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立足煤矿,兼顾其他类型矿山,建立矿山生态修复的理论、技术、方法、标准体系,研发与集成不同类型的修复技术,建立工程示范区,使本中心成为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基地,高层次矿山修复人才培育基地、成功产业化基地,以全面推进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促进矿区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高精度GPS、遥感信息提取与影像分析系统、探地雷达、无人机高光谱成像系统 、数字摄影测量采集仪、陀螺全站仪、TC2003A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原子吸收仪、微生物培养装置、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测定仪等2万以上的实验设备110件,总价值超过3000万元 。
工程中心下设矿山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所、矿区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修复研究所、矿山开采沉陷与控制研究所和矿区生态监测与感知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即4个研究方向)土地沉陷与生态修复中心实验室和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修复中心实验室等2个实验室;徐州矿区塌陷地生态修复基地、潞安土地复垦基地、兖州矿区水资源保护基地、淮南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宝日希勒矿区景观生态修复基地和神东矿区生态修复试验基地等示范基地 。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只是土壤、植被的恢复是不够的,还需要恢复废弃地的微生物群落。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才能使恢复后的废弃地生态系统得以自然维持。微生物群落的恢复不仅要恢复该地区原有的群落,还要接种其他...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区别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偏重理论研究,工程中心偏重工程应用,两者严格来说不好比较。一般认为,同级别的重点实验室含金量大于工程...
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意义1)有可能整合整个产业的合力,这样才能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鼓励生产企业兼并联合,尽快实现规模经济,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生产集中度的提高将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的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中国矿业大学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江苏省重点学科及“国土空间生态监测与修复”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矿山信息学与沉陷控制工程” 等博士点学科为依托,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是2006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建设的省部级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
中心围绕我国矿山面临的地表沉陷、地质灾害、环境污染、水资源破坏、生态退化等难题,下设矿区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矿区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修复、矿山开采沉陷与控制和矿区生态监测与感知4个研究方向
近年来,本中心面向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矿山生态修复的国家需求,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等国家重要项目,紧密围绕资源枯竭矿区土地再利用与生态修复和西部生态脆弱矿区生态修复等重要理论技术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与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形成了资源枯竭矿区质量生态型土地整治技术、西部矿区引导型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关闭煤矿水污染控制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矿地统筹监管与环境损伤立体监测及修复规划技术、面向地理国情服务的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与灾害防控技术等系列成果。成功应用到江苏、安徽、山西、内蒙、贵州、宁夏、陕西等矿区;涉及了东部资源枯竭矿山与西部生产矿区、井工矿山与露天矿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近10年来,工程中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含行业协会)科技奖励40余项 。
2019年10月至12月,依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教育部对该中心评估结果为良好。
1、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雷少刚 教授
2、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秘书:杨永均 副教授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邮编:221116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时间 |
获奖类型及等级 |
1 |
土地调查监测空地一体化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 |
2018.12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 |
InSAR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8.12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3 |
大型铁矿山露天井下协同开采及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
2014.12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4 |
煤矸石山自然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9.12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5 |
构建多元化教学与实践体系培养行业特色测绘创新型专业人才 |
2014.9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6 |
资源枯竭矿区土地再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实践 |
2021.01 |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7 |
城市及周边地区下压煤由条带变固体密实充填采煤关键技术 |
2015.01 |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8 |
固体密实充填采煤岩层控制理论与实践 |
2015.01 |
江苏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9 |
皖北矿区地质环境监测、评价、控制及治理研究与应用 |
2015.01 |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0 |
淮南矿区采煤沉陷机理研究及沉陷区预测 |
2015.01 |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11 |
煤炭开采影响下砂壤堤损害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 |
2014.12 |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12 |
InSAR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8.05 |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13 |
采煤区损毁土地复垦与监管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5.06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14 |
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与农业生态再塑技术开发与应用 |
2014.11 |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
15 |
多源信息融合的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实时更新技术 |
2016.12 |
2016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
16 |
煤矿区地表环境损伤多尺度立体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6.01 |
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
17 |
多源数据融合动态变形监测系统研究及应用 |
2017.09 |
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二等奖 |
18 |
采煤塌陷地煤矸石充填复垦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
2017.11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19 |
徐州市再生水利用主途径和风险防范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17.12 |
江苏省水利科技奖三等奖 |
20 |
煤矿区地表环境损伤多尺度立体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6.11 |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1 |
西山矿区沉陷监测与地表重复采动规律研究 |
2016.12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22 |
应用SAR数据解算峰峰矿区地面沉陷的关键技术研究 |
2015.10 |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三等奖 |
23 |
淮河流域煤炭开采河道损害机理及综合防治技术 |
2014.12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4 |
采煤沉陷区建设用地综合治理成套技术研究 |
2014.12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5 |
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
2018.12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26 |
厚松散层井田浅部开采沉陷变异机理、规律及预测技术 |
2014.12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矿山生态修复 矿山生 态修复国内最新 最先进的生态修复 技术:BS 活性土壤生态 修复技术 一、 技术原理 “BS活性土壤生态修复技术 ”,是利用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态修复技 术 成果和理念, 在现有喷播技术的基础上,引入 土壤菌理论,采用特殊工艺 研制出具有高 生物活性的高纤维高团粒的最适 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基材。这 种人工营造的 “土壤 基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优良的土壤 活性、土壤团粒结 构、保水、透 气、固土及可持续的肥力供应和 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可有 效抵御风雨侵 蚀,防止水土流失。 在保证基面坡 体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喷附、机 械或人工作业的方式营 造出的土壤基 材,植物不仅能在基材团粒保水 剂的湿润以及客土、肥料支 撑条件下迅速 发芽,形成根系网,健康生长发 育,还克服了目前土壤基材 活性化不足, 缺乏可持续肥力供给的公共难题 ,能够实现植被群落的可持 续生长和发育 。特别是在岩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方法研究 作者: 朱琳 作者单位: [1]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 州221116 刊名: 广州化工 英文刊名: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011,39(15) 本文链接: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zhg201115010.aspx
生态水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研究中心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粉体工程研究所。
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2007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建设。2007年11月29日,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河海大学常州校区隆重举行。2011年11月23日,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验收。该中心同时是“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疏浚研究基地。疏浚工程中心位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疏浚工程研究中心是在教育部“211”工程、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中荷水利教育与科研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主持实验室建设项目、水利部“948”计划,以及水利、交通行业委托重大科研项目的共同支持下,历经“十五”、“十一五”艰难创业建成的。
实验室拥有3000平米的实验研发场地,研究设备总值约1300万元,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仪器和良好的实验条件。工程中心现有正高职称人员18名,副高职称人员37名,中级职称人员29名,实验人员4名,在校博士生17名。
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