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聊城大学园艺工程系 | 隶 属 | 聊大农学院 |
---|---|---|---|
级 别 | 本科 | 专 业 | 全日制园艺、园林 |
在职教师 | 29人 |
女,山东东阿人,博士,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于山东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9年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2010年9月进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营养与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在《农业工程学报》、《园艺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通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1篇;参编《中国主要作物施肥指南》;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中国农业大学“科研成就奖学金”1项;获聊城大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目前主持CAU-Agrium横向联合项目一项,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主要讲授《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土壤肥料学》等课程。
女,1974年2月出生,山东茌平人,博士,2004年1月晋升为副教授。1992-1996年在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攻读学士学位;同年考取该校硕士研究生,1999年7月获植物学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7月在山东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并到聊城大学农学院工作。现主要从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园艺植物栽培生理。近年来,已主持完成和现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省厅级项目3项;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校级科研奖励7项;发表论文50余篇。
男,1695年5月出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聊城大学农学院园艺工程系主任。
主讲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肥料学》。主持完成聊城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土壤肥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研究”;现主持聊城大学校级精品课《土壤肥料学》的建设工作、聊城大学校级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土壤肥料学实验》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研究”。
以日光温室土壤持续利用和植物营养为研究方向,现主持山东省教育厅下达的“日光温室土壤污染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现主持山东省科技厅下达的“大枣制干新品种选育”良种产业化项目;参加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课题1项,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发展计划课题2项,获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聊城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聊城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五项;先后在《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园艺学报》、《土壤》、《土壤通报》、《土壤肥料》、《中国蔬菜》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男,1976年生,山东冠县人,中共党员。08年1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08年4月到聊城大学农学院任教,现为聊城大学副教授。
主要承担园林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讲授《园林建筑学》、《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史》、《高级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等课程。2010年被评为“聊城大学第四届教学新星”。近年来主持完成《北京朝阳区奥运期间城市景观布置方案》、《景阳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聊城市徒骇河(北段)景观规划设计》等规划设计项目几十项,发表论文多篇。指导的学生有多人考取北林、南林等名校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的研究生。
园艺工程系是聊大农学院最早建立的系部之一,设有全日制园艺、园林两个本科专业,校级重点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点和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隶属园艺工程系。主要培养具有扎实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能胜任果树、蔬菜、花卉生产、经营、管理、栽培养护,风景区、城市绿地及各类城市园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及园林工程施工和监理等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园艺工程系现有在职教师29人,其中正副教授17人,兼职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6人,形成了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设有果树学、蔬菜学、观赏植物、土壤肥料、遗传育种、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园林制图等8个实验室和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拥有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和花卉学等三门聊城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建成4000平米现代化的连栋温室,温室内拥有热带、亚热带跨多个生物气候带植物种类,逐步建成集教学、科研、科普和观光于一体的植物生态园,新建成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3500平米等校内实习基地和7处校外实习基地,为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的、丰富的、高水平的硬件设施,保证了实验、实习、实践环节的教学,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为重点和注重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特色;园艺工程系职业技能鉴定站,能够承担园艺、花卉、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工作。
园艺工程系长期坚持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道路。积极组织师生投身科研实践,承担了国家、省及地方科研和技术推广课题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在实习基地选育的‘奥冠红’梨优良品种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和山东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经进行了区域性的推广;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邱艳昌副教授选育的园林绿化用植物新品种‘聊红槐’,已在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这个不好说的,得根据您的喜好再做比较
1、湖北千百卉园艺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二级资质园林施工企业. 2、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的汉川马口开发区白石湖畔仙狮山脚下紧邻京珠宜黄高速公路入口处,交通十分便利 3、地址:中国 &n...
