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计量》是2004年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朝前。
书名 | 力学计量 | 作者 | 赵朝前 |
---|---|---|---|
ISBN | 10位[7502618724]13位[9787502618728] | 定价 | ¥54.00元 |
出版社 | 中国计量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4年3月 |
工程力学(基础力学、材料力学)6材料力学第七章9节
工程力学(基础力学、材料力学)9(24)材力习题课1
内容简介
《天平·砝码》密切结合天平、砝码的使用、检定与维修人员的工作实际,系统介绍了机械单双盘天平、架盘天平、液体相对密度天平、托盘扭力天平、水分测定仪、精密扭力天平与砝码安装、使用、检定和维修的基本知识。 《天平·砝码》供广大天平、砝码的使用、检定与维修人员阅读,也可作为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工人考取等级证书的参考教材;亦可作为分析化验等专业教材使用,尤其适合做天平、砝码规程宣贯的培训教材。
· 科研开发所
· 交通安检计量所
· 医疗仪器计量所
· 理化计量所
· 电学计量所
· 力学计量所
· 热工计量所
· 几何量计量所
· 车队
· 后勤部
· 质量部
· 业务部
· 财务部
· 综合部
· 衡器计量所
· 宣教基地
计量基础知识篇
第1章计量和测量
1.1计量
1.2测量
1.3计量学
1.4计量学主要领域介绍
1.4.1几何量计量
1.4.2温度计量
1.4.3力学计量
1.4.4电磁学计量
1.4.5电子学计量
1.4.6时间频率计量
1.4.7电离辐射计量
1.4.8光学计量
1.4.9声学计量
1.4.10化学计量
1.5计量的地位和作用
1.5.1计量与科学技术
1.5.2计量与工农业
1.5.3计量与社会经济秩序
1.5.4计量与贸易
1.5.5计量与安全
1.5.6计量与环境保护
1.5.7计量与节能降耗
1.5.8计量与国防
1.5.9计量与文化体育
1.5.10计量与民生
1.5.11计量与质量
第2章量和单位
2.1量和量值
2.1.1量的定义
2.1.2量的分类
2.1.3物理量分类
2.1.4量值
2.2量制和量纲
2.3计量单位和单位制
2.3.1计量单位
2.3.2单位制
2.3.3国际单位制
2.3.4法定计量单位
第3章计量器具及其特性
3.1计量器具
3.1.1计量器具
3.1.2实物量具
3.1.3测量系统
3.1.4测量设备
3.2计量器具的特性
3.2.1示值
3.2.2标称量值
3.2.3标称示值区间
3.2.4测量区间
3.2.5测量系统的灵敏度
3.2.6鉴别阈
3.2.7显示装置的分辨力
3.2.8死区
3.2.9测量仪器的稳定性
3.2.10仪器漂移
3.2.11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
3.2.12准确度等级
3.2.13最大允许测量误差
3.2.14示值误差
3.2.15引用误差
第4章计量基准、计量标准
4.1计量基准
4.1.1计量基准的含义
4.1.2计量基准的分类
4.1.3计量基准的地位和作用
4.2计量标准
4.2.1计量标准的含义
4.2.2计量标准的地位和作用
4.2.3计量标准的分级和应用
4.2.4计量标准的建立和使用
4.2.5计量标准的考核和复查
3标准物质
4.3.1标准物质的含义
4.3.2标准物质的特点
4.3.3标准物质的分级
4.3.4标准物质的作用
4.3.5标准物质的种类
4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
4.4.1量值传递
4.4.2量值溯源
4.4.3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区别
4.4.4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必要性
5章测量结果
5.1被测量及影响量
5.1.1被测量
5.1.2影响量
5.2量的真值和约定量值
5.2.1量的真值
5.2.2约定量值
5.3测量结果
5.4描述测量结果的术语
5.4.1示值
5.4.2测量方法
5.4.3测量误差
5.4.4测量重复性
5.4.5测量复现性
5.4.6测量准确度
5.4.7测量不确定度
6章测量误差
6.1测量误差基本概念
6.1.1测量误差的定义
6.1.2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6.2系统误差的发现和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6.2.1系统误差的发现
6.2.2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6.3实验标准偏差的估计方法
6.3.1实验标准偏差与随机误差的联系
6.3.2随机误差的性质
6.3.3常见的实验标准偏差估计方法
6.4算术平均值及其实验标准差的计算
6.4.1算术平均值的计算
6.4.2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的计算
·6.4.3算术平均值的应用
6—5异常值的判别和剔除
6.5.1异常值定义
6.5.2异常值产生的原因
6.5.3异常值的处理规则
6.5.4检出水平和剔除水平
6.5.5判别异常值常用的统计方法
6.6测量重复性和测量复现性的评定
6.6.1测量重复性的评定
6.6.2测量复现性的评定
6.7加权算术平均值及其实验标准偏差的计算方法
6.7.1等精度与不等精度测量
6.7.2加权算术平均值的计算方法
6.8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表示与评定
6.8.1最大允许误差的表示
6.8.2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评定
6.8.3符合性评定
6.9计量器具其他计量特性的评定
6.9.1准确度等级
6.9.2分辨力
6.9.3灵敏度
6.9.4鉴别力(阈)
6.9.5稳定性
6.9.6漂移
6.9.7响应特性
第7章测量不确定度
7.1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7.2统计技术应用
7.2.1概率分布
7.2.2数学期望与方差
7.2.3标准偏差
7.2.4算术平均值和实验标准偏差
7.2.5常用的概率分布
7.2.6t分布
7.2.7独立与相关
7.3评定不确定度的一般步骤
7.3.1被测量及测量过程的描述
7.3.2建立测量模型
7.3.3灵敏系数及不确定度传播律
7.3.4不确定度分量及来源
7.3.5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7.3.6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7.3.7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7.3.8扩展不确定度计算
7.3.9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7.3.10不确定度评定的流程
7.4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7.4.1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7.4.2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7.4.3自由度
7.4.4蒙特卡洛法
7.5表示不确定度的符号
第8章测量结果的处理和报告
8.1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及数字修约规则
8.1.1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
8.1.2数值修约规则
8.2报告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的有效位数的确定
8.3测量结果的表示和报告
8.3.1测量结果报告的内容
8.3.2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报告测量结果
8.3.3用扩展不确定度报告测量结果
……
计量法律法规篇
计量行政管理篇
计量技术管理篇
国际计量篇
附录
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