适的建筑环境,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审美价值和人们的生活品质。
北京是一座根植于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金代成为一代封建王朝的国都,至今已有大约七百余年的建都史。至明、清时,由过去的土砖城,建成呈凸字形的,四周是青砖墙围绕的雄伟壮观的都城。老北京城的布局相当完整,据史载:"永乐中定都北京,改北平为顺天府。建筑京城,周围四十里。为九门……"南部为外城,北部为内城,以皇宫紫禁城的主体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形成贯穿南北的,南至永定门,北到钟鼓楼的一条中轴线,并依祖制"左祖右社",左边是皇家太庙(今日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右边是社稷坛(今日的中山公园)。四周方位上,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
建筑石雕按石料分有青石雕刻、大理石雕刻、汉白玉雕刻、滑石雕刻、墨晶石雕刻、彩石雕刻、卵石雕刻等。福建惠安的青石雕刻以建筑装饰和石狮而闻名,其中石狮口中含有滚动自如的石珠,享誉东南亚。云南的大理石雕刻以点苍山的大理石为原料,其花纹犹如着色山水,或危峰断壑,或飞瀑随云,镶嵌家具别具一格。河北曲阳、北京房山等地的汉白玉雕刻,在明清两代主要用于宫廷建筑装饰,如华表、石狮、栏杆等;现代则用于公共和纪念建筑的装饰,如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辽宁海城、山东莱州的滑石雕刻以小巧可爱的小动物为传统品种。湖南洞口、湖北利川的墨晶石雕刻,石质漆黑而光亮。彩石雕刻以浙江青田、福州寿山、湖南浏阳为主要产地。卵石雕刻主要产于兰州、沈阳等地。石雕技法有阴刻(刻划轮廓)、影雕、浮雕、圆雕(不附任何背景的完全立体雕法)、镂雕(又称透雕)等。影雕是福建惠安青石雕刻的独特技法,系用大小不同的钢钻在青石上凿錾,凭借钻点的大小、深浅和疏密来表现山水、鸟兽、人物、花卉等形象。
北京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元至元九年(1272年)改中都北京为大都,立为首都。元都在北京建大都后按“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而设计。城门之间有九条大道相通,街巷排列有序,由北向南称为“经”,由西向东称为“纬”,经纬相交犹如棋盘。其间构成五十坊,每坊有坊名,如同方块田地一般镶嵌在纵横的街巷之间。今日的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以南至永定门共有八坊;崇文门至宣武门之北有三坊;安定门至德胜门有七坊;朝阳门至东直门之内有五坊;东安门和西安门之外各有三坊……如今在保存较完整的东城区和西城区的一些城建改造较少的胡同布局之中,还能看到当时的规划结构。北京人称邻居叫街坊,街坊一词就源于坊的街制,至于坊的坊名,现在仍在使用的也只有宣武区的白纸坊了。
北京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元至元九年(1272年)改中都北京为大都,立为首都。元都在北京建大都后按“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而设计。城门之间有九条大道相通,街巷排列有序,由北向南称为“经”,由西向东称为“纬”,经纬相交犹如棋盘。其间构成五十坊,每坊有坊名,如同方块田地一般镶嵌在纵横的街巷之间。今日的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以南至永定门共有八坊;崇文门至宣武门之北有三坊;安定门至德胜门有七坊;朝阳门至东直门之内有五坊;东安门和西安门之外各有三坊……如今在保存较完整的东城区和西城区的一些城建改造较少的胡同布局之中,还能看到当时的规划结构。北京人称邻居叫街坊,街坊一词就源于坊的街制,至于坊的坊名,现在仍在使用的也只有宣武区的白纸坊了。
据史载,元朝时北京城是口字形,这种方正格局也为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式的建筑打下了一个基础。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因元大都城区面积庞大,为防务需要将北城墙内空旷之地废弃,城墙南移五里,重建北京城。明中叶后,南城正阳门外商贾云集,市肆繁华,人口激增。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掌都察院毛伯温等建议修筑外城(正阳门以南),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给事中朱伯辰上书说:北京城郊尚遗存有金、元土城故址“周可百二十佘里”,如能“增卑补薄,培缺续断,可事半而功倍”。此言既符合“内城外郭”的重城制,保护日渐繁华的街市,又能防止瓦剌、俺答等部族的侵扰,因此,嘉靖帝下旨兴工修筑。不过修城墙需要巨资,此事责成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严嵩办理。严嵩在规划时将北京城南已有的城基“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西南角”,因而老北京城的外貌自此形成了“凸”字形,北京人形象地称为“帽子城”。著名的前门大街、天桥、天坛等商业区域都在外城,这一点也证明了为何有许多著名的胡同、大型的四合院、门楼上精美的砖雕都在外城的原因。
