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空调系统噪声源 | 外文名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noise source |
---|---|---|---|
分 类 | 两种 | 性 质 | 科学 |
制冷机组产生的噪声:主要是指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噪声和管道噪声等。其中空气动力性噪声主要由机房的进排气风机所引起,该噪声主要有进气噪声和排气噪声。这部分噪声直接向周围的空气中辐射,影响面较大。机械噪声是由制冷机缸体及曲轴的高速往复运动和制冷机的振动引起的。管道噪声是由制冷机组冷媒在管道内流动引起的脉动噪声。另外,压缩机和皮带轮轴承处也可能产生较大的轰鸣声。
风机产生的噪声:风机噪声主要为空气动力性噪声,由旋转噪声和湍流噪声等组成。研究表明旋转噪声的强度与风机叶片的数量、形状、几何尺寸、叶轮转速、机内的风流速度以及流量等各因素有关。
水泵产生的噪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当水泵叶片经过涡壳舌部或导向器边缘时,由于压力变化而辐射出空气噪声;(2)由于叶轮入口处流速在圆周方向分布不均匀而引起压力变化所产生的噪声;(3)涡流导致的噪声;(4)水泵壳体受激振动而辐射的噪声以及机座振动所产生的噪声。
1.降低空调系统产生噪声的措施如下:
(1)设计空调系统时,应选用高效率低噪声的通风机,尽可能采用后向式离心风机,使其工作点位于或接近于风机的最高效率点,此时风机产生的声功率最小。当系统风量一定时,风机压头不宜过高,否则产生噪声大。采用双风机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通风机与电动机的传动方式,应尽可能采用直联,这样产生噪声最小。无法直联时,宜选用联轴器传动或V形带传动。
(3)送、回风风道中的空气流速不宜过大,这样可减少因气流波动而产生的再生噪声。一般来说;对消声要求不太高的系统,主风道内的流速不得超过8m/s;对消声要求严格的系统,主风道内流速不超过5m/s。
(4)通风机进出口处的风道不得急剧转弯并装设柔性接管,其长度一般为100-150mm。尽量避免采用90直角变径管和直角弯头,并尽量减少风阀产生的振动噪声。
(5)通风机、电动机应安装在减振基础上,可减少噪声的传播。
采用上述措施并考虑风道系统的自然衰减作用后,如仍达不到室内允许噪声标准,则应在送、回风风道上安装消声器来消除多余的噪声。
2.采用消声器和消声弯头消声
消声器是用吸声材料按不同的消声原理设计制造的壳体所构成的消声装置。消声器的结构形式很多,但根据消声原理的不同,大致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共振式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和消声弯头等。
(1)阻性消声器利用贴在风道内壁面上的吸声材料,或者按一定方式排列的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的吸声作用,将沿风道传播的声能,部分地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掉,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吸声材料大都是疏松或多孔性的。例如,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工业毡、石棉绒、加气微孔吸声砖、加气混凝土和木丝板等。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用吸声系数(是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表示。玻璃棉和矿渣棉等的厚度在4cm以上时,高频的吸声系数在0.8-0.90以上,是良好的吸声材料。中等吸声材料,如工业毡、石棉、加气微孔吸声砖,厚度在4cm以上时,高频的吸声系数也在0.6以上,而木丝板的吸声系数较低,在0.5以下。
属于这类消声器的有管式、片式和格式、室式(迷宫式)、声流式等(如图1所示),其中a)管式;b)片式;c)迷宫式;d)单室式;e)正弦声流式。阻性消声器对于中、高频的噪声有良好的消声性能,对低频的较差。
(2)抗性消声器利用风道截面的突然扩张、收缩或旁接共振腔,使沿风遭传播的某些特定频率或频段的噪声,在突变处向声源反射回去而不再向前传播,达到消声的目的。这种消声器对低、中频噪声具有较好的消声性能。图2为膨胀消声器示意图。
(3)共振式消声器通过管道开孔与共振腔相连,使穿孔板小孔处的空气柱和空腔内空气,构成了一个共振吸声结构如图3。当外界噪声频率与共振吸声结构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引起小孔处的空气柱发生强烈共振,空气柱与颈壁产生剧烈摩擦,从而消耗了声能。这种消声器可以设计成消除某一频段范围的噪声,对低频噪声消减性能良好。
