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体顶板等高线图是利用数字标高投影原理,依据矿层顶、底板实测标高编制标高等高线图,可以较全面
地反映矿层产状、形态、构造及空间变化情况,是缓倾斜层状、似层状、有时是透镜状矿床的基本地质图件之一,是进行总体及单体性设计、制订计划、管理生产及综合研究的依据。比例尺一般为1:500、1:1000或1:2000。
矿体顶板等高线图表示同一矿层的顶板在矿区不同部位的埋藏深度和变化趋势的一种图件,主要用来表示缓倾斜层状沉积矿层赋存状态和顶板的起伏情况,是矿山开采设计,特别是露天开采设计时用于计算剥离量(或采剥比),圈定露天开采的范围等所依据的重要资料。
1、用测点法编制等高线图
在多中段复合地质平面图上标测测点,各点应有矿层顶或底板的实测标高数字。
编图步骤为:
①依据坑道素描图在图上取断层及断层无矿带(正断层);
②相邻测点间连辅助线。但判断为褶曲两侧的测点不能相连,也不能通过断层两侧;
③辅助线上按等高距内插等高点。常用作图法(推平行线法)和样板法;
④联结等高线并使之圆滑。
2、用剖面法编制等高线图
在多中段复合地质平面图上取一系列平面线(或利用勘探线剖面),又在各剖面图上按等高距作平行标高线,切取矿层顶或底板标高点,将各点转绘于平面图上,联结各点即得标高等高线图。
实际工作中,由于探采工程布置多与矿层底板有关,因此一般多编制矿层底板等高线图。有时则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同时编制,能更好地反映矿体产状和形态。通过矿层标高等高线图的读图,可从图上准确地判断矿层产状要素,褶曲类型、规模、形态和位置,断层类型、规模、断距、产状和位置。 2100433B
1、首先打开cad,点击圆工具,在作图区绘制一个圆,如下图。2、使用直线工具,绘制一条经过圆心与圆相交的横线。3、使用直线工具绘制一条垂直与横线的竖线。4、在圆内绘制一条斜线。5、使用镜像工具,镜像一...
用filter命令,选择等高线的属性,定z大于某值的条件然后选择,就会把指定条件的线全部选出,然后想删想移就看你自己的意愿了。
(1)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2)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3)等高线都是连续、闭...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应用
以某勘察场地为例介绍了松散覆盖层底板等高线图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在复杂和特殊条件下,常用的传统图件往往暴露出它的不足,在客观反映地质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编制非常规图件作为补充就尤为必要。利用此类图件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时增加了一些有效手段,往往可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提示了几种非常用图件,希望能在报告编制中酌情使用,以显示和解决某些岩土工程问题。
矿层顶板等高线图(roof contour map of orebodies)是表示同一矿层的顶板在矿区不同部位的埋藏深度和变化趋势的一种图件,主要用来表示缓倾斜层状沉积矿层赋存状态和顶板的起伏情况。
矿层顶板等高线图与矿层底板等高线图是矿山开采设计,特别是露天开采设计时用于计算剥离量(或采剥比)圈定露天开采的范围等所依据的重要资料。 2100433B
矿体的形状受成矿作用方式(如充填成矿、交代成矿、沉积成矿等)和成矿地质背景(岩石、构造、深度等)等多种因素控制,因此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矿体在3度空间延伸比例的不同,将矿体形状分为3类:等轴状、板状和柱状 (图1)。
指在3度空间大致均衡延伸的矿体。按其大小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直径达10余米到数10米以上的通称为矿囊,直径只有几米的称为矿巢,再小的有矿袋等。等轴状矿体是由岩浆分凝作用、充填交代作用和风化淋滤堆积等方式形成的。
指两个方向延伸较大(长度、宽度),另一个方向(厚度)延伸较小的矿体。它是最常见的矿体,典型代表为矿层和矿脉。矿层是指与上下围岩在同一地质时期中形成(同生的),且与围岩层理产状一致的矿体。矿层在沉积矿床和沉积变质矿床中最常见。其中,有些矿层全部或基本由矿石组成,有时其中含有若干岩石夹层,如铁、锰、磷块岩、铝土矿矿层等。有些矿层中矿石呈浸染状、网脉浸染状或不规则状等分布在矿层中的一定部位(岩性有利或构造有利),如铜、铀、铅、锌、钒矿及沉积砂矿等。产于层带状侵入体中的由岩浆分异作用形成的层状矿体,如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层状铬铁矿矿体,也常被称为矿层。矿脉是产于各种岩石裂隙中的板状矿体,系由含矿物质沿着围岩的裂隙充填而成,属于典型的后生矿体。矿脉多数呈倾斜状,倾斜矿脉上面的围岩称为上盘,下面的围岩称为下盘(图2)。按照矿脉与围岩的产状关系,又可分为层状矿脉和切割矿脉。前者指与层状岩石的层理相一致的矿脉,它们是成矿物质顺层充填或交代作用的产物;后者指在块状岩石中的矿脉和切割层状岩石的矿脉。
