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矿物学原理 | 作 者 | T.佐尔泰(美) / 等 |
---|---|---|---|
译 者 | 施倪承 马喆生等 | 出版社 | 地质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992年02月 | 页 数 | 547 页 |
定 价 | 9.00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116005877 |
第一章 矿物及其性质
早期历史
矿物分类
手标本矿物学
晶体形态和习性
光泽和透明度
颜色和条痕
解理、断口和裂开
韧性
密度和比重
硬度
特殊性质
性质小结
矿物学文献
第二章 对称与结晶学
对称的定义
结晶学
对称操作
基本对称操作
复合对称操作
对称群
平面群
空间群
不含平移的对称群
极射赤平投影
平面点群
空间点群
点阵对称
结晶学坐标系统
复晶胞
对称操作的分析表示
第三章 晶体的对称
点阵有理性质的指标化
晶面指数
晶面的极射赤平投影
面角的测量
晶类
表观对称
确定晶类的其它准则
晶体形态
同一形态的变化
双晶
第四章 对称性与原子键
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玻尔模型
原子的波动模型
电子的空间分布
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离子的形成
原子和离子的形状
原子和离子的大小
极化作用
原子和离子间的化学键
离子键模型
离子晶体的能量
对称效应
离子晶体的性质
共价键模型
共价晶体的性质
金属键模型
金属晶体的性质
分子键模型
晶体场理论
过渡金属离子的自旋状态
矿物的颜色
第五章 晶体结构
多面体骨架结构
多面体骨架结构的分类
对称堆积结构
对称层
密集层的对称堆积
开层的对称堆积
混和与扩展的堆积顺序
紧密堆积结构的充填变体
结构符号和化学组分
对称堆积结构的畸变
对称堆积指数
分子结构
第六章 矿物物理学与对称性
宏观观点
对称约束
原子论观点
性质的维度
热膨胀
压缩性
压电效应
热电效应
磁性
力学性质和缺陷
解理
第七章 晶体生长与缺陷
晶体为什么会生长
晶体生长与晶格几何学
平衡形式
成核作用
缺陷和生长机制
晶体生长与结构
生长方式
成分分带
杂质原子对晶体生长的影响
取向附生
石棉状生长
其它缺陷
第八章 矿物的化学组成及其稳定性
成分空间的概念
附加组分的效应
化学式的计算
有序和熵
出溶
有序和对称
压力对有序的影响
矿物的稳定性
状态方程
温度对矿物稳定性的影响
压力对矿物稳定性的影响
压力和温度的联合影响
高级有序转变
第九章 矿物及其共生组合
岩石――矿物的集合体
岩石的自由能
全岩成分效应
岩石中的反应
相律
稳定矿物组合的投影
固体和液体溶液的作用
沉积岩及沉积过程
沉积矿物及其共生组合
变质岩及变质过程
变质矿物及其共生组合
火成岩及其形成过程
火成矿物及其共生组合
矿石矿物及其共生组合
第十章 X射线矿物学
衍射
X射线衍射
X射线的性质
X射线粉末衍射
粉末照相机
特殊照相机
粉末衍射仪
能量色散粉末衍射
粉末图的鉴定
混合粉末图的分析
粉末图指标化
点阵参数的精确化
粉末图的对称性
单晶法
晶体结构
第十一章 光性矿物学
样品的制备
偏光显微镜
光学性质与对称性的关系
光在矿物中的行为
折射率
均质矿物
一轴晶矿物
平面偏光
一轴晶矿物的光学性质
锥光下的一轴晶矿物
二轴晶矿物的光学性质
锥光下的二轴晶矿物
硅酸盐矿物
架状硅酸盐
层状硅酸盐
链状硅酸盐
云辉闪石类
环状硅酸盐
孤立四面体硅酸盐
双四面体结构硅酸盐
双四面体和单四面体结构硅酸盐
自然元素
硫化物矿物
四面体硫化物
八面体硫化物
四面体和八面体混合型硫化物
具异常配位的硫化物
复杂硫化物
卤化物矿物
氧化物矿物
四面体氧化物
八面体氧化物
四面体和八面体混合型氧化物
立方体氧化物
八面体和立方八面体混合型氧化物
异常配位的氧化物
氢氧化物矿物
碳酸盐和硝酸盐矿物
硼酸盐矿物
硫酸盐矿物
铬酸盐、钨酸盐和钼酸盐矿物
磷酸盐、砷酸盐和钒酸盐矿物
附录1单位与常数
附录2矿物硬度及鉴定
附录3结晶学表及计算
附录4晶体形态图和表
附录5有效离子半径
词汇表
主题汉英对照
立体镜的制作
2100433B
本书是一本颇有新意的矿物学教材。作者把现代科学中各基础学科的重要进展与矿物学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使结构矿物学、矿物物理、矿物化学、矿物热力学及成因矿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得到了充实、扩展,使矿物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充满了活力,并富有魅力。
矿物各论部分用列表方式提供了常见及重要矿物的全部矿物学数据。
本书图件精确、美观,特别是矿物晶体结构的立体对图尤为突出,你可在立体镜下看到矿物晶体结构的立体构形,形象生动。
本书是从事矿物学教学的师生的重要参考教材。研究人员参考之亦必受益非浅。
研究水和其他液体的运动规律及其与边界相互作用的学科。又称液体动力学。液体动力学和气体动力学组成流体动力学。液体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①理想液体运动。可忽略粘性的液体称为理想液体,边界层外的液体可视...
