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碎石桩较传统碎石桩显著提高了承载力,减少了地基沉降量,是一种应用前景极为广阔的新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目前对其研究多采用小比例尺的1g相似物理模型试验,缺少符合实际应力场条件的现场试验和模型试验研究,其变形和破坏机理尚不明确,且缺少对桩体结构自身在轴向和侧向荷载下承载特性的研究。本项目拟通过大三轴试验、单轴压缩试验和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加筋碎石桩桩体在轴向荷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在侧向荷载下的抗弯承载特性;通过现场试验和基于PIV图像处理技术的离心模型试验,并结合三维有限元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在路堤荷载下的变形特性、荷载传递机理、桩土荷载分担比和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下卧层附加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复合地基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路堤沉降和稳定性设计计算方法。研究成果为今后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路堤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开展了不同筋材强度、不同填料类型和压实度加筋碎石桩桩体的单轴压缩试验和大三轴试验,获得桩体在轴向荷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特性;根据莫尔-库伦理论和极限平衡原理推导出加筋碎石桩桩体强度及模量计算公式,并采用试验结果对公式进行修正。开展了加筋碎石桩桩体抗弯承载试验,结合三维数值模拟得出桩体受弯截面正应力分布规律,基于此分布规律及Euler-Bernoulli梁模型,建立了加筋碎石桩极限抗弯承载力和抗弯刚度计算公式。开展了基于人造软土的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路堤相似模型试验和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其在不排水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和破坏机理,路堤中心下的加筋碎石桩桩体可发生向路堤内的屈曲失稳,而边坡下的桩体在不排水的桩间土体滑移作用下产生显著的向路堤内的弯曲变形;开展了基于高岭土的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路堤离心模型试验,并结合现场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其在排水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和破坏机理,桩体具有很好的排水性能,边坡下桩体发生向路堤外的弯曲变形,而有水平加筋垫层时,桩体则向路堤内弯曲变形。基于弹塑性理论,建立了路堤荷载下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模型,考虑应力扩散效应和自重应力,推导得出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基于复合地基理论,提出了路堤荷载下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和稳定性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已纳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编制计划《土工织物散体桩处理软土地基技术规程》中。 2100433B
没有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方法确定:(1)原位试验法: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2...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是原位测试方法中的一种,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土层和桩体的复合承载力。在成桩后,对单桩复合地基通过一刚性承压板逐级施加竖向压力(荷载),观测试验承压板随时间产生的沉降量...
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GB5007-2011)附录当中有,复合地基浅层平板荷载试验,还有单桩承载力试验!
深入分析了路堤等柔性荷载作用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对路堤-碎石桩-桩间土系统进行合理简化,建立了桩土应力比计算模型,并给出关键参数的求解过程。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导得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解析表达式,结合大型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对比试验过程中的全程监测数据,验证了理论解的正确性。探讨了各主要影响因素与桩土应力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桩土模量比和置换率是应力比的主要影响因素,路堤高度与路堤材料的影响次之;当路堤高度较小时,随着高度增加,桩土应力比提高明显;但当路堤高度增大到一定值时,桩土应力比基本不变;增大填料剪切模量可略微增大应力比。
基于土工格室与碎石桩的作用机理,探讨土工格室垫层+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分析土工格室垫层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作用。针对格室垫层与碎石桩相互作用构成荷载传递和支撑体系提高软基承载力的特点,提出该类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简单计算方法,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实测的因土工格室垫层设置引起的地基承载力增值与本文方法计算值较吻合;在荷载作用后期,土工格室筋材拉力向上分力引起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在工程应用中宜予以考虑。
本项目拟通过动静三轴仪、土体循环流变仪等试验手段,研究软粘土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流变特性,提出能考虑循环荷载作用下天然软粘土流变性的软粘土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同时在已有加筋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加筋土动力弹塑性模型;编制能综合考虑交通荷载作用下加筋土的动力特性及软粘土流变性的加筋路基沉降分析的有限元程序。并通过自制的模型箱试验设备,模拟交通荷载作用下,加筋路基和软土的动力沉降特性,并考虑加筋层数,加筋布置,加筋垫层厚度等因素对加筋路堤的沉降特性的影响。最后将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与模型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检验上述各项成果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不仅在学术界富有理论内涵,还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2100433B
着眼于路堤下搅拌桩复合地基工后特性的研究,探讨搅拌桩处理软土路基工后数年没降过大的原因。利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等手段,来研究搅拌桩工后在路堤荷载和交通荷载共同作用下的长期变形特性,提出工后没降计算方法,利用系统工程,预测学等边缘学科的理论,进行沉降工期预测模型研究,预估远期沉降、从而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2100433B
【学员问题】城镇道路的路堤加筋?
【解答】1.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以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当加筋路堤的原地基的承载力不足时,应先行技术处理,以确保路堤的整体稳定。加筋路堤填方的压实度必须达到现行路基设计规范规定的压实标准。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土工网等土工合成材料均可用于路堤加筋,其中用作路堤单纯加筋目的时,宜选择强度高、变形小、糙度大的土工格栅。土工合成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且应具有较高的撕破强度、顶破强度和握持强度等性能。
2.加筋路堤的施工原则是应能充分发挥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效果。合成材料连接应牢固,在受力方向处的连接强度不得低于该材料设计抗拉强度,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150mm.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土层表面应平整,表面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后宜在48h以内填筑填料,以避免其过长时间受阳光直接暴晒。填料不应直接卸在土工合成材料上面,必须卸在已摊铺完毕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不宜大于1m,以防局部承载力不足。卸土后立即摊铺,以免出现局部下陷。
3.第一层填料宜采用轻型压路机压实,当填筑层厚度超过600mm后,才允许采用重型压路机。边坡防护与路堤的填筑应同时进行。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