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留置调查 | 外文名 | leaving method |
---|---|---|---|
方 法 | 委托协助调查并留下问卷 | 优 点 | 受访者不在家亦可进行调查 |
缺 点 | 调查地域范围有限 |
即使问题项目多,受访者还是可依据自己的时间从容作答、可回答需要耗费时间或难以当面回答的问题、访问时即使受访者不在家亦可进行调查、不需要面谈技术纯熟的访问员等等。
此外,与访问面谈调查相同,只要在回收时确认问卷回答状况,就可避免漏答或错误。
调查问卷回收率高,受访者可以当面了解填写问卷的要求,澄清疑问,避免由于误解提问内容而产生误差,并且填写问卷时间充裕,便于思考回忆,受访者意见不受调查人员的影响。
难以确认是否是受访者本人的回答、即使是本人回答亦可能受家人朋友之意见的影响。
需要委托调查及回收共2次访问,故较耗费交通及人事费。
调查地域范围有限,也不利于对调查人员的管理监督。
就方法本身而言,留置调查是介于面谈和邮寄方之间的一种折衷方法。只不过与受访者当面谈话主要介绍调查目的要求,回答涉及调查问卷的一些疑问,而是详细询问市场内容。这种问卷的设计较邮寄方法的问卷更灵活,更具体。因为不懂的地方可以当面澄清。
访问留置调查与访问面谈调查同样由访问员至受访者家中
访问,但不同的是,访问留置调查是委托受访者自己填写问卷,并于日后再次访问时回收。此外,有些时候受访者不在家,这时会委托在家的人协助、留言给受访者,回收问卷时也是透过受访者之外的人来回收,故有些例子中访问员是完全未曾与受访者面对面接触的。
你所说的高规上要求45米必须留置“伸缩缝”,我感觉应该是沉降缝而不是伸缩缝,而后浇带是为了砼受温度影响收缩产生的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他们二个的作用不同,应该不重复。
关于工作面留置问题,我认为大家先要弄清一个问题,即工作面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用的?如果弄清了这两个问题,工作面的留置从垫层边还是从基础边留置,就不是问题了。 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基础厚度较大,很多辅...
为什么悬挑结构中,有墙的转角处要留设构造柱。 设置规范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
技术交底记录 (表式 C2-2-1)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底提要:施工缝留置 交底内容: 一、留置原因:由于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并 且间歇的时间超出下表规定的时间,设置施工缝。 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允许时间( 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 ≤ 25 > 25 ≤C30 210 180 >C30 180 150 二、施工缝的位置: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具体如下: 1、 柱的施工缝留在高于梁底 3~5 ㎝处。 2、 板的施工缝留设在跨中 1/3 范围内。 3、 墙体竖向施工缝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 1/3 范围内或纵横墙交接处。 4、 楼梯处将施工缝留在楼梯休息平台 1/3跨范围内且与楼梯磴平行。楼梯两侧施工 缝留过墙中线。 三、后浇带的设置: 1、 设置原因: 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 克服由于温度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 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 柱应留水平缝 ,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 梁或吊车梁牛腿 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 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 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 20mm~30 mm 处。当板下 有梁托时 ,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 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 施工缝 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 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 过梁跨中 1/3 范围内 ,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 留在踏步板的 1/3 处。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 底板表面 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 大
(1)调查问卷回收率高。
(2)被调查者可以当面了解填写问卷的要求,澄清疑问,避免由于误解提问内容而产生的误差。
(3)填写问卷时间充裕,便于思考回忆。
(4)被调查者意见不受调查人员的影响。
(1)调查地域范围有限。
(2)调查费用较高。
(3)不利于对调查人员的管理监督。
概括起来,票据留置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票据留置是一种法定担保物权。尽管根据我国担保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留置的财物仅限于动产,而排除了不动产和权利留置的可能,但我国法上票据留置要突破这种限制,还需要立法来确定。
(2)票据留置的标的为票据权利;
(3)票据留置的取偿权为留置权人可直接以付对价持票人身份行使付款请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