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 | 作 者 | 周连碧和王琼等编著 |
---|---|---|---|
出版社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0年12月1日 |
定 价 | 48 元 | 开 本 | 16 开 |
ISBN | 9787511103819 |
第1章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概述
1.1 生态修复的有关概念
1.2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概念
1.3 生态修复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1.4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主要基础理论
1.5 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6 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研究动态
1.7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2章 矿山废弃地的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1 矿山废弃地的特点
2.2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3章 矿山废弃地的土壤改良
3.1 土壤改良的作用
3.2 土壤改良的物质
3.3 土壤改良的措施2100433B
由周连碧和王琼等编著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内容介绍: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废弃地所处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影响因素,而且还需要岩石力学、生态学、生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肥料学、园艺学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参与研究,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特点。本书共分为9章。分别介绍了生态修复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矿山废弃地的特点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改良物质和改良措施、生态修复植被选择与配置、有色金属矿山典型3类废弃物堆场和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编制了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适用于国土、矿山、林业、水利水保、园林、旅游等部门从事项目建设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的教学、科学研究、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只是土壤、植被的恢复是不够的,还需要恢复废弃地的微生物群落。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才能使恢复后的废弃地生态系统得以自然维持。微生物群落的恢复不仅要恢复该地区原有的群落,还要接种其他...
我国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短期行为,科技支撑不够;模式单一,管理落后;配套资金不足,支持措施不力等。应通过广泛宣传,树立长期坚持的意识,并加强科研、创新政策,建立多层次投入机制,以确保生态修复的可...
焦居仁(2003)认为,生态修复指停止人为干扰,解除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自身规律演替,通过其休养生息的漫长过程,使生态系统向自然状态演化。焦居仁认为恢复原有生态的功能和演变规律,完...
对金川矿山废弃地6种绿化树种的适应性及其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的研究表明,不同绿化树种的适应性、重金属含量及重金属滞留率有明显的差异(r~2<0.001),绿化树种不同部位的重金属滞留率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看,红柳根系对不同重金属都有较高的滞留率,除Cu外驼绒藜对其他重金属的滞留率也较高,表现出对重金属良好的规避性和抵抗性。研究还表明,研究区绿化树种都具有典型的根系囤积重金属特征,能够有效阻止重金属传输到地上部分,对Ni、Cu等重金属具有良好的排斥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物种选择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有助于解决矿山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的苗木成活率低、生存年限短、补栽现象严重等问题。
对金川矿山废弃地6种绿化树种的适应性及其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的研究表明,不同绿化树种的适应性、重金属含量及重金属滞留率有明显的差异(r~2〈0.001),绿化树种不同部位的重金属滞留率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看,红柳根系对不同重金属都有较高的滞留率,除Cu外驼绒藜对其他重金属的滞留率也较高,表现出对重金属良好的规避性和抵抗性。研究还表明,研究区绿化树种都具有典型的根系囤积重金属特征,能够有效阻止重金属传输到地上部分,对Ni、Cu等重金属具有良好的排斥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物种选择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有助于解决矿山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的苗木成活率低、生存年限短、补栽现象严重等问题。
前言
第1章 矿山废弃地植被修复的研究概况
1.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2章 浙江矿山废弃地修复现状
2.1 浙江矿产资源状况
2.2 浙江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2.3 浙江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
2.4 温州矿山废弃地类型及生态修复整治模式
第3章 边坡加固稳定技术
3.1 浙江地质环境的基本特点
3.2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3.3 边坡加固稳定防护技术
3.4 航民石料厂废弃矿山稳定性治理
3.5 瑞安曹村镇采石场稳定性治理
3.6 浙南明矾矿废弃地地质灾害塌陷稳定技术研究
第4章 适生植物材料的选择
4.1 浙江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组成的基本特征
4.2 岩石边坡自然生长物种的调查分析
4.3 岩石边坡绿化植物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4.4 田问试验分析
4.4 浙南明矾矿适生植物材料的选择
第5章 植物生长基质的配制和固定
5.1 浙北采石场适生植物生长基质的配制和固定
5.2 浙南明矾矿适生植物生长基质的改良技术
第6章 森林化植被修复
6.1 浙北采石场岩石边坡森林化植被修复
6.2 浙南明矾矿岩石边坡森林化植被修复
第7章 人工植被养护
7.1 浙北采石场人工植被养护
7.2 瑞安曹村镇采石场植被恢复养护
第8章 人工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
8.1 浙北采石场人工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
8.2 浙南明矾矿人工生态修复效益
第9章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植物的繁殖技术
9.1 美丽胡枝子繁殖技术
9.2 马棘繁殖技术
9.3 金银花繁殖技术
9.4 常春油麻藤繁殖技术
9.5 凌霄繁殖技术
9.6 华山矾繁殖技术
9.7 不同处理方式对种子带菌及发芽的影响
第10章 浙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优良树种选择
10.1 草本植物
10.2 木本植物
10.3 藤本植物
参考文献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实践与发展》对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进展、浙江省的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浙江省矿山废弃地修复现状、边坡加固稳定技术、适生植物材料的选择研究、植物生长基质的配制和固定技术研究、森林化植被修复技术研究、人工植被养护技术研究、人工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植物的繁殖技术研究、浙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优良等内容作了全面、详细的论述,并结合矿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实践进行具体分析。《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实践与发展》适用于矿山国土、林业、水利水保、园林、旅游等部门从事项目建设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的教学、科学研究、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封面
矿山废弃地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原理与方法
内容简介
前言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矿山废弃地恢复研究进展
第3章 矿山废弃地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理论基础
第4章 矿山废弃地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方法
第5章 矿山废弃地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评价方法
第6章 典型废弃采石场近自然地形恢复规划设计
第7章 典型废弃采石场近自然地形恢复设计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封底 2100433B