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勘探工程技术 | 作 者 | 赵国隆 [1] 、刘广志 [1] 、李常茂 [1]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3 年12月 |
页 数 | 217 页 | 定 价 | 42 元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精装 |
ISBN | 9787532372744 [1] |
全书共分12章,分别论述勘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各种钻探方法和施工技术、钻井液、钻探工程技术装备、坑探掘进工程掘进方法与工艺和坑探工程技术装备等。
本书可供资源勘探、工程勘察、岩土钻掘和地下空间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第一章 勘探工程技术概述
第一节 勘探工程技术的含义
第二节 勘探工程技术的作用与应用
第三节 勘探工程科研与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第四节 勘探工程技术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与交叉
第二章 中国勘探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辉煌的中国古代钻探技术
第二节 中国近代钻探技术简史
第三节 中国现代钻探技术的发展
第三章 勘探工程基础理论
第一节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与可钻性
第二节 岩石破碎原理
第三节 钻进工艺原理
第四节 钻探力学
第五节 钻探水力学
第六节 压水平衡钻进原理
第四章 钻探方法
第一节 金刚石钻探
第二节 受控定向钻探
第三节 冲击回转钻探
. 第四节 反循环钻探
第五节 空气钻探
第六节 水文水井钻探
第七节 地热钻探
第八节 水域钻探
第九节 岩土工程钻探
第五章 钻探技术
第一节 研磨材料及碎岩工具
第二节 取心(样)技术
第三节 钻孔弯曲的预防、纠正及测量技术
第四节 钻进技术优化
第五节 计算机在勘探工程中的应用
第六章 钻井液
第一节 钻井液的功能及发展
第二节 钻井液胶体化学基础
第三节 钻井液流变学
第四节 钻井液类型
第五节 钻井液材料
第六节 固相控制及废浆处理
第七节 钻孔堵漏技术
第八节 孔壁稳定技术
第七章 钻探工程技术装备
第一节 钻机与钻塔
第二节 钻探泥浆泵
第三节 地质钻探管材
第四节 钻探仪表
第八章 坑探工程
第一节 坑探工程的任务
第二节 坑探工程的变革与发展
第三节 坑探技术现代化及发展趋势
第九章 坑探工程基础理论
……
第十章 坑探工程掘进方法与工艺
第十一章 坑探工程技术装备
第十二章 勘探工程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作者: 赵国隆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753237274X
上架时间:2005-12-19
出版日期:2003 年12月
开本:16开
版次:1-1
建议网上搜索看看
这些技术资料在天工网上很多资料,可以去天工网看看
你说的是哪个工程技术,工程技术能搜出来很多,但是就是没有只是《工程技术》的
第一章 勘探工程技术概述
第一节 勘探工程技术的含义
第二节 勘探工程技术的作用与应用
第三节 勘探工程科研与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第四节 勘探工程技术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与交叉
第二章 中国勘探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辉煌的中国古代钻探技术
第二节 中国近代钻探技术简史
第三节 中国现代钻探技术的发展
第三章 勘探工程基础理论
第一节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与可钻性
第二节 岩石破碎原理
第三节 钻进工艺原理
第四节 钻探力学
第五节 钻探水力学
第六节 压水平衡钻进原理
第四章 钻探方法
第一节 金刚石钻探
第二节 受控定向钻探
第三节 冲击回转钻探
. 第四节 反循环钻探
第五节 空气钻探
第六节 水文水井钻探
第七节 地热钻探
第八节 水域钻探
第九节 岩土工程钻探
第五章 钻探技术
第一节 研磨材料及碎岩工具
第二节 取心(样)技术
第三节 钻孔弯曲的预防、纠正及测量技术
第四节 钻进技术优化
第五节 计算机在勘探工程中的应用
第六章 钻井液
第一节 钻井液的功能及发展
第二节 钻井液胶体化学基础
第三节 钻井液流变学
第四节 钻井液类型
第五节 钻井液材料
第六节 固相控制及废浆处理
第七节 钻孔堵漏技术
第八节 孔壁稳定技术
第七章 钻探工程技术装备
