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评定标准 | 外文名 |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Demonstration Projects of The Mine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
---|---|---|---|
标准编号 | T/CCPEF 067—2020 | 发布日期 | 2020年12月04日 |
实施日期 | 2020年12月20日 |
北京铭鸿森景矿矿山研究院、中煤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巨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有限公司、北京嘉宇圣铭矿山研究院。
5.1 边坡治理
边坡的不稳定性,是造成山体滑坡、坍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这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首先要考虑的治理工作。其主要工作包括:对矿区道路尽量保持平整性和充分利用;对悬崖进行修整工作,清除危石、降坡削坡,将未形成台阶的悬崖尽量构成水平台阶,把边坡的坡度降到安全角度以下,以消除崩塌隐患;对已经处理的边坡进行复绿,在边坡的面积范围内种植绿色植物,使其在进一步保持稳定的同时,美化环境。
5.2 尾矿等固体废弃物治理
废弃矿山堆存的尾矿、废石、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不仅压占土地,还是破坏和污染环境、导致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必须予以治理。其主要工作包括:尽可能做好尾矿资源中有用成分的综合回收利用,采用先进技术和合理工艺对尾矿进行再选,最大限度地回收尾矿中的有用组分;尽可能使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 使其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来制作水泥、砖瓦、加气混凝土、铸石、耐火材料、玻璃、泡沫等建筑材料;也可用于井下或凹陷地充填、辅路等,从而达到废物再次利用的最终目的。
5.3 剩余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除尾矿等二次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外,废弃矿山都还不同程序地存在剩余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砂石资源。在生态修复治理中,在依法协商、政府主管部门签字认可的情况下,应对剩余矿产资源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其经济收益必须用于生态修复资金的补充。
5.4 土地复垦与土壤治理
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对废弃山进行土地复垦,并把能复垦成耕地作为首选,特别是在缺少耕地的山区。土地复垦可以在不破坏异地土壤的前提下异地取土,取适量土壤,移至矿山受损严重的部位,在土壤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 、根滤 、降解 、稳定等作用对受损土壤进行填补修复;也可就地平整、对废弃地进行改造,即进行表土改造之前,设法灌注泥浆,使其包裹废渣,然后再铺一层粘土压实,造成一个人工隔水层,减少地面水下渗,防止废渣中剧毒元素的释放;对土地增肥,即添加有效物质,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改良,从而缩短植被演替和生物多样性过程,加快矿山废弃地的生态重建。
5.5 地表水的治理与利用
在废弃矿坑和低洼地存有地表水的情况下,要对其进行物理、化学处理,使其达到可用于农田、林草作为灌溉用水的标准,并建立储水池塘或用作养殖。
5.6 植被修复
在矿山废弃场地士地平整、复垦的基础上进行种植植物,一般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本土树种。应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选择不同植物,有利于加快矿山重金属污染的修复进程。
进行植被种植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对矿山开发区直接进行植被覆盖。这种方式简单快捷,所耗费的资金少,但见效比较慢;二是采取覆土植被。一般来讲,这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可以在保证资金投入量的同时提高效率。
5.7 导入新产业的开发式治理
在一般生态修复治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修复后的土地资源等,进一步导入或形成新的产业,如旅游、康养、医疗、保健、文化、娱乐、运动、餐饮、特色小镇、生态综合体……等,为人们提供多种生态产品与服务。这种开发式治理模式实行“谁投资、谁治理、谁受益”的政策。
5.8规范化管理
对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作为一项治理或建设工程,自始至终都要由政府主管部门实施规范化管理。其内容包括:
(1) 根据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制订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治理任务、资金来源、治理时限等,项目规划必须与当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协调一致,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新颖性和前瞻性;
(2) 施工单位必须要按设计方案严格科学精细施工,不得偷工减料、降低质量标准、无故更改方案、延误施工周期;
(3) 主管部门应实时或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资金到位、合理使用,确保施工质量、计划落实,确保安全施工、杜绝事故,确保环境安全、不发生二次污染;
(4) 工程完工,要实施严格的工程验收,严把工程质量关、效益关和效果关;
(5)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监控,加强工程实际功能与生态效益的监测监管,加强社会监管和对景观生态的长期维护,加强对各种生态产品的监管、维护、使用、宣传,实施对各导入产业的服务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宜居环境和对生态产品的共享。2100433B
乔繁盛、于政斌、张洋、吴良春、李建生、李炯、李明、刘泽民等。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只是土壤、植被的恢复是不够的,还需要恢复废弃地的微生物群落。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才能使恢复后的废弃地生态系统得以自然维持。微生物群落的恢复不仅要恢复该地区原有的群落,还要接种其他...