你加入当地交流群咨询讨论,答案会快而相对准确。
如何做好展示区园艺工程
尽量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本文将在园艺工程技术特点及其应用方面进行分析。
历史沿革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前身是西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始建于1950年的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是西南大学最早设立和建设的院系之一。
2005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西南大学。
由此,西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更名为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学院现任党委书记唐荣发、院长周志钦。
学科设置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下设园艺系、园林系、风景园林系、植物系。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果树学),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蔬菜学、果树学),1个省部级重点建设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园艺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茶学);设有硕士学位招生专业8个(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风景园林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本科专业3个(园艺、园林、风景园林)。
师资力量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87人,其中省部级专家4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二级学科带头人1名,教授、研究员1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1人,讲师等中级职称1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有61人,占70%。教师系列人员51人,占59%。
学院设施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现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蔬菜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果树学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中心(重庆高校魔芋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建有重庆市花卉研究所、西南大学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南大学十字花科蔬菜研究所、西南大学魔芋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机构。有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与科技推广中心、重庆市园林规划设计师培训考试中心等社会服务平台。学院建有“忆峰苑”、园林植物造景实验室、教学实验农场、2000m2现代温室等本科教学实训平台,有重庆市南山植物园等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33个。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系徽主体图案为齿轮,主体图案中嵌入有“机械工程系”中文名字和英文简称“ME”文字,数字1932代表建系时间,下方为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清华大学名称,系英文全称“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环绕外圆,外圆沿用了清华大学校徽的圆面。
团委
机械系团委接受机械系党委学生工作组及清华大学团委的直接领导,其工作主要在思想教育、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志愿公益、基层组织建设及干部培养等方面开展。
学生会
机械系学生会是机械系三大学生组织之一,主要承担为同学服务的职责,倾听同学需求,建设系内民主,聚焦权益发展,加强网罗资源,打造品牌文体,积极对外发声。
学生科协
机械系学生科协受机械系党委学生工作组及清华大学学生科协领导,其职责在于统筹校系学术、科创资源,为机械系同学的学业、科研发展助力,通过举办科创赛事、科技培训、组建兴趣团队提升系内课外科创活动氛围。
TMS分会
机械工程系TMS分会是清华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Tsinghua Marxism Students’ Study Society,简称TMS协会)在机械工程系的分支组织,同时受校TMS协会和机械工程系党委学生工作组的领导。
研究生团总支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团总支(简称“系研团”)受机械工程系党委研究生工作组和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的共同领导,是党组织和团组织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以倡导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工作原则,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工作宗旨,是广大研究生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舞台。
研究生会
清华大学机械系研究生会(简称机械系研会)是机械系研究生工作组领导下的研究生组织,同时受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统筹指导开展具体工作。机械系研会以全心全意为服务同学为工作宗旨,倡导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原则。在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总体思路下,机械系研会围绕研究生相关的学术、体育、文化等主题展开具体工作,为广大研究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氛围,提升集体凝聚力。