第一节 钻机与钻塔
第二节 钻探泥浆泵
第三节 地质钻探管材
第四节 钻探仪表
第八章 坑探工程
第一节 坑探工程的任务
第二节 坑探工程的变革与发展
第三节 坑探技术现代化及发展趋势
第九章 坑探工程基础理论
……
第十章 坑探工程掘进方法与工艺
第十一章 坑探工程技术装备
第十二章 勘探工程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2100433B
RTK技术是GPS测绘领域中的一项技术突破,对动态测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精密的准确度,为我国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对工程方案的确立与实施做出了准确的基础保证。但是,RTK技术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较高,相关工作人员要对RTK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联系工程的实际,综合运用地质测绘方法。对RTK技术、技术应用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表述了在在地质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合理布置勘查工程是顺利完成地质勘查任务的关键。勘查工程应遵循由已知到未各、先地面后地下、先浅后深的原则,由稀而密的原则。
本书精选了1997年底石油勘探工程技术会议上的部分论文,主要包括物探部分共41篇文章。
1 当采用桩基时,勘探孔深度宜达到预计的桩端以下3~5倍桩径且不小于3m,对于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钻至预计深度遇软弱层时应予以钻穿;
2 对覆盖层较薄的岩质地基,勘探孔深度应达到可能的持力层(或埋置深度)以下3m~5m,或嵌岩面以下3~5倍桩径,并穿过溶洞、破碎带,达到稳定地层;
3 当采用沉井基础时,勘探孔深度根据沉井刃脚埋深和地质条件确定,一般应达到沉井刃脚以下5m;大型沉井应达到沉井刃脚以下1倍沉井宽度,或达到沉井刃脚以下的密实土层;
4 对需要进行变形验算的天然地基或桩基,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尚应满足沉降计算需要。
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各种勘探工程如槽井、钻孔和坑道等一般都是沿着一定直线方向布设的,这些直线叫勘探线。勘探线又彼此交叉构成一定形状的格网,称为勘探网。
勘探工程的布设,一般是平行于矿体走向或垂直于矿体走向。人们把平行于矿体走向的勘探线称为横向勘探线,垂直于矿体走向的勘探线称为纵向勘探线。纵横勘探线相互交叉构成勘探网。勘探网的形状和密度由矿体的种类及产状确定。一般有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线型等,如图1所示。
1、基线的测设
在已建立测量控制网的情况下,根据地质勘探工程的设计坐标和已知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反算测设数据,直接将地质勘探工程测设到实地上。在尚未建立控制网的勘探区,应首先布置勘探基线作为布设勘探网的控制。由地质人员和测量人员实地确定基线的方向和位置,基线一般由三点组成。如图2所示,A、B、C、D为已知控制点,M、N、P为设计的基线上三点,首先利用控制点和M、N、P三点的设计坐标将M、N、P三点标设于实地,测设完基线,要检查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则在基线两端点埋设标石;然后采用导线测量等方法重新测设其坐标,求出与设计坐标的差值,若小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否则应检查原因,必要时应重测;再利用极坐标法将勘探线上的工程点测设于实地。基线端点和基点的高程,应在点位测设于实地后,用三角高程的方法与平面位置同时测定。
2、勘探线勘探网的测设
勘探线勘探网的测设就是将基线与勘探线上的工程点测设于实地。传统方法有极坐标法、测角交绘和距离交会法等。多采用全站仪坐标法,具体做法是在一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将已知点坐标.需放样点的坐标输人全站仪,利用全站仪坐标放样功能进行测设。利用全站仪放样可以减少设站次数,从理论上讲,只要在仪器站能看见的地方都可以一次完成,减少了人工计算,减小了出错的概率。
3、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分为基线端点、基点的高程测量和勘探线、勘探网高程的测量。基线端点和基点的高程,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