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累进税 | 外文名 | Progressive tax |
---|---|---|---|
分 类 | 全额,超额 | 对 称 | 累退税 |
以交换说为理论依据而主张实行累进税制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所得和财富多的人,其享受国家保护和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利益,比所得和财富少的人要多,因而就应多纳税。只有采用累进税,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这种观点符合受益多多纳税、受益少少纳税的税负公平原则。但这种观点存在的问题是,每个人的各种收入和所拥有的财产中究竟各享受了多少国家提供的利益,往往是无法确定的,从而累进税率也难以设计。因此,多数学者主张实行比例税或者以能力说为依据实行累进税。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就是适用超额累进税率,为3%至45%;土地增值税为超率累进税率,为30%至60%。
累进税可分为两种:
1、全额(率)累进税:将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一个相应等级的税率计征;
2、超额(率)累进税:将课税对象按数额(比率)大小分为若干等级部分,每个等级部分分别按其相应的税率计征。
就是根据(造价)金额的大小,按照不同的梯段取不同的费率。比如100万以下费率3%,100万到500万,费率2%,则造价金额为350万的话,计算如下:100万*3%=3万,(350-100)万*2%=5...
所谓差额定率,是指按照一定的差额来制定相应的税率,比如:工薪项目的个税分了7档,每一档有相应的税率 所谓累进,即是差额超过规定分档的临界点,税率就增加。累进分按额累进和按率累进。个税是按额累进,...
是的
早期西方学者从税收公平原则出发,主张实行累进税的观点。补偿说认为实行累进税,以解决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这种观点认为,一方面,由习惯、经济及历史等原因,社会的财富和收入分配上存在着不均和不平等,政府应对此予以调节,采用累进税来矫正分配不公,以达到补偿的效果。另一方面,从税收参与分配的环节来看,以前环节征收的消费税是不公平的,消费税对一般消费品征税。使穷人负担较重而富人负担较轻,因而在对所得征税环节就应实行累进税,使富人负担较重,穷人负担相对较轻,从而实现补偿,以达到公平。
开征房产累进税稳定房价——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涉及千家万户。稳定房价,防止其大起大落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也是我国房地产业的一个长期发展目标。 房价持续上涨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但从根本来看,是由供求关系不平衡造成...
实行累进物业税——房地产调控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已经采用的治理房地产过热的手段有四类,即土地管理、信贷管理、税收管理、整顿市场秩序。那么,到底哪一类或哪几类手段、什么样的治理配套政策才能真正奏效呢?
为解释超额累进税率,在此先说明累进税率和全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量增大而随之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的课税数额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课税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累进税率一般在所得课税中使用,可以充分体现对纳税人收入多的多征、收入少的少征、无收入的不征的税收原则,从而有效地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正确处理税收负担的纵向公平问题。全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当税基超过某个级距时,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提高后级距的相应税率征税。如表1-1所示:
表1-1 某三级全额累进税率表
级数 |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元) |
税率(%) |
---|---|---|
1 |
5000以下 |
10 |
2 |
5000~20000(含) |
20 |
3 |
20000(含)以上 |
30 |
运用全额累进税率的关键是查找每一纳税人应税收入在税率表中所属的级次,找到了收入级次,与其对应的税率便是该纳税人所适用的税率,全部税基乘以适用税率即可计算出应缴税额。例如,某纳税人某月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元,按上表所列税率,适用第二级次,其应纳税额为6000×20%=1200(元)。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简便,但税收负担不合理,特别是在划分级距的临界点附近,税负呈跳跃式递增,甚至会出现税额增加超过课税对象数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不利于鼓励纳税人增加收入。
超额累进税率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如表1-2为一个三级超额累进税率表来源北京安通学校
表1-2 某三级超额累进税率表
级数 |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元)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1 |
5000以下 |
10 |
0 |
2 |
5000~20000(含) |
20 |
500 |
3 |
20000(含)以上 |
30 |
2500 |
如某人某月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元,用上表所列税率,其应纳税额可以分步计算:
第一级的5000元适用10%税率,应纳税为5000×10%=500元
第二级的1000元(6000-5000)适用20%的税率,应纳税为1000×20%=200元
其该月应纳税额=5000×10% 1000×20%=700元
目前我国采用这种税率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
在级数较多的情况下,分级计算、然后相加的方法比较繁琐。为了简化计算,也可采用速算法。速算法的原理是,基于全额累进计算的方法比较简单,可将超额累进计算的方法转化为全额累进计算的方法。对于同样的课税对象数量,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出的税额比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出的税额多,即有重复计算的部分,这个多征的常数叫速算扣除数。用公式表示为:
速算扣除数=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
公式移项得:
按超额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接上例某人某月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元,如果直接用6000元乘以所对应级次的税率20%则对于第一级次的5000元应纳税所得额就出现了5000×(20%-10%)的重复计算的部分。因为这5000元仅适用10%的税率,而全部用了20%的税率来计算,故多算了10%,这就是应该扣除的所谓速算扣除数。如果用简化的计算,则6000元月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
=6000×20%-500=700元
(1)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征税对象越大,包括等级越来越多,计算就越复杂。
(2)累进幅度比较缓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特别是征税对象级次分界上下,指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一般不会发生增加部分的税率超过增加的征税对象数额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鼓励纳税人增产增收。
(3)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不一致,税收负担透明度差。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解决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款这一比较复杂的问题,采取了“速算扣除法”。超额累进税率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的数额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超额累进税率的“超’’字,是指征税对象数额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