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矿山水文地质学 | 学 科 | 水文地质学 |
---|---|---|---|
词 目 | 矿山水文地质学 | 英 文 | nfine hydrogeology |
学科:水文地质学
词目:矿山水文地质学
英文:nfine hydrogeology
释文:研究矿山开采中有关水文地质问题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类矿山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调查方法;研究各种矿山的充水性质、充水水源、充水通道;预测未来矿井的涌水量及开采过程中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提出矿井涌水的防治措施,以及研究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等问题。2100433B
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是争对区域内的水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进行的工作主要是试验、长期观测及示踪法等;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调查工程的岩土体性质,持力层等,解决边坡的稳定性及地基承载力...
专业尚可。是属于纯理工科类。前景尚可,地下水资源和工程勘察方向现在也很火。毕业后从事勘查和设计工作。可入职勘察设计部门。一般为事业单位。少量有企业。
我学的就是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好像是按学校分的不一样。我们当时是勘察技术与工程,分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向和“地球物理探索”方向。不过现在学校又改了划分,把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划分到环境学院了。差不...
1 水文地质学基础要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1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是研究地下 水在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 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 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个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 务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1.2 地下水的功能 功能:资源、地质营力、致灾因子、生态环境因 子和信息载体等。 1.2.1 宝贵的资源 富集某些盐类和元素的地下水,称工业矿水。 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 有一定医疗保健作用的地下水,称为矿(质)水。 利用含水介储能途径:冬季向井灌注冷水,夏季 抽取用于降温 1.2.2 重要的地质营力 地球内部的水是物质和热量传输及应力传递的载 体,是各种地质作用的积极参与者,所有的地下 水都是溶液。 1.2.3 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 地下水既是地质营力,又是致灾因子,地下水可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教学工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调整考试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③重视理论与实际结合,增强知识实用性;④课下多和学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采取合适方法引导学生。
水文地质学是从寻找和利用地下水源开始发展的,围绕实际应用,逐渐开展了理论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一系列分支。
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探讨地下水量、水质和温度传输的计算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定量模拟。这是水文地质学的重要基础。
水文地球化学是水文地质学的另一个重要基础。研究各种元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探讨地下水的形成和起源、地下水污染形成的机制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变化、地下水与矿产形成和分布的关系,寻找金属矿床、放射性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研究矿水的形成和分布等。
供水水文地质学是为了确定供水水源而寻找地下水,通过勘察,查明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埋藏条件,进行水质与水量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地下水资源,按含水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矿床水文地质学是研究采矿时地下水涌入矿坑的条件,预测矿坑涌水量以及其他与采矿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
农业水文地质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进行水文地质研究;另一方面为沼泽地和盐碱地的土壤改良,防治次生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进行水文地质论证。
地热是一种新的能源,如何利用由地下热水或热蒸汽携至地表的地热能,用来取暖、温室栽培或地热发电等,以及地下热水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勘察与开发方法等,是水文地热学的研究内容。
区域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区域性分布和形成规律,以指导进一步水文地质勘察研究,为各种目的的经济区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古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下水的形成、埋藏分布、循环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等。据此,可以分析古代地下水的起源与形成机制,阐明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种矿产的形成、保存与破坏条件。
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与地质环境有密切联系。水文地质学以地质学为基础,同时又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工程地质学是与水文地质学是同时相应发展起来的,因此两者有不少内容相互交叉。
地下水积极参与水文循环,一个地区水循环的强度与频率,往往决定着地下水的补给状况。因此,水文地质学与水文学、气象学、气候学有密切关系,水文学的许多方法也可应用于水文地质学。地下水运动的研究,是以水力学、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的,并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
该书是对20世纪水文地质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对21世纪水文地质科学发展的展望。《现代水文地质学》共分5篇20章,约35万字。
《现代水文地质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文地质学研究对象、创立过程、与相邻学科关系和地下水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地下水的形成和基本特征;水文地质学基础和应用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水文地质勘察技术与研究方法;20世纪水文地质学的主要研究领域;21世纪水文地质科学展望。最后,《现代水文地质学》还对国际水文地质学术组织作了概略介绍。
《现代水文地质学》是集学科基本内容、创立发展历史和20世纪主要科学成果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可供从事水文、水资源与地下水管理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序
前言
第一篇 水文地质学及水资源概述
第一章 水文地质学概述
第一节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历史
第三节水文地质学的创立过程
第四节地下水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第五节水文地质学的学科分类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
第一节地球水体的组成和水资源
第二节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三节地下水和地下水资源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二篇 水文地质学的基础学科及其研究内容
第三章 地下水的形成理论
第一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第二节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和径流条件
第四节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条件
第五节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地下水流问题的计算原理
第一节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地下水流基本问题的计算原理
第五章 水文地球化学原理
第一节水文地球化学概述
第二节络合作用与氧化还原作用
第三节水岩作用
第六章 地下水溶质运移及弥散理论
第一节微观弥散过程
第二节宏观弥散
第三节对流—弥散方程
第三篇 水文地质学的应用学科及其研究内容
第七章 矿床充水条件与矿床水文地质类型
第二节矿坑及地下工程涌水量预测
第三节矿井突水与预测
第四节矿床疏干防治水工作
第五节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开挖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第八章 供水水文地质学
第一节供水水文地质学的目的任务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和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四节地下水水质评价
第九章 环境水文地质学
第一节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第二节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第十章 地下水管理
第一节地下水管理的含义
第二节地下水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地下水管理模型
第四节地下水管理模型的建立步骤
第四篇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与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 地质及水文现象分析方法
第一节地层的调查
第二节岩石性质的调查分析
第三节地质构造的调查分析
第四节地貌条件的调查分析
第五节地下水露头和井点的调查分析
第六节地表水的调查分析
第七节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及生态条件的调查分析
第十二章 水文地质物探和遥感技术
第一节水文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地面物探方法
第三节地球物理测井方法
第四节遥感技术
第十三章 水文地质钻探
第一节水文地质钻探的重要性和主要任务
第二节水文地质钻孔的结构和钻孔设计
第三节钻井过程中的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第四节水文地质勘探钻孔的布置原则
第十四章 水文地质试验
第一节抽水试验
第二节钻孔注水试验
第三节渗水试验
第四节地下水水质弥散实验
第五节连通试验
第十五章 地下水模型技术
第一节水文地质问题与数学模型
第二节优化规划法
第三节系统动力学方法
第四节层次分析法
第五节数量化理论方法
第六节灰色系统模型
第十六章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
第一节地下水动态研究方法
第二节地下水均衡研究方法
第三节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监测项目
第十七章 地下水研究中的同位素技术
第一节同位素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同位素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 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第一节水文地质图的分类
第二节区域性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第三节水文地质图的编图历史与发展方向第五篇 20世纪水文地质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及21世纪的展望
第十九章 20世纪水文地质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第一节地下水系统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三水转化和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开发利用”观念的建立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评价与水资源管理科学的新发展
第四节环境水文地质学的诞生
第五节基于3S技术的地下水科学方兴未艾
第六节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处理技术的发展
第七节深部水文地质学的诞生
第二十章 21世纪水文地质科学展望
第一节多相流理论研究
第二节地下水模型的非确定性研究
第三节含水层污染的控制和恢复治理
第四节点源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的研究
第五节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
第六节“3S”技术及网络的应用
第七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英文文摘
附录:主要国际水文地质组织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