室内设计含义 室内设计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所处环境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建筑美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物质精神需要室内环境空间环境既具使用价值满足相应功能要求同反映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课程案例分析集同济大学文法学院理论经济学系经济学教研室案例一材料1.提供气象信息商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吗? 2002年7月4日夜,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肆虐...
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内容 选矿工艺矿物学主要研究矿石工艺性质和选矿过程产品的矿物特征参数 (含 量、解离度及粒度等 ) 的变化规律, 为制定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以及优化选 矿生产工艺流程提供理论依据, 实现矿产资源利用的优化 。 原矿中组成 矿物的分选性与矿物的解离性是决定矿石可选性的内因 。矿物的分选性取决 于矿石中各组成矿物的物性差 (如密度、润湿性、磁性、介电性等 ),矿物的解 离性取决于矿物的嵌布特征与嵌布粒度。因此,在制定选矿工艺流程前必须对 矿石的工艺性质进行详细的研究,掌握矿石中各组成矿物的解离性及分选性, 利用目的矿物与其他矿物性质的差异,选择相适应的分选方法。在选矿过程 中,为了检查选矿分离效果,査明精矿品位低、杂质含量高、尾矿金属流失或 粒级回收率差异的原因,究竟是分选效果不佳还是尚未单体解离, 以便采取 相应措施, 就必须对选矿流程中的产品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体来说,
第 1 页 共 1 页 结晶学和矿物学 赵珊茸 课后思考题 这个复习材料有点多,耐心看看肯定有收获,考试加叻个油 ~给力 第一章 习 题 1.晶体与非晶体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准晶体是一种什么物态 ? 答:晶体和非晶体均为固体,但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即 晶体的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做周期性重复排列。 而非晶体不具有格子构造。 晶体具有远程规 律和近程规律, 非晶体只有近程规律。 准晶态也不具有格子构造, 即内部质点也没有平移周 期,但其内部质点排列具有远程规律。因此,这种物态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 2.在某一晶体结构中,同种质点都是相当点吗 ?为什么 ? 答:晶体结构中的同种质点并不一定都是相当点。因为相当点是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点: a. 点的内容相同; b.点的周围环境相同。同种质点只满足了第一个条件,并不一定能够满足第 二个条件。因此,晶体结构中的同种质点
【实验矿物学】experimental mineralogy 矿物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对象是由人工制备的,但其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与天然矿物相同或类同的单质或化合物——人工合成矿物。它研究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矿物的形成和变化、矿物相平衡系统以及合成矿物的制取。这类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自然界矿物的生成条件及其有关理论,同时还可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提供所需要的某些矿物原料,如人造金刚石、压电石英、红宝石等。
包括硬水铝石(Al₂O₃·H₂O) 、高岭石(Al4〔Si4O10〕(OH)8) 、叶蜡石(Al2〔Si4O10〕(OH) 2 ) 和伊利石( K1 - x (H2O) xAl2〔AlSi3O10〕(OH) 2 - x ( H2O)x)的所有主要组分均含有铝,这就为选择性浮选提供了机会。然而,有价矿物硬水铝石没有太高的铝含量,也没有与脉石黏土矿物差别太大的晶体结构。
在矿物学方面,硬水铝石是一种双链结构,而所有的黏土矿物则都是层状结构。硬水铝石由六方紧密堆积的氧层与充填了2/3八面体间隙位置的铝原子组成。每个所占据的八面体与邻近的铝八面体共享四个边,并在C 轴方向形成双链,这些单元通过共享的顶端氧原子连在一起,铝原子以形成八面体带的方式占据层之间的八面体配位位置。黏土矿物中,高岭石是二层结构的铝硅酸盐,这两个层是通过公共的氧原子共价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层状结构的重复单元,八面体氢氧化铝的羟基离子和四面体硅酸盐的氧原子之间的氢链使两层重复单元聚于一起。叶蜡石则是一种三层铝硅酸盐,它是由四面体硅酸盐的两层之间夹层结构的一个八面体铝氢氧化物层组成,而且这种三层是由公共的氧原子共价结合而成,形成一个三层夹层结构,这些夹层结构则由相对弱的范德华力聚集在一起。伊利石具有与叶蜡石类似的晶体结构,也是一种三层硅酸盐。然而,在伊利石中,随着水对晶格氢氧化物取代程度的变化,Al3 类质同象取代了四面体硅酸盐的一些晶格Si4 ,这些补偿离子通常是钾,它桥键连结了两个邻近的夹层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层间力为离子性质。磨矿时,硬水铝石沿结合最弱的晶面破裂,破碎破坏了离子/ 共价的Al-O键,导致生成一个离子性质的不饱和残留键的表面。对于层结构的黏土矿物,破碎使粒子沿弱结合的基面裂开 。
boundary examination,boundary inspection
岩心编录时根据对岩心的观察研究而确定矿体边界、不同岩石间接触界线、断层等地质界面的工作。这项工作十分重要,它是未来钻孔柱状图以及地质剖面图编制的依据。分层之后,除对各层详细描述和典型素描之外,要计算换层深度,计算公式为换层深度=上回次孔深 换层处上段岩心长岩心采取率=本回次孔深-换层处下段岩心长岩心采取率。岩心编录时还要对矿体部分的岩心按取样长度规定及矿体内部结构划出采样线并计算出采样位置及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