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 裂萼苔 | 拉丁学名 | Chiloscyphus polyanthus (L.) Cord. |
---|---|---|---|
别 名 | Chiloscyphus pallenscens (Ehrh.) Dumort | 界 | 植物界 |
门 | 苔藓植物门 | 纲 | 苔纲 |
目 | 叶苔目 | 科 | 齿萼苔科 |
属 | 裂萼苔属 | 种 | 裂萼苔 |
生长于海拔1600—2400米路边土壁、林下土面和流水石上,生长在石上或土表皮。
生于海拔1600-2400米路边土壁、林下土面和流水石上,生长在石上或土表皮。
裂萼苔形态特征
植物体绿色或深绿色,丛生。茎匍匐或先端上升,多次分生侧枝,分枝生于茎叶的叶腋。叶片圆方形或长方形,斜生茎上,每个叶细胞中有2~3个油体。腹叶小,深二裂,裂片呈长刺状,两侧常各有一长齿。雌雄同株。雄苞生于雌苞前方,雌苞生于叶腋,蒴萼高脚杯状。
产于云南(昆明、河口、西双版纳)。分布于西藏、四川、浙江、江苏、台湾、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欧洲、北美洲也有。
云南(昆明、河口、西双版纳)。分布于西藏、四川、浙江、江苏、台湾、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欧洲、北美洲也有。
本种腹叶小,但明显,先端深2裂,裂片刺毛状,两侧各有一个长齿。此外,侧叶多长方形,先端圆钝或微凹,全缘。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