科技竞赛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工程系开展“挑战杯”竞赛、“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清华大学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械迷城大赛、新生机械创意大赛等活动。
文体活动
研究生文体活动:机械系开展研究生文艺体育活动:新生舞会让同学们更快的融入集体;“健行杯”系内篮球、足球、羽毛球赛增进了同学及师生之间的友谊;“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会让人铭记那段峥嵘岁月;体育俱乐部为常态化体育的开展提供了平台。机械系荣获2018~2019 学年研究生“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会艺术水准奖,2018~2019学年研究生运动会甲组总分第一。
本科生文体活动: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系自院系合并以来已开展8次学生节,分别为2011年“觉醒纪”;2012年“几度十八”;2013年“红心J”;2014年“钜械座”;2015年“匠心”;2016年“器语”;2017年“熔铸”和2018年“带着ME去流浪”。
社会实践
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由研团总支就业实践部负责,每学期都会组织开展学期中短期参观实践和寒暑假就业实践活动,旨在拓宽该系研究生就业视野和就业面,2018-2019年度,机械系就业实践部共派出寒暑假出行支队7支,其中5支被评为校级重点支队(暑假出行2支支队均获得银奖支队,寒假派出的3支支队有望冲击金奖支队和金奖个人)。
本科生社会实践:机械系将社会实践与学生的思想教育、专业学习、集体建设、社会服务和择业就业相结合,每年暑假组织20余支实践支队前往祖国的大江南北进行实践调研。此外,机械系也在清华大学范围内率先开展院系级实践项目,“机械力量”自2013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六期,其中第三期和第六期分别获得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金奖支队称号。
志愿服务
研究生志愿服务:组织每学年四到五次大型志愿献血活动,宣传无偿献血精神;策划组织爱上实验室活动,以实验室参观形式,为不同院系的同学提供深入交流的平台,促进清华实验室建设;组织研究生到“星星雨教育研究所”进行孤独症儿童陪护活动;承办清研智播间和清研说,以线上视频形式传播文化知识,展现研究生的风采;招募校史讲解和校园讲解的志愿者;招募其他重大志愿活动的志愿者;宣传各院系的志愿活动等。机械工程系特色志愿活动包括品牌特色志愿活动“我的专业我代言”,以及新办活动“英你而在,友我同行”中外学生互助活动等。
本科生志愿服务:机械紫荆着眼于“助盲公益”、“关注教育”、“服务师生”三个方面,开展“你的声音,我的视界”、蒲公英支教、联合义诊、移动兑换等多个志愿项目。其中,“你的声音,我的视界”(助盲系列志愿活动)影响力逐年扩大,2015年获评“我最喜爱的志愿项目”第一名,2016年荣获清华大学首届优秀志愿项目铜奖;“联合义诊”项目亦荣获2016清华大学优秀志愿项目铜奖。
中外交流
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组织国际学生参观长城颐和园等名胜古迹,开展“Buddy Program”一对一中外学生交流活动。
国际学生学术引导:组织国际新生走访实验室、组织国际新生开学典礼暨选课活动、组织学术性讲座Top Talk。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始建于1946年,当年秋季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学制四年。195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同年设置了石油炼制专业。至1952年,化学工程系设有化学工程和石油炼制两个专业。1952年8月,清华大学停办化学工程系,同时成立石油工程系。1953年2月,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国家建立了北京石油学院,同年石油工程系迁出清华大学。
1958年7月,清华大学建立工程化学系,设塑料专业。同年开始招本科生。1960年学校决定将工程物理系的有关原子能化工的专业调整到工程化学系。全系设置三个专业:放射性物质工艺学专业(含天然放射性物质工艺学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工艺学两个方向)、轻同位素分离与应用专业和高分子化合物专业,学制均为六年。
1960年后,在汪家鼎、滕藤教授等的组织指导下,结合辐射核燃料后处理,开展了铀钚及裂变产物化学性质和萃取工艺、萃取设备方面的系统研究工作。1968年,以工程化学系技术为基础设计的核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厂建成,使我国的后处理工艺在60年代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0年后,学校重新组建化学工程系,设高分子化工、非金属材料、化工设备(后改为化学工程)和基本有机合成四个专业,学制三年半。
1978年,重新恢复工程化学系的名称,设有高分子化工、非金属材料、化工系统工程、应用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和普通化学等10个教研组和仪器分析中心。设置了高分子化工、化学工程、应用化学(1987年改称工业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和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5个专业,1977年开始招生,学制均为五年。
1980年2月,工程化学系改名为化学与化学工程系。1985年10月,分为化学系和化学工程系两个系。1987年又将非金属材料教研组及所属专业调到新成立的材料工程与科学系。1989年化学工程系把高分子化工、化学工程和工业化学三个专业调整成高分子材料及化工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专业。1995年本科学制改为四年。
1995年以来,化学工程系先后制定了“九五”、“十五”规划、“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规划、“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规划。1998年获得了“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学位。2004年把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调整为“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2007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率先入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