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心理学中,人们把双方心心相印的同心、同感、同情、同行、同德等心理效应现象,称之为连通器效应。
在人群心理学中,人们把双方心心相印的同心、同感、同情、同行、同德等心理效应现象,称之为连通器效应。
这是借用物理学上的一个术语。物理学上的连通器是指底部彼此连通的容器,同一种液体在连通器里液面总是保持相同的高度。在人群心理中,事实上,人与人的心理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双方能保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帮助,那么,在这种融洽的心理环境中,人们就可以达到同志同趣、同心同德、同感同情、同行同力的心理效应现象,以致达到做无不成、战无不胜的效果。
具体来说,连通器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认为有如下因素。
一是连通器的连通作用。这是说,人群之间,双方的心理必须紧密相连。双方心理不相连就无人群心理可言,因为他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彼此不相识或单相识,不可能引起对方的关注、感受、趋同等心理反应。因此,要引起双方心理相连,首先要相互接触、相互作用。在接触中,给对方以尊重感,尊重对方的人格与权利,也就是要平等待人。在互动中,要给对方以信任感、互惠感、理解感,同时逐步发现并建立起同志同趣、同心同德的心心相印关系。
二是连通器里装了同一种液体。这是说,人群之间,双方的心理必须是一致的,没有二心。也就是人群之间在思想、感情和心理上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说,双方的任何一方都要把自己的心理摆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上,切忌居高临下,"我说行就行,我说不行就不行","我令你得行、我令禁得止",这种摆架子吓唬人、训人、命令人的做法,不管你的职位有多高,都会引起对方的内心不满,做出强烈的心理对抗,这样就谈不上心理交融,就根本产生不了连通器效应的作用。因此,要产生连通器效应就必须保持双方的心理一致。
三是连通器的连通关键在于底部。如果在顶部连通,这种连通器效应就不太可能发生。在人群心理交融中,这个底部就是人的真心,人的内心深处灵魂。这种与人心心相印的现象不是假的、伪的,而是真的、实的。俗话说得好:"动情之处在于真,失人心处在于假"。只要"将心比心"就能产生连通器效应。
水电站大坝渗流量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安危。如何对监测所用的渗压计进行检验,选择性能良好,能长期提供准确、可靠参数的渗压计至关重要。以往,渗压计检验都是逐个进行,费时费工,误差大,效率低。运用连通器制成的连通多元扣紧装置解决了此问题。主要是利用帕斯卡密闭液体均等传递压强原理,设置多个互相连通的渗压计孔位,单位时间同时完成多个渗压计的检测,有效地提高了检验的精度和工作效率。
介绍特殊情况下连通器原理在无底阀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连通器应用
连通器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水渠的过路涵洞、牲畜的自动饮水器、锅炉水位计,以及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茶壶、洒水壶等都是连通器。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所谓连通器,是液面以下相互连通的两个或几个容器。盛有相同液体、液面上压力相等的连通器,其液面高度相等。
(1) 连通器盛有相同液体,但液面上压力不等,则液面的压力差等于连通器两容器液面高差所产生的压差。
(2) 连通器液面上压力相等,但两侧有互不相混的不同液体,自分界面起两液面之高度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连通器原理在工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各种液面计(水位计、油位计等),水银真空计,液柱式风压表,差压计,煤气漏气的检测装置等,都是应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
在g(重力加速度)≠0且其相对于连通器内的各个部分的值都相等的情况下,向连通器内注入同一种密度均匀的液体,当液体相对于连通器静止时,连通器的各个容器内的液面保持相平。
连通器简介
上端开口相通,或底部相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两端开口或相通的目的其实是防止大气压强对液面的干扰,如果把连通器里的液体都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同一深度压强相同时才会静止,如果同一深度压强不同,液体会向低压的地方流动直到平衡。但是如果某一个液面上被施加了一个额外的力,这个位置的液体压强就会叠加(如果液体上方有气体,就是叠加气体的压强)。为了保证两个(或多个)液面上施加的都是同一个大气压强,所以要两端开口。其实如果把整个连通器封闭也可以,不过两个液面上的空气必须连通(就好比把两个连通器对接并密封)
把一根橡皮管两头举起不让液体出来就是连通器,把两头对接在一起变成一个环也是连通器。
应用:锅炉的液位计就是在边上连通一根透明管子,上下两端都连进锅炉。
茶壶壶嘴和壶身就是好比是连通器的两个管子。
连通器的原理可用液体压强来解释。若在U形玻璃管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连通器的底部正中设想有一个小液片AB。假如液体是静止不流动的。左管中之液体对液片AB向右侧的压强,一定等于右管中之液体对液片AB向左侧的压强。因为连通器内装的是同一种液体,左右两个液柱的密度相同,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知,只有当两边液柱的高度相等时,两边液柱对液片AB的压强才能相等。所以,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应保持相平。(理想模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