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杜鹃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15℃以上方可开花。喜充足光照。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含矿物质丰富的壤土中生长良好、耐贫瘠、耐碱、耐干旱、忌积水,耐修剪。在南方一般花期为当年的10月份至翌年的6月初。
勒杜鹃的叶子是呈心型的,刚长出来的叶子里是嫩绿色的,长大了叶子是深绿色的。我曾做过一个实验:我将叶子放进水里泡了泡,拿起来放在纸上搓了搓,纸立刻变成了绿色。
勒杜鹃,我们平常所观赏的三角形花朵,其实并不是它真正的花,而是它的萼片。它的花是由三根火柴头般大小的花苞聚在萼片的中脉上,花柱是深红色的。它的花是淡黄色的,比黄豆还要小,小得使人误以为它的萼片就是它的花。其实,勒杜鹃从单花来看,并无牡丹那种雍容华贵的气质,也没有郁金香那般亭亭玉立的神韵。惟是它所开的总是一簇接着一簇的群花,近看,好像十几个形影不离的兄弟簇拥在一起。远看,宛如一团团热烈无比的火球,呈现着万紫千红的景象,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勒杜鹃花主要价值
勒杜鹃是深圳、珠海、江门、惠州等市的市花,又名三角花,学名叫宝巾。勒杜鹃的茎干有刺,还具有枝干蔓延、直立本领,园艺工人往往将它们修剪成各种不同的造型,如动物、几何形状,真是千姿百态,令人耳目一新。
杜鹃花属种类多,差异很大,有常绿大乔木、小乔木,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习性差异也很大,但多数种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气候、忌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ph值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
1、杜鹃开花时间 其实杜鹃花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开花时间不同,如果是北方的温室中培育的杜鹃花,则在1-2月便可开花,而陆地的杜鹃花开花则在3-5月,高海拔环境下的杜鹃花开花时间...
杜鹃花的花语——永远属于你 杜鹃花的花语——代表爱的喜悦,据说喜欢此花的人纯真无邪。杜鹃花的箴言是当见到满山杜鹃盛开,就是爱神降临的时候。 花语:爱的欣喜,节制,节制欲望 花色含意:爱的喜悦 白色:...
1,培养土的选择
勒杜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怕积水,不耐涝,因此,必须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培养土。
2, 合理施肥
勒杜鹃施肥要适时适量,合理使用。一般4月至7月份生长旺期,每隔7天至10天施肥一次,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8月份开始,为了促使花蕾的孕育,施以磷肥为主的肥料,每10天施肥一次,可用专用肥或液肥。
每次开花后都要加施追肥一次,这样花在开花期不断得到养分补充。
3, 开花前要控水
勒杜鹃花的平时浇水要掌握"不干不浇,浇则要透"的原则。要使花开花整齐、多花,开花前必须进行控水。从9月份开始对浇水控制,每次浇水要等到盆土干燥、枝叶软垂后方可进行,如此反复连续半个月时间,半个月后恢复平时正常浇水。控水期间切忌施肥,以免烧伤根系。这样约一个月时间,叶子花即可显蕾开花,而且花开放整齐、繁盛。
4,松土除草和换盆
由于长期浇水、施肥和雨水冲刷,盆土容易板结,必须定期松土,同时要清除盆土杂草,以利于生长。要不盆土板结、积水,容易造成烂根或生长不良。另外,杜鹃花生长速度较快,根系发达,须根甚多,每年需换盆一次。
5,修剪
生长期要注意整形修剪,以促进侧枝生长,多生花枝。修剪次数一年为1次至3次,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开花次数。每次开花后,要及时清除残花,以减少养分消耗。花期过后要对过密枝条、、弱势枝条进行修剪,对其他枝条一般不修剪或只对枝头稍作修剪,不宜重剪,以缩短下一轮的生长期,促其早开花、多次开花。
6,光照和通风
杜鹃花是喜阳植物,必须把摆放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位置,让它每天光照6至10小时。如果摆放位置经常荫蔽,会使植株徒长,而减少开花数量。如果摆放位置不通风,摆放过密,会使叶子脱落,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开花。
7,加强病虫害防治
勒杜鹃花常见的害虫主要有甲虫和蚜虫,常见病害主要有枯梢病。平时要加强松土除草,及时清除枯枝、病叶,以减少病源的传播。加强病情检查,发现病情及时处理,可用百灭虫、甲托布津等药防治。
8,特别提醒--------勒杜鹃的毒性:
勒杜鹃花的茎有毒,误吃可导致腹泻、血便等。不宜食用!
阐述了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在海南龙楼地区的分布状况。不同的土壤环境下长春花生长规律有差异,对土壤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长春花适宜生长在沙质土壤;长春花适宜生长在pH为7左右的土壤中;长春花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的0~20cm深度之间;人为扰动因素是影响长春花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杜鹃花为试材,分别用0.5 g/L,1 g/L,2 g/L,5 g/L,10 g/L 5个浓度的西格玛牌复合肥对其进行处理,测定了施肥前后植株树冠冠径、冠高、新梢长度、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0.5 g/L,1 g/L,2 g/L,5 g/L4个浓度处理对杜鹃花的树冠冠径、冠高,新梢长度,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5 g/L和2 g/L处理效果最好。结合经济成本等因素考虑,建议2 g/L作为北方地区杜鹃花生产的最适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