(4)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宽频带消声器) 这种消声器集中了上述三种消声器的优点,对低、中、高频噪声都有较好的消声性能。对低频及部分中频噪声的消减,是利用管道截面积突变的抗性消声原理和腔面构成的共振吸声来达到,高频及大部分中频噪声的消减,是利用吸声材料来吸收。
(5)消声弯头它有普通消声弯头和共振型消声弯头两类。前者将90°弯头内贴上吸声材料(玻璃棉);后者将弯头外缘采用穿孔板、吸声材料和空腔(图4 a),其中。也有一种在外缘采用穿孔板、外贴吸声材料的(图4 b),其制作较简单。近年来较多地采用微穿孔板消声弯头(图4c)。当空调机房地位窄小或对原有建筑改进消声措施时,采用消声弯头可满足要求。
空调噪声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空调设计安装方面产生的噪声。如某些空调系统在设计上存在着声学结构不合理等缺陷,机房设计时没有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和排风口排风截面设计尺寸偏小等都会造成运行噪声增大。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固体传声、局部透声以及管路串声等一系列问题。这对空调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结构合理性,运行经济性,还要保证系统声学结构合理性。
空调系统在运行时产生的运转噪声和附加噪声等。比如空调的制冷机组,水泵,风机(空调机组)以及淋水(冷却塔)系统等在运行工况不良时将产生噪声超标的问题。
噪声源测量正文
主要是测量噪声源的辐射功率和指向性。测量方法有混响室法、消声室(或半消声室)法和比较法等。
混响室法只能测量噪声源的辐射声功率。将被测的噪声源放在混响室(见声学实验室)中,当噪声源辐射声功率W 随时间的改变量不大时,即
(1)
在混响室的混响场中声压的均方根的平方:
(2)
或声源辐射的声功率级(分贝):
(3)
式中ρ为室内空气密度;c为室内声速;V为混响室的体积;A=S峞,S为混响室总面积;峞为平均吸声系数;岧为混响场中的平均声压级。ρc值取温度为15℃时空气中的值为415。
在混响室的混响场中取n个点,在这些点上测声压级,取其平均值岧代入 (3)式。混响室的平均吸声系数可由混响时间的测量得到。
在实际测量时,声源应放在离开墙壁λ/4的距离以外,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λ/2,各测点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应大于λ/2。λ是相应于测量的频率的波长。
消声室法(或半消声室法)在消声室内,可以同时测量噪声源的辐射声功率和指向性。在自由场内,声强(I)与声压p之间的关系为:
(4)
将被测的噪声源放在消声室内,以它为中心,作一球面,将球面等分为 n个面元,在每个面元的中心测量声压级Lpj,取这些测量值的平均值岧,按声强与声功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声功率级LW:
(5)
式中r为测量球面的半径,ρc值取温度为15℃时空气中的值。再按
(6)
计算指向性指数DI。θ和φ是以球心为中心的方位角。
在半消声室中的测量与在消声室中的测量相似。将被测的噪声源尽可能按实际的安装放置在半消声室的地面上,以声源为中心在自由场内作半球面,将半球面分成n个相等面元,在每个面元中心测声压级Lpj,取它们的平均值岧,按下式计算辐射声功率级:
(7)
及按(6)式计算指向性指数。
比较法是一种工程方法。对测量环境除要求安静、不影响声压级测量数据以及有一个用以比较的标准声源以外,没有其他要求。比较法可以在安装机器(设备)的现场,或在其他环境进行。测量时,以机器或设备为中心,在地面上作一半球面,将它分成n个相等的面元,在每个面元的中心测量一个声压级,计算其平均声压级岧。机器或设备如能移开,将标准声源放在它们原来的位置上,在同一半球面,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平均声压级。机器或设备如不能移动,则将标准声源放在机器上方或其他合适的附近位置,在同一半球面上测平均声压级。设在现场按上述方法测得相应于标准声源的平均声压级为岧孡,则机器或设备的辐射声功率级为:
(8)
式中L憛是标准声源的辐射噪声功率级。
由于机器和设备各式各样,安装和使用条件也各不相同,所以究竟选用什么方法测量应视具体情况和要求而定。为了求得方法的统一,测试结果可以比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先后颁布了8个测量声功率级的方法标准,它们的编号是3741~3748(见表)。测量方法按不同要求分为三类,即精确测量、工程测量和普查测量。标准偏差要求分别约为1、2、3分贝。 近年来在测量声强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已研制成使用方便的声强计,其功能和体积均与精密声级计相似。如果在噪声源的声场中作一包围它的封闭面,测出这个面上各点的声强,由这些声强值便可以算出声源辐射的声功率。这种方法可以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和条件,而且可以在多个声源同时工作的情况下,测得指定的声源的声功率。