1644年李白成率农民起义军进京,随后清军趁机人关,建立了清王朝。清政府定都北京后,除在京城西北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园林之外,对北京城区没有大的改建。不过,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十九日清政府颁布规定:凡汉宫及商民等尽徙南城居住,其原房屋拆去另盖或按房取价,各从其便。让户部、工部详察房屋间数,每间给银四两,作为搬迁费用,并限来岁岁终搬尽。汉人不仅不能在内城居住,也不能开戏园、会馆,经商之人不能在内城过夜。城门朝开夕闭,各胡同口还要设栅栏,乾隆年间已有1700道之多,晚清时此规定已不存在,多数栅栏被拆除,留下了前门大栅栏之类的地名,让人们遥想当年的情景。明清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时代,尤其是清代对城市规划、街景的面貌非常重视。街巷胡同两侧的房屋不能随便拆改,侵占街道路面的要拆除,凹进去的要补齐,要横看一条线,没有房屋的地方要修筑墙垣遮蔽。与之对应的是城南的外城,因为有许多店铺、戏楼、酒肆、会馆,街巷则很不整齐,出现了许多斜街、斜巷。旧时的北京有句俗话:“东富西贵”,“东直门的宅子,西直门的府”。这里说的“东富”是指东城有很多富贾的邸宅,“西贵”是指西城有许多王爷高官的府邸。北京内城是王公贵族、八旗官兵、差役的居住地,八旗的分布大体上是这样的:安定门内是镶黄旗,东直门内是正白旗,朝阳门内是镶白旗,崇文门内是正蓝旗,德胜门内是正黄旗,西直门内是正红旗,阜成门内是镶红旗,宣武门内是镶蓝旗。北京外城的分布基本上是:宣武门外一带是会馆云集的地方,外省官员和应试举子们的寓所也大部分在这个区域;前门外是商店铺号之地,前门外至今仍有廊坊头条、廊坊二条等胡同名,“廊坊”也称“廊房”,是修建租与商人经商的房子,前门外东西两侧还散布着很多戏院;崇文门外是手艺人、手工业者集中居住的地方;天桥一带几乎没有像样的宅院,这里是平民百姓娱乐的场所,三教九流、杂耍戏班、相声评书常年在这里演出。
北京城内的街巷胡同自明清之后历经数百年的变迁,战乱火灾毁坏了不少,后建的房屋大小不一,使很多地方改变了原有的面貌,甚至出现了“死胡同”。但有些地方保存得还比较完整。从另一个角度看,能够在宅邸建筑上使用砖雕的,一般是有晶级的官员和富商,这样的话留存到现在的砖雕,比较精美、比较集中的地方,与“东富西贵”之说是非常一致的。在北京比较有名的砖雕主要分布在这样一些胡同的四合院中:交道口头条至国子监大街之间的方家胡同、北头条、北二条、北三条,这里是北京保存非常完整的胡同文化地带之一,在这些胡同中不仅随处可见砖雕石刻,而且还有明代典型的尼庵--古刹白衣庵,清代乾隆皇帝的三子循郡王的府邸,闻名中外的孑L庙,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处于赵登禹路至西四北大街之间的西四北头条至八条(西四北头条至八条的称谓是1965年北京城规划时改的,其原来的胡同名称应该是:西四北头条是驴肉胡同,西四北二条是帅府胡同,西四北三条是报子胡同……),这里的胡同基本上是明清时期的格局;什刹海地区保存着许多清代的王府,胡同也比较完整,如柳荫街、羊房胡同、东明胡同、银锭桥、南官房、东官房、鼓楼大街、后海南河沿、后海西河沿……在胡同街巷两旁的四合院门楼上能看到雕刻工艺十分精良的砖雕;东城区的南罗鼓巷和东西对称的十六条胡同,建成于元代,历经明、清两代至今数百年的风云变化,现在依然保存原样。有些胡同的名称,一直廷用着古老的地名。其地区的街道对称的胡同与南北主街整体组成了蜈蚣状,老百姓称之为“蜈蚣卷”。胡同内四合院不同类型的门建筑完整,广亮大门、如意门,均可见到。……在帽儿胡同有古代名园--可园,至今保存完好。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婉容的出生地,也在这条胡同的一座老宅子里。黑芝麻胡同内的清代总督府,至今建筑及全貌保存完好。前圆恩寺胡同里有座古老的小学校,那是座清代老四合院,分前后院,建筑很有特色。除上述的著名胡同内的四合院建筑上的砖雕很有特色外,前门大街两侧的胡同内有许多店铺,其门脸之上一般也要雕饰各式的砖雕,与北京内城的砖雕有所区别的是,它们的造型风格更多地受到了西方洛可可艺术的影响,装饰特征倾向纤细、轻巧、华丽和烦琐。
胡同中的四合院是砖雕的载体,而四合院的门楼则是砖雕的重点装饰部位。中国人一直都非常注重门的装饰效果,它的装饰手法也十分讲究。另外,从另--个角度看,门楼的作用除了是一个建筑整体的出人口外,人们还将一个家庭的家风称为“家风”,“将一个家族的资望称作‘门望’;一个家庭的儿子长大要完婚,自然遵从父母之命,听信媒妁之言,而其中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选择对方的家庭与自己家庭在地位、财富方面的相当者,称为‘门当产对’;在朝官员犯了王法,不但自身被判死刑,而且还会株连九族,祸及满门,称为‘门诛’。由此可见,一个家庭住屋的大门,不单纯是一个出人口,它已经成为一个家庭的代表,一个家族的象征了”。
一个门楼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当然要花大力气精雕细刻地进行装饰了。不过,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建筑上的每一样装饰构件都有律法规定,不能逾制。以王府为例,在《清会典》中是这样规定的:亲王府制,正门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三尺。正殿七间,基高四尺五寸。翼楼各九间,前墀护以石阑,台基高七尺二寸。后殿五间,基高二尺。后寝七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七间,基高尺有八寸。共屋五重。正殿设座,基高一尺五寸,广度十一尺;后列屏三,高八尺,绘金云龙。凡正门殿寝均酢覆绿琉璃瓦,脊安吻兽,门柱丹镬,饰以五彩金云龙纹,禁雕龙首,压脊七种,门钉纵九横七。楼房旁庑,均用筒瓦。其府库、仓廪、厨厩及典司执事之屋,分列左右,皆板瓦,黑油门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