你好,这个的话你可以看看以下的介绍 危险房屋(简称危房)是指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结构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随时有倒塌可能, 不能确保住用安全的房屋。 危房分为整幢危房...
焦居仁(2003)认为,生态修复指停止人为干扰,解除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自身规律演替,通过其休养生息的漫长过程,使生态系统向自然状态演化。焦居仁认为恢复原有生态的功能和演变规律,完...
本标准规定了矿山生态修复评定标准的指导原则、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途径及各类型职能优秀单位的评定方法与计分说明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矿山生态修复的工程建设及管理质量标准。
矿山生态修复 矿山生 态修复国内最新 最先进的生态修复 技术:BS 活性土壤生态 修复技术 一、 技术原理 “BS活性土壤生态修复技术 ”,是利用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态修复技 术 成果和理念, 在现有喷播技术的基础上,引入 土壤菌理论,采用特殊工艺 研制出具有高 生物活性的高纤维高团粒的最适 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基材。这 种人工营造的 “土壤 基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优良的土壤 活性、土壤团粒结 构、保水、透 气、固土及可持续的肥力供应和 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可有 效抵御风雨侵 蚀,防止水土流失。 在保证基面坡 体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喷附、机 械或人工作业的方式营 造出的土壤基 材,植物不仅能在基材团粒保水 剂的湿润以及客土、肥料支 撑条件下迅速 发芽,形成根系网,健康生长发 育,还克服了目前土壤基材 活性化不足, 缺乏可持续肥力供给的公共难题 ,能够实现植被群落的可持 续生长和发育 。特别是在岩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方法研究 作者: 朱琳 作者单位: [1]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 州221116 刊名: 广州化工 英文刊名: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011,39(15) 本文链接: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zhg201115010.aspx
1、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雷少刚 教授
2、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秘书:杨永均 副教授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邮编:221116
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立足煤矿,兼顾其他类型矿山,建立矿山生态修复的理论、技术、方法、标准体系,研发与集成不同类型的修复技术,建立工程示范区,使本中心成为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基地,高层次矿山修复人才培育基地、成功产业化基地,以全面推进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促进矿区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6月30日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科技部高新司组织的可行性论证。
依托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提出的“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旨在通过产学研合作,有效解决风光储最佳容量配比原则、中短期功率预测、风光储优化调度等核心技术,建立相关检测平台和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为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
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目标明确,实施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将提高新能源发电质量和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对促进我国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2012年 4月3日,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迎来安全可靠运行100天。工程于2011年12月25日投运以来,在国家电网公司、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风光储示范电站公司三级管理下,经过针对性、前瞻性科研攻关,在推进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试验示范作用和社会价值日益显现。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性示范项目,在3个多月的运营实践中取得多项重要成果。风光储示范电站公司紧密结合项目核心规划、设计理念与运行实践,积累各项新技术、新设备数据,做好比对路线,在智能电网技术框架下,深度探索风、光、储多组态、多功能、可调节、可调度的联合发电崭新模式。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在工程运营中,国家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风光储联合发电全景智能监控系统、大规模储能监控系统、风光功率预测系统,已全面运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克服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影响,减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冲击等方面,效果明显。该系统的设计功能得到完善提升,预测更为迅捷、精准;风能、光能、储能三者联合发电最优、最经济的容量配比研究已逐项深入展开,取得积极进展。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项目中的风电场、光伏电站均已实现远程功率调控。电站先后两次成功完成了由于局部电网故障造成的低电压穿越,并成功抵御10级大风的侵袭,现已累计提供电量逾1.16亿千瓦时。风光储联合发电标准体系涵盖调试大纲、运营规程、调试规范、验收大纲及紧急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已初步建立完成。工程作为展示国家、国家电网公司实施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标志,顺利通过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现场审核。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项目已申请并取得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22篇,含国际论文4篇。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安全运行100天的实践成果,初步验证了工程项目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河北省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