参考书目
L. L. Beranek, NoiseandVibrationControl,McGraw-Hill,New York,1971.
1噪声源
噪声源指造成模块EMI 的源头。开关电源产品中主要有DCDC 开关管、PFC 开关管、辅助电源开关管以及一些功率磁性元件、单片机晶振(主要影响引出的信号线)。根据以往的经验,最厉害的噪声一般来自DC-DC副边的整流和续流二极管。
噪声的流动在模块内部及外部都是系统的,须要综合原副边、各个隔离的单元电路、周围环境等综合分析,分析噪声的流动不能仅仅把眼光集中在片面的小范围内。这一点一定要牢记:要从系统的角度全面地分析。
噪声通常分为差模噪声和共模噪声,具体如下。
1.1
差模噪声源
差模噪声主要由较大的di/dt 造成的,如大电流开关回路大电流快速切换时,桥式整流电路充电截止时等。大电流切换往往伴随较大的电压尖峰(不仅仅指开关管两端的,还包括一段走线两端的),该电压尖峰是差模噪声大小的直接表现形式,电压尖峰越大则一般差模噪声越大。因此,减小差模噪声的主要方向有:
① 减小引线、走线的寄生电感以减小大电流切换时的感应噪声电压;
② 减慢开关管切换的速度;
③ 在合适的位置(如一段走线的两侧)加上去耦电容等;
1.2
共模噪声源
共模噪声主要由较大的dv/dt 形成的,由于工作信号的铜皮不可避免的与保护地(如机壳或者一块铜皮)存在分布电容,当工作信号的一块面积(铜皮、器件体等)存在较大的电压波动(如开关切换)时就会在保护地上感应出相同频率的电流,从而形成共模噪声。因此,减小共模噪声的主要方向有:
①减小分布电容(减小面积或者增大距离);
②减慢开关的速度,减小dv/dt;
1.3
差模与共模噪声的相互转换
在一定条件下差模噪声和共模噪声会互相转换。共模滤波回路的阻抗不对称(Y 电容不对称或者两根功率线上的感抗不相同)将会使共模噪声转换成差模噪声;差模滤波回路相对的不平衡也会导致差模噪声转换成共模噪声。
因此,在原理图设计和PCB 设计时就应该尽可能保持滤波回路尤其是输入、输出滤波器的对称性,以避免各种噪声互相转换,尽量使噪声简单、单一。
1.4
电源模块的主要噪声源
不管是传导还是辐射,EMI 均主要来自dv/dt(尖峰)或di/dt(尖峰或谐振峰)的V/ns或A/ns 的地方,而不只是开关频率的dv/dt 或di/dt。电压尖峰必然伴随电流尖峰,电流尖峰也必然伴随电压尖峰,共模噪声往往和差模噪声同时产生。开关电源的主要的噪声源有PFC 开关管、PFC 二极管、DC/DC 开关管、DC/DC 二极管、功率磁性元件等,最厉害的噪声一般都来自DC/DC 的整流或续流二极管。
2噪声流出模板的路径
2.1
传导
传导噪声流出模块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按照危害大小从小到大列举):
① 从噪声源直接通过走线和器件流出;
② 噪声经过一次或多次耦合(感性的或容性的)或转换(共模与差模之间)从输入滤波器内侧流出;
③ 保护地线连接不好,产生地噪声(这在电源系统中危害较大);
④ 噪声直接耦合到传导测试端口并流出模块(如输入输出相距太近产生耦合构成回路造成EMI 较大,再如功率磁性元件距离端口太近造成EMI 较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则很难解决,因此,要特别注意)。
2.2
辐射
辐射噪声流出模块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按照危害大小从小到大列举):
①噪声形成场并通过不完善的屏蔽泄漏出模块;
②噪声形成场耦合到模块的各个端口并从模块引出线辐射出去;
③从噪声源经过走线和器件传到模块的各个引出线上并从引出线出去。
辐射测试中模块的引出线是开关电源模块造成辐射的主要原因,在设计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模块的引出线,必须引出的,能短则短。
———— / END / ————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
▼
韬略科技
冷却塔噪声源主要由以下4个部分
1)风机进排气噪声;
2)淋水噪声;
3)风机减速器和电动机噪声;
4)冷却塔水泵、配管和阀门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