矿脉常成群出现,因受不同的构造影响,各矿脉间的排列组合方式多种多样,有雁行状、帚状、环状、放射状、羽毛状等样式。
指一个方向延伸很长,另外两个方向延伸很短且大致相等的矿体,包括矿柱、矿筒、矿管等,主要是由火山岩浆爆发作用和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矿柱较为常见,在多种矿床类型中均可产出,一般产状较陡,垂深可达100米以上,横切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它们常产生在两组断裂裂隙的交汇部位。矿筒见于斑岩型矿床及其他的浅成-超浅成热液矿床中,它多出现在构造强烈活动地段。当矿筒主要由角砾状岩石或矿石组成时,称为角砾矿筒。其中的角砾成分比较复杂,角砾大小不一,多具棱角,也有混圆的。胶结物为同成分的微细碎屑、火成岩、热液蚀变矿物以及矿化物质等。产于破火山口中的角砾矿筒的结构和成分复杂多样,常显示多次热液蚀变和矿化作用,并伴有多期的次火山岩脉,矿筒周围常有环状裂隙和放射状裂隙分布。当矿液沿两组陡立断裂裂隙交汇处的破碎带进行充填交代时,也可形成角砾矿筒。与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有关的,由富含矿质和矿化剂的炽热流体(高温气态流体)冲破围岩压力而发生的隐蔽爆发作用,也可形成角砾矿筒。产于角砾矿筒中的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钨、锡和钼等。较为典型的角砾矿筒为南非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筒,它是深达700米以上的火山颈,在地表横切面为近椭圆形,向深部逐渐变窄,金刚石在岩筒中呈浸染状散布。含金刚石矿筒有时也称矿管。
透镜状矿体属于板状矿体和等轴状矿体之间的过渡类型,其形状是中间厚,四周变薄,在剖面上为透镜状或扁豆状,其规模一般小于矿层。透镜状矿体可由沉积作用形成,也可由充填或交代作用生成。
除上述3类基本的矿体形状外,还有一些复杂的矿体形状,如鞍状、梯状及网脉状等。①鞍状矿脉。当含矿物质沿背斜轴部的虚脱空洞充填时,可形成顺脊部延伸的层状矿脉,它们在垂直剖面上表现为鞍状,故称鞍状矿脉,如澳大利亚的本地哥含金石英脉。还有一些鞍状矿脉是矿脉形成后又经受后来的褶皱作用挤压变形而成的。②梯状矿脉。当陡立岩墙中的缓平的冷缩裂隙组内有矿质充填时,形成梯状矿脉。如各含矿裂隙紧密排列,则岩墙可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开采,常见的有金、铜、钼等矿脉。③网脉状矿体。由大量细小的、三向延伸、密集分布、相互交错的矿脉组成。是由矿液在岩石的网脉状裂隙带中充填交代而形成,是构造和热液的反复活动的产物。单个小矿脉宽度多小于1厘米,长几米,两脉间隔由几厘米到几米,脉间岩石也常有浸染矿化,因此,可作为整体加以开采,如斑岩型铜、钼矿床等。网脉状矿体可以单独产出,也可以与其他形状的矿体相伴生,如在海相火山成因硫化物矿床中,常见下部为网脉浸染状矿体,上部为平卧的矿层,二者联结组成网脉状-层状复合矿体(图3)。
矿体的空间位置和产出状态。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①矿体的产状要素。一般用走向、倾斜和倾角来表示板状矿体的产出状态(象标定地层产状那样)。对于柱状矿体和透镜状矿体,除上述3个产状要素外,还要测定它们的侧伏角和倾伏角,以便确定它们向深部的偏斜情况。侧伏角是矿体最大延伸方向与矿体走向线之间的夹角,倾伏角是矿体最大延伸方向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图4)。
②矿体的埋藏情况。矿体有出露地表的、有隐伏地下的。隐伏矿体又分为埋藏矿体和盲矿体。埋藏矿体指矿体生成后曾经在地表出露过,以后又被后来的沉积物、火山岩以及土壤层等所覆盖。盲矿体指埋藏在地下基岩中的,即形成后从未出露过地表的矿体。矿体的埋藏深度和延深情况,对找矿和采矿工作有密切关系,利用钻探、坑探、物探和化探等手段,可直接和间接地查明矿体的埋藏和延深情况。
③矿体与岩层的联结关系。矿体沿岩层的层理、片理作整合状产出时,为整合矿体;矿体交切层理、片理产出时,为不整合矿体或切层矿体。
④矿体与火成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指矿体产于火成岩体内部,或在岩体接触带上,或在岩体周围的围岩中等。产于接触带中的矿体其总的产状与接触带产状一致,但不稳定,变化性大。
⑤矿体产状的变化情况。一些矿体主要是矿脉经常有膨胀、狭缩、分支、复合、尖灭(矿体逐渐变薄以至消失)、再现(尖灭的矿体在其尖灭点的延长方向上,在一定的距离内矿体又重新出现的现象)等。在矿体形成后,又遭受明显的构造变动、岩浆扰动或风化作用时,矿体的产状受到改造甚至破坏,形成复杂的产状,如弯曲、错断、破碎以及原来位置经过移动(如原生露头矿变为坡积矿)等。
影响矿体产状的地质因素主要是成矿的地层、构造、岩性条件、成矿方式、成矿后的构造活动以及区域的风化剥蚀程度等,其中,成矿的构造条件对矿体的产状有决定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